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盘锦(生活)

(2020-05-20 13:56:24)
标签:

盘锦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当我们家真正搬到盘锦后,慢慢地了解这个县城,盘山县城贯穿南北就一条柏油马路,还破破烂烂的,盘锦电业局在火车站附近建设了一所办公楼,按照当时标准,那座楼还是不错的,中间三层,两边两层,红砖外立面,而我们家住的是砖瓦平房,在长征商店附近,现在长征商店已经改为高楼大厦,当时就是一个平房,屋顶是一道道拱形的屋顶,后来某地的同样房子屋顶发生塌方,砸死不少人,就改为平层,电业局的宿舍好几趟平房,我家住在4号平房,周围还有从沈阳搬到盘山的一个汽车修配厂的宿舍,这些人都是工人,人的素质都很低,他们的子女后来不少都是我的同学,整天旷课打架上课捣乱,还有就是农机厂的宿舍,再往西边就是当地原来的农村魏家大队,很多的土房子,他们后面还有盘锦当地的政府部门的宿舍,再往西就是一片芦苇荡和湿地,电业局宿舍后面还有一些其他单位的宿舍。

       夜晚秋天的青蛙哇哇地叫个不停很吵闹,下雨天青蛙和螃蟹经常爬到房间里,甚至上了炕,第一次看到螃蟹这种生物觉得很奇特,还想养起来玩,后来河蟹成为夏天餐桌上必备的食品,那时的河蟹不像现在都是养殖的,全都是野生的,味道十分鲜美,后来再吃海蟹,感觉和河蟹的味道差很多,我后来的同学经常夜晚拿手电到河沟里照螃蟹,拿到市场上去卖,记得最便宜的时候,2分钱一个,同学卖完钱交学费,学费当时1.5元。

       那时的盘锦沟沟叉叉及水泡子很多,那可不是现在的湖光山色小河流水,不少河泡子水都绿了,河水也没有什么美感,从长征这边通到县城中心商业区的路上,就是一条小河,当时还有一座类似赵州桥似的石桥,在建设小学门口的马路对面有一个大水泡子,刚到盘锦时那个水泡子水质还好,还有人在里面撒网打鱼,后来水质变绿了,夏天时发出臭烘烘的味道。在那水泡子旁边还有一座贫民窟似的破房子,一家人挤在那所破房子里。现在这些水泡子和破房子都消失了,包括那座石桥和小河。

       可也别说在我家西部的湿地的景色,有时看起来也是很漂亮的,有一次和同学付文启到那边去扎青蛙,当时是下午3-4时分,天空中乌云簇集,但还没达到密布的程度,因此太阳光透过云彩的空挡,照到湿地上,那天空中云彩被阳光照的五彩斑斓,云彩之间空挡像是一个个大天窗,阳光透过云朵天窗直射在五颜六色的秋天湿地上,芦苇、草地、河沟、农田都反射出金黄色的光芒,很多的水鸟,野鸭子在光柱中飞翔,一影一幻,显得非常壮观,盘锦这个大平原还是挺美的,这个景象一直遗留在我的脑海里,至今写出来,也是没有浪费自己那珍贵的记忆。我们扎了很多的青蛙,可是也夹杂着很多癞蛤蟆,因此回来后全都扔掉了。

       刚刚到盘锦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我们全家步行到镇内看看风景,从我家到镇内还有一段距离,那时盘锦也没有公家车,全是靠步行,走到镇内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当时盘锦镇内还是很有意思的,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还有文化馆,很多市民夜晚在文化馆里读书看报,后来没有多长时间,似乎就取消了。

      镇内有个二层楼的百货商场,当时还是很热闹的,后来在它旁边建设了一座新的百货商场,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到商场里买东西或者看热闹,熙熙攘攘的很热闹。还有一家冰激淋店,现在冰激淋白给可能都不爱吃,那个年代可是奢侈店,一般人家还吃不起哪。另外镇内有一所唯一的电影院,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在这里看电影。

      整个镇子就一所公共浴室,靠近镇的南侧,距离我家很远,我曾经和外公到那里洗过澡,在浴室南边好像有座古庙,可能是盘锦最老的建筑物,后来去盘锦,盘锦供电局在附近建设了一所66kv组合电器变电所,我去现场还看见那个古建筑,但一直没进去过,不知道里面是庙宇还是宅院。后来电业局自己新建了浴池,大家洗澡都到电业局院里解决。

      盘锦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因此经常发水,记得最大的一次洪水发生在1974年,洪水摧毁很多农田,但镇内似乎没受什么影响。另外就是一下雨这里的道路十分泥泞,当时柏油路除了几条主要公路以外,大部分是土路,柏油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十分破烂,土路就更不用说了,下雨天走起来十分艰难,因此每家都备雨靴,在下雨天里用。

      虽然盘锦的城市环境不算太好,但这里却是辽宁省的鱼米之乡,这里的农作物就是水稻,虽然当时有粮食限量的规定,但在附近农民家里可以私下偷偷摸摸买到大米吃,因此在很多城市都在高粱米和棒子面糊口的岁月里,我们却能享受到大米的醇香。另外就是各种各样的水产品,前面提到河蟹,除了河蟹就是各种鱼类,那时经常有到家门口偷偷摸摸卖鱼的(当时是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允许私自买卖,有时还有当地私下卖猪肉的),吃的最多的就是鲶鱼,但是母亲烹饪水平有限,没有做好。有一次我和同学孙世界和黄金巧,憋水在河塘里抓了不少小鱼,回家烹饪吃很香的,还有就是泥潭里一挖有很多的泥鳅鱼,泥鳅鱼很多,但是不知道做菜吃,仅仅好玩。

      当时猪肉是奢侈品,需要肉票,有门路的可以开调令,我家每年都去北京,北京的猪肉敞开供应,不仅我家,很多东北人从北京背猪肉回家,是一道常见的风景,而羊肉牛肉几乎看不到,可算有一年母亲不知从哪里搞来一些羊肉,我家用煤油炉作为烧火锅的炉子,上面放上一个小铝锅,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涮羊肉火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军车车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