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步上海滩(人文篇)

(2017-12-24 19:22:00)
标签:

外滩

上海

分类: 上海滩


     

漫步上海滩(人文篇)

 2016年春天里的在上海度过了紧张愉快的一个多月,工作中尽心尽力,生活中饱览上海的方方面面,回来后将这段经历写了近一年半,所有的感触和想法都在文章中体现,而工作和生活中接触最多和最频繁就是形形色色的人,人是天地之间最好的风景。

      在繁华的上海滩,所有的人都在这里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忙碌着,我们也在上海忙碌了一个多月,我们的小团队团结合作每个人尽自己所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在这一个月中和上海融合在一起,工作、生活、休闲、观光,大家其乐融融,在愉快的工作中度过美好的日子,创建美好记忆,俨然一个半月的上海人,我自己珍惜在上海的每一秒钟,对上海的一切都是那么爱不释手,不愿舍弃。大家在工作的浦东供电公司拍摄了一张合影,留下纪念。

      多年来对于上海的阅读和观赏不仅限于在上海到处走走看看,各类媒体上的上海也没有少看,网上的纪录片《外滩》《再说长江》《发现新上海》《上海100》《海上旧梦》所有关于上海的纪录片都是我喜欢反复观看的文化载体,而且每次来上海的画面一直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幕幕放映,第一次童年(1970年春节前夕)到上海我们住在小叔同学家里,是一家过去年代的别墅,那家的老先生十分善良,慈眉善目嘘寒问暖的,气质中感觉到老上海的贵族气息,清晨领我们到一家汤圆馆里吃汤圆,陪我们一家在上海外滩观光,当时上海的高楼大厦非常壮观,在黄浦江里看到很多的篷船,一个景象我至今难忘,一个船上人家将吃完饭的碗在黄浦江里洗涮,当时作为在城市里用自来水的我十分疑问,黄浦江水真的那么干净,那个船家的表情我清清楚楚记得,十分轻松自然,小船里就是他的一家,这条船就是他们的家,虽然那时我也就6岁,但是在幼儿园里成天学习老三篇,当时感觉我们生活在天堂里,没有觉得在江上还有这种生活的人。后来几次到上海来每次接触上海人的感觉都有所不同,80年代的时候对于上海人的印象一般,问路上海人带搭不理的们很牛气,而整个90年代浦东的开发之后一直到2007年没有到过上海,2000年后先后来过上海三次,每次旅行之后就发现上海人和以前有很大的改变,不仅问路十分热情,平常和普通上海人沟通也十分通畅,我曾经和当地的上海人当时就探讨过,以前上海人对外地人十分瞧不起,总感觉牛哄哄的,我还说过几次我的遭遇,几个上海人回答我说,现在上海人已经不是那样了,已经不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了,而且过去外地人来上海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上海人有种优越感,而现在外地人来上海是消费的,得罪了外地人就是和金钱过不去,大家高高兴兴的,其乐融融,外地人对上海印象好了,上海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的确改革开放后各地都发展了,人的素质也提高了,现在不管到哪里都会有满脸的笑容迎接你。

       上海人的气质和别地方人有所不同,感觉中有一种贵族气息,这次工作期间近距离接触上海人,这种感觉更加深刻,我所说的贵族气质不是装腔作势,而是每个接触的上海人与身俱来的平静和谦和、热情,这和上海这座城市历史有关,记得一位上海著名的女主持人说过她小的时候,叔叔每个月工资30元的时候,也要领她到西餐厅享受一次西餐,而且每次穿衣吃相都很讲究,让小孩从小就有一种贵族的熏陶。4月29日晚大家在一起吃晚饭,我和上海的同事们开玩笑,年轻时来到上海,在大马路上看到很多漂亮气质高雅的女孩子当时就像随便在大马路上娶一个回家,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申处长开玩笑说“找到了吗?”我两手一摊“没有”。

     潘书记是公司的纪委书记,在他的领导协调下,我们和浦东公司共同合作,使得工作顺利进行,申处长是位女士,她的经历很丰富,做过规划营销还做过浦东大酒店的经理,现在又做了监审工作,可以说是经历充满故事,浦东公司监察审计部的张女士、沈女士、小谢女士、傅女士等等对我们都十分热情,热心给我们介绍休闲时间的去处,而且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意思,而配合我们工作的沈总、徐处、高处,张处、盛处、谢处工作十分繁忙,上海电力公司的迎审经验比较丰富,每个部门出专人解释问题,语出一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一次和基建部的同事一起核查现场,我问同行的高处长和其他同志这些年累坏了吧,他们异口同声回答,老哥你还真是内行,这几年真是忙坏了累死了,首先是世博会的供电,是个大批量任务,接着就是迪士尼乐园的开业,加上浦东日新月异的发展,可把这帮年轻人累坏了,他们介绍基建处人最多的时候将近120人,现在减少了还80多人,浦东供电公司是上海电力公司管辖面积最大的供电公司,发展得也最快,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遇到,各种人都要打交道,因此在这里工作非常锻炼人,徐处张处盛处长平常接触得很多,听他们讲述一些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小徐讲述过曾经在陆家嘴施工现场,钢板铺盖地面,由于铺盖出现一点纰漏,一辆公交车司机没有经验,迟疑一下陷入到沟道里,使得陆家嘴地区大堵车,第二天自己硬着头皮到政府各个部门赔礼道歉,态度还要诚恳,在上海陆家嘴寸土寸金的地段施工,政府的要求十分苛刻,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问题,浦东公司的人员素质都很高,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山东大学的毕业生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是"三清"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清华大学毕业的,张处长和盛处长都是外地人闯荡到上海滩来工作,和他们聊天原来听说上海人比较排外,他们作为外地人是否有感受,他们说还都可以,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

       我们经常接触的还有上海供电公司的曹总,汪主任、钟处长、朱处长、小杨等等,曹总是这次工作的总联系人,因此他经常跑来跑去,对每个人的情况还都很了解,工作十分细致,汪主任话不多但很有深沉,在微信里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上海的老故事老街道,使得我们业余时间有了导向,钟处长是我们这个组的联系人,因此接触得比较多,他的经历也很特殊,曾经在上海山东每月跑通勤,性格十分开朗,在一起聊得很开心。小杨的父母是原上海在新疆的知青,他能回到上海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曾经看过当年上海知青后代回到上海的经历的纪录片,很多故事十分感人,过去年代政府的失误不仅使得他们父辈历经苦难,他们回到上海的日子也是很艰难,但小杨还好没有那些艰难同辈人的艰难。在上海电力公司大楼工作期间,遇到一个小瞿姑娘,她长得小巧玲珑,我还以为她还是个姑娘,加了微信,她发过来她小孩的相片,孩子非常可爱,我动员大家一起拍了一张合影,为在上海电力公司工作留下纪念。

       在浦东大酒店住了一个多月,和这里的服务人员也挺熟悉了,这个大酒店是开发浦东一开始就注册的,注册完之后,浦东管委会就非常后悔,这么响亮的名字怎么给了一个企业酒店注册,这里环境优美,门前就是一条河张家浜,交通十分便利,位置非常好,前面不远就是原来浦东地区的农民建设的大酒店和商场,名字都是“由由”意思是从农民从田里出了头,浦东大酒店的服务人员大都来自于贵州的遵义市,保安和服务员工作都很尽职尽责,和他们聊天也挺有意思的,了解很多人还是孩子,都是劳务公司招聘派送到这里工作的。在酒店不远的一家朝鲜族餐厅,冷面做得很地道,老板从吉林来到这里已经20多年了,在上海成家立业,开餐厅在上海挣了两套房子,真了不起。在上海还和很多人联系聊天,都很有意思。

       我们即将离开上海的时候,上海正在抓无照骑电动自行车的行动,警察在大街小巷拦截电动自行车,很是热闹,这次上海之行即将结束,平等待人尊重对方是我一直来工作的原则,无论在哪里做什么,这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上海这座城市真是令人难舍,还会继续写下去大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芳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