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没课、放学或者节假日,很多年轻的同学都自觉地留下来或赶到学校进行自习,一开始是刘跃忠、毕晓娜、张秀艳、我还有同行王晓明经常在学校晚自习,,后来逐渐人就多了。自习不仅是学习,而且大家在一起娱乐,谈天说地,当时自学最多的地方就是旁边的219公园,这里树木遮天蔽日,尤其是春夏秋三个季节,很适合读书,1984年的春天里,我在小树林自己读书,刁素珍同学和韩艳同学走到我的身边,我都没有发现。当时学习的积极性真是很强。
在教室里大家有时探讨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有一次我和李全泰、张秀艳还探讨起来关于经济体制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当时是过渡阶段,未来或许就是市场经济为主,全泰的观点还是认为按书本来,而我和张秀艳坚持未来或许就会改变,张秀艳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还是有效果的,回想起来那天下午就我们三个人,可以说思想还挺超前的。
在学习期间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有时也浏览一些课外书,彭则文同学就借给我一摞子当时很有品位的杂志《人物》,书里都是历史人物的传记,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戴笠和大明星蝴蝶的故事,原来的印象都是戴笠霸占胡蝶,而这本书里将两人的结合是相互爱慕走到一起的,戴笠死后蝴蝶悲痛欲绝,不得已才回到原夫身边,真正的历史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有当时的《读者文摘》(后由于和美国著名的杂志重名,改为《读者》)那时读到一篇关于台湾著名的运动员,被世界称为“飞跃的羚羊”纪政的文章,才知道我们大陆搞各种政治运动的时候,台湾的体育在世界上已经很有名气,纪政获得了华人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块奖牌,虽然是铜牌,杨传广获得第一块银牌。还有一次我在叫做《中篇小说》杂志上看到刘亚洲写的《两代风流》那本书,我积极推荐给同学们看,那本书的确很吸引人,当我拿到手上看时就放不下来,从晚上10点到下半夜,一口气看完。
另外还有全泰同学在场,还有刘跃忠同学,听刘跃忠讲述他的南方之行经历,很开眼界,他顺长江下来,上游出发地好像是南昌(记不准了,刘跃忠指正)路过了九江,看到十分诱惑的旅游区名字“庐山”,后到了上海,买了一台相当于现在奔驰宝马的凤凰牌自行车,那个年代各地区都有保护主义,从南方私运自行车,到鞍山可能就会被没收,他将自行车拆成零件,放到一个麻袋里,乘火车回到鞍山,不敢明目张胆地拿麻袋出站,冒着很大的风险将麻袋放到站台的角落里,出站后从彩虹桥跑到火车站对面的新华站(城际火车站),跳墙回到站台,谢天谢地没有人拿走麻袋,又携带麻袋翻墙回到新华站,惊心动魄,整个过程可能我述说得可能有些瑕疵,但大体如此,后来他上学骑的自行车就是这个来历,刘跃忠同学英雄救美的故事在以后的篇章叙述。
那个时候大家都拿个水杯,有的泡上茶,一天牛玉来同学说过几天我给大家拿点高级茶,大家等了几天,一天晚上自习的时候,大家调侃老牛高级茶哪,老牛真的拿出了一个信封装的茶,从信封倒出来的的茶叶,很有特点是一个个小圆球,冲上后一喝,的确味道清香,老牛说是他亲属(好像是姐姐)在外贸部门搞到的茶叶,当时我们不知道她的价格和名气,上班后接触的事情多了,有一次接待的同志给我们倒茶,我看到了曾经喝过的小圆球茶叶,味道和老牛当年拿的茶一样,才知道这种茶叶是著名的“碧螺春”,很贵的。
1984年的“五一”节假日,我和秦博、王晓明、何澄、徐毅等几个同学到学校自习,那年的“五一”气候十分温暖,我们坐在消防梯的二楼平台上,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我当时订了当时很畅销的《世界知识》杂志,当时中国和日本为光华寮的房产归属问题正争论不休,另外就是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杂志上就有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的照片,作为中国人,80年代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南京大屠杀这个事情,而且我很小的时候就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但是在此之前的确没听说过,日本篡改教科书,我们自己的教科书也不是那么真实客观,大家在一起议论这件事,徐毅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国家之间利益是永远的,友谊是短暂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很有哲理啊。另外一件事就是大晴天里,空气里飘着很多黄泥似的东西,徐毅说是可能是上风处烟囱里飘出来的东西。
另外两次我们同学还破坏了别人的约会,一次我和王晓明在自习后,我说回家吧,我两个住前后楼,因此每天上下学都是同行,这天他就是不走,我使劲劝他也不走,过会儿门开了,张秀艳同学进来了,我一下明白了,王晓明不好意思就下楼和我一起回家,还有一次秦博、何澄、王晓明等几个同学几个在教室里打唠,由于有前车之鉴我劝大家赶紧回家吧,王晓明不愿回家,我就劝秦博几个走,他们谈性正浓,不愿离开,不一会张秀艳同学又出现在教室里,王晓明又一次没有约会上,后来我回想起在这两次之前的有一天,就我和王晓明张秀艳三个人曾经在教室里,回忆起来自己太不识趣,当了一晚上的电灯泡。毕业之后他们结婚成家生子,可不幸的是张秀艳同学1995年出车祸去世了,我仍然记得她那音容笑貌、运动场上的身姿、能言善辩的口才,这段写下来也是对她的祭拜怀念。
自习课里的故事还有很多,不再挨个叙述了,大家愿意留在学校里和学校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每一天都在阳光的沐浴下生活学习,清晨的培训中心太阳经常爬到山梁上,透过森林树枝,霞光微笑地对你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好好学习吧;日头正当头时,校园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阳光照在球场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在这里如影如现;傍晚的培训中心静谧安详,周围的山上绿意葱葱的森林在晚霞照耀下,反射出诱人的光芒,我们教室面对城市西部,落日阳光的余晖将房间照的通亮,房间里的窗户像一片巨大的电影宽银幕,见证着我们大学时光的春夏秋冬,而这个宽银幕里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