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安徽的日子(马鞍山回忆篇)

(2015-05-11 15:38:43)
标签:

杂谈

马鞍山

分类: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

       安徽省目前最大的工业性城市马鞍山,说她最大是由于建国以后国家在这里建设的马鞍山钢铁公司,由于马钢的存在,这里的用电量占据安徽省第一,单从城市的规模,这里也就是与安徽其他城市差不多,就是一个江南风味小城,和江苏省的小城市十分相似,有着江南小城小家碧玉的味道,城市不大,但我对她的印象深刻,   

    1989年5月的时候我曾经到过这个美丽小城,当时是从黄山下来乘旅游车,当时全国的交通网没有现在那样发达,旅游也不像现在那么方便,我乘车之前黄山出发到上海的旅游大巴就掉进了一个湖里,有几个人失去生命,其中一对新婚夫妇,女的走了,男方十分悲伤,当时汽车公司的司机心理都受影响,都不情愿出车,我们乘坐的大巴上了两个司机.

    去马鞍山的原因是小叔家和三姑家在马鞍山,我就下榻在小叔家,小叔正好出差,婶婶和弟弟妹妹接待了我们,小叔婶是北京邮电学院高材生,在文革荒唐年代毕业被分到湖北省地图上最下方的东北角的小县城通城,这个县城前些年还是全国贫困县,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可想而知有多困难,火车都不通那里,叔叔成长在北京,婶婶是上海人,可想而知他们的确是下乡的感觉,而且叔叔学的是弱电,但在工厂里却从事强电工作叔叔在这里工作时还险些出过事故,还好后来问题不大,仅是身上被喷了一身油,也很吓人,通城县这里现在发现当年的闯王李自成落魄后,曾经在一个当地九宫山庙宇里出家当了和尚,也有的说法是在庙里被当地人趁他拜佛时由于疲惫,倒在佛像前睡着时所杀,这都是传说,但是据考证他的侄子李过的确是在那里的庙里出家做了和尚,并且书写了李自成失败的前因后果,为后人研究李自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而叔叔一家在通城的时候,生存是第一要务,没时间和精力去理会那些历史上的陈芝麻烂谷子。改革开放后,由于堂姑的运作,一家迁到了马鞍山市,叔叔在煤气公司从事领导工作一直到退休,一家人后来都到了北京,叔叔的儿子当时正在准备考大学,由于从小在北京成长,因此对马鞍山感觉一般,女儿出生在通城,生长在马鞍山,当时正在上中学。

       谈到堂姑就说说对堂姑的印象,我的堂姑父亲和我爷爷是一奶同胞,也就是我的八叔爷爷,八爷在解放前也是在北京的一个工厂工作,解放后由于工厂迁移,整家随工厂迁到了四川攀枝花市,攀枝花说是市,可是在那个年代非常贫困、落后,从京城搬迁到那么落后的山区里,本来八叔公能力就不是很强,孩子又多,但是政府下令,必须搬迁,据我的堂姑对我讲,当时八叔公和家人都很犯愁,我的太爷爷,也就是八叔公和我爷爷的父亲,对八叔公说别去了,你在北京开个小买卖,也比到那个穷山沟要好得多,太爷爷当时已经是耄耋老人,根本不了解当时的社会及政治环境,八叔公拉家带口去了遥远的西南,堂姑是家里的老大,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时候好象没见过她,在我家的影集里有一张母亲和我的大姑、二姑及堂姑的合影,看着相片曾经问过母亲这个最前面的是谁,母亲告诉我,这是三姑,而第一次见到三姑时应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家在鞍山期间,三姑出差到鞍山,她出差时间很长,大约1个月,到我家做客,还带来一桶当时属于奢侈品芝麻香油,和母亲谈论过多年的经历,可以说是作为八叔公家里的老大,她已经尽其所能发挥了她的家里大姐的作用,由于八叔公家里困难,因此她上大学都是我的爷爷资助的,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经过几番辗转,落户到马鞍山钢铁学院,做成老师,这次她和我说过,当时有机会能够到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任职,可去了一趟合肥感觉那里十分土气,因此选择了马鞍山钢铁大学(现在的安徽工业大学),在这里落户后,成家立业儿女双全,接着到攀枝花把自己的小妹妹(我的另一个堂姑)接到马鞍山,给妹妹找了工作和婆家,由于学校工作的关系,因此很多学生就职后,她建立了很好的人脉,在70年代末期将我的叔叔家也搬到了马鞍山,我家在南方就有了这么一拨亲戚,我刚到她家时,当时赶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她家分配了校园里一套一楼三居室的房子,有个小庭院,夏天大家就在庭院里谈天说地,按照当时标准应该是很好的房子了,我去的时候小姑的孩子还小,小姑夫是一个钢丝绳厂的干部,而且是劳动模范,小姑的印象颇深,70年代的一个夏天,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带着我们这些孩子一起玩,还照顾我姥姥小脚老太太,三姑和小姑都长得很秀气,气质很好,三姑的孩子老大女儿当时已经到美国夏威夷大学就读,后来嫁给了一个老外,儿子当时在北京青年干部学院上大学,1989年那个吵吵闹闹的年代青年学生是时代的主角,他们的儿子也是不消停,在闹事的最激烈到来之前,三姑夫到北京把他抓回了马鞍山,避免后来出事,而小姑的孩子还是一个丫丫学语小孩子,春天里的校园郁郁葱葱,在小庭院里摆上桌子,大家谈笑风生打打扑克,很是开心,我对那次旅行的印象深刻美好。三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曾经开了一个孕妇学习班,指导孕妇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后来又到北京租房体会北京生活,可这些由于姑夫的中风嘎然而止,他们回到马鞍山,从得病到现在已经过去17年,姑夫已经从最初还能吃饭坐轮椅,到现在已经鼻饲了,这17年就是三姑照顾他,的确不容易。

    当时马鞍山城市真是很小,大街上是南方常见的梧桐树,城市的风貌也不是很出彩,但和同是钢铁城市的鞍山对比,污染程度并不是很厉害,没有鞍山上空常年红云密布,小城市很有生机,绿化的覆盖率很高,当时不了解这座城市的来历和典故,而这次去才了解一些这个小城孕育的历史和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爆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