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时间,阅读了上世纪30年代一本很有名的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或许期望值太大了,从我个人观点,这本书真没有太大的意思,一个浪漫的名字《消失的地平线》,但是里面的内容没让人感到有什么浪漫之处,感觉是本胡编乱造的低水平小说,里面的人物描写都不是很鲜活、清晰,有点模糊,且在飞机坠毁和在香格里拉逗留期间,里面人物的行为刻画,和正常人的思维都不是很通顺,香格里拉里的张先生、洛珍及大喇嘛的描写虽然有点神秘,但是也不是那么令人神往,康新为什么不接受大喇嘛的禅让,急忙离开那里后来失忆,交待得都不是很清楚,或许作者要建立一种神秘感,但这种神秘感没有令人产生要去探秘冲动,觉得就是一种无病呻吟,故弄玄虚,对那里风景的描写也是主人公肉眼看到的雪山、青草、庙宇,包括著名的蓝月亮山谷,没有写出这些地方的魅力所在,在这本书出名的时候世界可能对西藏的了解不多,吸引很多读者,现在关于这里的各种信息很多,所以对这本书没有了多少兴趣,香格里拉在书中没有感到世外桃源的感觉,而是一个山谷里的西方世界,这里的人会说英语,洛珍演奏的乐器是西方提琴和钢琴,曲目也是莫扎特或肖邦的曲目,的确香格里拉这里有西方的影响,那里现在还有西方传教士留下的印记,很多的基督教堂坐落在山谷里,有一点这里的人好像和外面世界不相同的是这里的人都很长寿,年龄很大但身体都很好,看这本书时正好看了正在电影院放映的《星际穿越》,电影折腾半天说的就是“天上一天,地上十年”中国人古老的神话传说。但洛珍也要从那里出来,走向现实社会,按现实社会的一句话说那里是可游不可留,且这本书没有令人感到那里是让人向往的旅游地,和陶渊明写的那本《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感觉相差很多,《桃花源记》写的那种超脱感和美景令人想就十分憧憬,毕竟是中国人,短短的文章就使人痴醉心迷。我看的这本书再版时一个香港人书写的前言《尚未消失的地平线》也写得酣畅淋漓,这个作者在这里住了近20年,对香格里拉的风情、风景,包括对香格里拉这个词的理解感觉很有深度,有点《桃花源记》的味道。

书里的香格里拉搬到现实中,有人推测就是现在的云南省迪庆县,这里是旅游热点,云南我曾经去过近些年非常有名的丽江、大理、泸沽湖等地,玉龙雪山和大研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未来在另外博文里仔细回顾,现在还是说说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这个名字虽然是在那本书里的名字,但让她首先名扬世界的而是二战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次新闻发布会的一句谐趣之言,这就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的轰炸东京的轰动世界的壮举,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在取得偷袭珍珠港胜利之后,在东南亚一带的美英殖民地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美国当时士气消沉,军方提出了一个提升士气的行动计划就是轰炸东京,当时的飞机技术上,从美军海军基地珍珠港飞到日本本土是无法完成的,军方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让航空母舰载着轰炸机,接近日本本土,飞机从航母起飞轰炸日本,任务完成后飞往中国的国统区降落,这是十分大胆但充满风险的计划。美国启动了当时最大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舰队指挥官是被称为蛮牛的哈尔西,飞行指挥官是美国战前的著名飞行员中校杜利特(英文名字Dolittle),航母载着16架B25轰炸机,悄悄地出发了,这次行动严格保密,计划严丝合缝,但是在距离起飞地点还有很远距离时,突然发现了三膄日本伪装成渔船的的军舰,哈尔西及参谋判断日本人可能发现了他们,或许已经通知了日本本土,因此决定提前起飞,十六架沉重的B25轰炸机从航母甲板上顺序起飞,飞往东京上空,美国的随军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下了飞机起飞的瞬间,就是美国电影《中途岛之战》一开头的那几个镜头。当飞机飞到东京上空时,东京正在搞防空演习,最有意思的是日本的一个军官团乘飞机视察一个航校,在飞机上一个参谋看到了美国飞机,看到美国飞机的标志和日本飞机标志有点相似,但感觉飞机不是自己的飞机,地上的老百姓听到防空演习的警报,正跑向防空洞,看到天上飞来的飞机,感觉这演习还真来飞机,当炸弹落下时,防空部队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演习飞机,而是美国真正的轰炸机,在飞机上的杜立特和他的战友们,按着程序轰炸着他们预先计划轰炸的目标,突然一个士兵喊道“皇宫!中校,炸不炸?”,杜立特反应回答,按照上级命令执行,他们轰炸了命令制定的军事目标,30秒后任务完成,他们飞离东京,前往中国国统区,由于是提前起飞,因此16架飞机没有按着预定地点着陆,有一架甚至飞到海参崴苏联领地,苏联军队扣押了飞行员,战后才回到美国,有一架飞到日占区被日本人抓获处死,大部分迫降在中国浙江、江西、安徽省境内,当地的中国人开始了积极的保护工作,其中在在一个古城里,飞行员被当地百姓营救,引见了一位老者,他是当地中学的老师,他会说英语,在异国他乡能听到自己的母语,飞行员就像回到了家遇见了守护神,老者组织当地人保护这些飞行员,安顿完之后,一个年轻美国飞行员说“如果能喝上一瓶啤酒该有多好”,在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啤酒在城市里都是奢侈品,况且在县城里,但是老者不知从那里真给他找了一瓶啤酒,这些飞行员十分高兴,这个情节很像《消失的地平线》书中,那些人从坠落的飞机出来看到老张一样,但飞行员的情绪和心情不像那几位那么傲慢和无礼。还有几个飞行员落在国统区和日占区交界地带,一个少女将他们掩护好,脱离危险区域。
当时这些飞机几乎都没有完整的,杜立特看到破损的飞机和受伤的战友,心情比较沮丧,就和飞行队的军士长说这次任务完成的不好,回去后我可能要到军事法庭上受审了,而军士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恰恰相反,我认为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回国后你将升为准将,你到那里我都是你的军士长”,杜立特不是很乐观,苦笑着说“你真会开导人”。
军士长真不是开导他,当他们被中国政府接到重庆后,得到第一个信息,他们是轰炸东京的全世界英雄,这个胜利轰炸振奋了整个反法西斯联盟,整个联盟士气大振,美国政府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总统罗斯福亲自参加回答记者的提问,有记者问:“飞机是从哪里起飞的”。为了保密作战方案,罗斯福谐趣地回答;“可能是从香格里拉起飞的吧”。当天全世界的媒体都在醒目的地方,亮出大标题“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这个名字一下名声大震,又火了《消失的地平线》这本小说。杜立特真像军士长说的那样跨过上校直接升为准将,后来转战欧洲战场,军士长一直陪伴他。
而小日本努力将这次事件淡化,并拿杜立特名字说事“Dolittle”,做的很小,对中国浙江进行报复性扫荡杀害了25万无辜百姓。这件事对日本军方刺激很大,山本五十六这个偷袭珍珠港的赌徒,力劝海军部批准他和他的幕僚早就制定攻打中途岛的战争方案,日本一位参加过中途岛海战的军官(后成为外交官)写了一本书《中途岛海战》,书中描述攻打中途岛的方案,是山本五十六得意门生源田在偷袭珍珠港胜利后归途中就提出了,而且认为应该趁热打铁,打完珍珠港,就占领中途岛,关上美国在太平洋的大门,但是他的方案没有得到海军部和国防部的批准,他们反而进攻了了英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的军事基地,麦克阿瑟当时就是从菲律宾乘船离开,当时他就发誓他一定还会从海上回到菲律宾,英美军队大部分投降缴械,受到日本鬼子非人对待,但按照源田那伙年轻军官的想法这些都是浪费时间,耽误了太平洋战争的关键之战。
山本五十六年轻时十分热衷于赌博,赌博时有时狂赢,有时输得精光,而且日本海军从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偷袭珍珠港都是偷袭取胜,这已经成为日本海军的思维定式,这种偷袭行为实际上不是光明正大的行为,实际上和犯罪行为一样,犯罪心理学的一个成熟理论就是往往罪犯第一次成功了,以后就会按照成功的思维定式再次犯罪,日本攻打中途岛就是这种思维定式的结果,最终结果是山本五十六输个精光,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故事还没有完,二战结束后,美国根据轰炸东京的历史拍摄了一部电影《东京上空30秒》,描述轰炸东京的过程和在中国得到帮助的故事。那些参战的英雄们,每年都在轰炸东京的日子里聚会在一起,共同享受美好人生。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当年在中国救助过这些美国飞行员的中国老百姓,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80年代,被邀请到美国,接受美国人民的感谢,那个会英语的老者已经不在了,他的后代被邀请到美国,美国人用他们热情欢迎当年飞行员的救命恩人,那个当年要喝啤酒的小伙子也去世了,但大家记得这个故事,因此拿出了好多箱的啤酒,回忆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
那个当年的少女已经成为60多岁的老太太,一生中默默无闻,自己说当时觉得这件事是应该的,没有感觉会有什么回报,从老太太当时面貌推测,年轻时一定是面容气质俱佳江南女子,用她细润的肩膀承担失去生命的风险,和鬼子周旋,将飞行员安全送到国统区,美国欢迎这些恩人的日子里,组织了很多的节目,将这个活动变成了当地的节日一样。
从香格里拉引出很多话题,香格里拉一个小说里虚拟的世外桃源,虽然小说写的一般,但是在人的心中她仍然是神秘、美丽的天上人间,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的商人郭鹤年将这个名字冠名自己开发五星级酒店的名字,目前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里都有她的影子,最初我看到的是北京的香格里拉酒店,好像紫竹院公园附近,一个隐藏在深邃的竹林深处的的建筑香格里拉,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今年我和家人在沈阳的香格里拉酒店享受了一天,虽然在沈阳,但进了酒店,就觉得是另外一番味道,香格里拉给人带来的的感受的确很舒服。
一个在西藏和云南走了很多日子寻找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的小伙子,当他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地到了一位大喇嘛面前,问大喇嘛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是否存在这么一个地方?这个老僧人平静地回答他说“香格里拉就在你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