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州、建业、秣陵、金陵、建康、石头城、白下、茂陵、天京这一连串的名字实际上指的都是一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南京,而南京这个名字已经近700年的历史了,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定都这里后期的名字,而大家很喜欢金陵这个名字,金陵名字来历十分复杂,但是这已经成为南京经常被提起的别名。
2012年时隔23年再次来到南京,对南京进行一次深度旅游和了解,虽然多年没有来南京,但是一直关注着南京的发展和建设,江浙一带在改革开放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因此对这里有很高的期望值,这次去就是想看看这里的变化是否满足我的期望,按照旅程的顺序一一述说。
秦淮河
2012年10月2日,我和家人乘的飞机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要说这个机场有点历史,当年民国时期蒋介石先生和他的同僚们多次在这里乘降飞机,这里演绎了很多的故事。下了飞机我们就向在网上预订的酒店进发,在公交大巴上,看到了南京雄伟的城墙,很快我们就到了酒店的所在地,秦淮河边的秦淮人家,这里是南京夫子庙旅游的中心,以前几次的旅行都没有来到过这里,第一次知道秦淮河这名字还是上学时读朱自清的散文《绿》中,曾经提到过秦淮河的绿太浓,后来看到秦淮河的图片,很是吸引人,因此出发之前就将在南京落脚地选在了这里很有名“秦淮人家”,这个选择很有味道,“秦淮人家”就在秦淮河和商业街之间,北边可以看河景,对面就是著名的夫子庙和江南贡院,南边就是熙熙攘攘的商业步行街,在东边就是王羲之接送夫人的桃叶渡,西边是著名的乌衣巷。
秦淮河在朱自清散文《绿》中只是一笔带过,而这条河的形成是在秦皇时期,感觉南京这里王气太重,为了散掉这里的王气,挖掘河道散去这里的王气,秦淮河现在已经是南京的名片,到南京必须到这里来游览,在宾馆里打开阳台门,在阳台上就能欣赏到秦淮河的风景,房间窗户对面是一条古色古香的通廊很有韵味,我和女儿悄悄地离开房间出宾馆,来到秦淮人家旁边一座桥,嚯!第一次在桥上看到了秦淮河,这里是秦淮河的中心地带,河水真是郁郁浓浓的绿色,游船在河中穿梭,河两边都是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白色的建筑外表与河水及两岸郁郁葱葱的大树对比,衬托出江南独有的小家碧玉的感觉。到了晚上我们一家聚集在夫子庙前的秦淮河码头上准备游船,由于是“十一”黄金周,夫子庙前的广场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游船需要排队,好在船多,排队不长时间就上了船,在秦淮河里游船的确十分惬意,河两边的夜景令人感觉到了时光隧道,两岸安排了许多的古代歌舞表演,在白鹭洲公园里还有一个大舞台,表演江南戏曲,路过桃叶渡时河边还有吹奏萨克斯现代乐器的表演者,两岸的灯光也装饰得令人如醉如痴,写这篇博文时看到朱自清和俞平伯游览秦淮河的散文,1928年时两位同时游览这里,同时写下散文,一直是经典,他们那个时候可能更有情调,因为是乘的人工桨船,看到很多金粉,现在的船都是机械船,船家都是公司统一派送,没有了他们当年那种情调,但情调是乘船人自己的心里,在这里穿梭,可以联想朱俞两人当时心境,甚至可以在时光隧道中体味杜牧描绘的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只是现在的南京不是那个时期的南京,杜牧的那种忧伤是当时国家的形势,他说的商女当然不知道亡国恨,只知道挣钱吃饭,国家兴衰和小歌女没有关系,她也不知道歌曲的来历。而现在的南京虽然不是六朝古都的鼎盛之都,但也是近百年来最好的时期,因此秦淮河上也就没有那种弥漫后庭花的忧伤,《桃花扇》女主人公李香君就在小纪念馆里让游人欣赏唏嘘,其他的商女和金粉已不见踪影(或许我没看到),现在这里游人交织,都在享受秦淮河给人带来的视觉盛宴。
江南贡院
向夫子庙的纵深处游览,过了桥前面不远,就是在《南京城》里看到的古代江南科举考试的考场江南贡院,电视片里描绘这里曾经是规模庞大的考场,看过去的相片这里最大时候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很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戚继光、唐伯虎、吴承恩、吴敬梓、李鸿章等等都是从这里中了举人,然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皎皎者,这里从宋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科举制度的废除后,现在已经没了当年的规模,但是还留下了一小点地方和著名的明远楼,从导游的讲解和图片中才知道科举的一些事情和宏大的场面,古代科举考试恐怕比现在的高考更加辛苦,不仅是十年寒窗苦,还要熬过九天的考试,秀才进了考场要进行九天的考试,而且这九天都要在考场的小格子里度过,自己拿行李食物,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考场里解决,不能半道出贡院,睡觉就铺上桌板解决,方便的话就和监考打招呼,水自己解决,因此很多考生水不够的时候就喝墨水,考上举人后才有机会到北京的国子监倾听皇帝的教诲。过去对科举制度不是很了解,到了这里才知道了点皮毛。想当年这些莘莘学子,为了出人头地,报效国家,也真是遭了不少的罪。
贡院的旁边就是这片景区总称南京夫子庙,实际上就是孔庙,是祭拜孔子的庙宇,对于孔庙的概念,第一次是在北京的国子监,国子监现在已经和孔庙合为一体,南京的夫子庙毗邻贡院,这里都是读书人拜谒的地方,以求老夫子给学子带来好运,我不知道历史上夫子庙的规模,现在她不是很大,而且很多东西应该是改革开放后修建补充的,如果前几次真的来到这里,这里可能也是破旧不堪,现在不仅有孔子的塑像,还有孔子的几个弟子塑像,最豪华的应该是大堂里用玉雕塑的孔子游学和一些他的传奇人生的玉雕画,这是近几年才修建的,在庙宇的后面,有一个舞台,定时表演古代的乐器表演,编钟、竖琴、琵琶、锣鼓等等,女儿十分喜欢这些乐器,走上台上,逐个弹弹、敲侨。孔庙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是中国的教堂,与道观佛堂意义差不多,我猜想在她的鼎盛时期,应该和现存佛堂庙宇数量差不多,孔子的形象在中国屹立了2000多年,他的命运近百年来不是很好,因此孔庙的命运也和她的主人差不多,无论到哪里旅游看到最多的是道观佛堂,而孔庙很少,幸运的是还有些著名的孔庙保存下来,尤其是南京的夫子庙,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地标。我不知道夫子庙和秦淮河是何时如此辉煌,但是感到夫子庙和江南贡院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这里的繁华,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学子都要到这里赶考,一定带动这里的吃住行玩,多少才子佳人留下自己墨宝,留下历史的印迹。
乌衣巷
说到历史就会想到这里现在十分有名的小巷《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写这首诗时乌衣巷已经失去了她最荣光华贵的时期,这里曾经是第一个在南京建都城孙权的领地,由于他的侍卫很多而且都穿着黑衣,因此这里取名乌衣巷,在那以后多少年里,这里一直是王公贵族的居住地或办公场所,王羲之、王献之、谢安、王导都在这里居住,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南京逐渐衰落,这里成为老百姓的平常小巷,刘禹锡的诗描述的就是衰落后的情景,而现在的乌衣巷恐怕就是为了开发旅游特已建立的,真正历史上模样谁也不知道,小巷很短,有一座庭院开发成谢安纪念馆,里面介绍的是谢安,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的事迹和王导的事迹,还有王羲之的塑像及他著名的“鹅”字。庭院很小,但是两层楼,楼上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古琴师居住,在热闹的夫子庙地区,此人可以说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冻”的一个雅士,谢安大人在当时我认为不可能就是这么一个小庭院,毕竟是一国宰相,如此小的庭院太寒酸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