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那些日子
(2012-11-27 15:36:59)分类: 北京故事 |
2007年的秋天我来到北京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三峡输变电工程二次系统工程审计组,参加这次工作之前,对参加这项工作的认识就是增加自己的工作经历,开拓视野,完成任务,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三个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回顾这两个月的经历,感到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特殊经历,对自己这次表现十分满意,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认识许多的新朋友,而且增强自信心,自己也更加成熟了,现在就从头开始叙述这段时间的经历吧。
9月下旬接到这项任务后,我组织了基层的四个同志共同参加这次工作,10月11日是要在北京国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参加审前培训,由于我们审计部在锦州电校进行培训,我要授课因此11日没有赶到北京,14日我到达北京后和先期已经到达的同志们汇合,经他们介绍了审前培训的基本情况,国网公司对这次审计工作十分重视,总经理刘振亚任审计组组长,另外两名副经理任副组长,审计部主任任执行组组长的领导班子,下设六个审计组,我们是二次系统组,我们的组员由东北公司和东三省电力公司的人员组成,其中:辽宁省公司5人3个工程审计人员、2个财务审计人员;吉林省公司4人2个工程审计人员、2个财务审计人员;黑龙江省公司4人1个工程审计人员、3个财务审计人员;东北公司1个工程审计人员、1个财务审计人员。东北公司审计部主任张树刚任小组组长,徐立新处长任副组长,黑龙江的孙健处长任主审人,会议特别强调对概算审批的情况审计不要发表意见,这是特别强调的一点,也是指导工作的具体意见。
10月15日我们在国网公司的电通中心召开了进入我们第一个被审单位国电电通中心的见面会,电通中心的领导对这次工作十分地重视,郑经理向我们介绍了电通中心负责三峡配套工程的基本情况,我们安排在一个大会议室里进行工作,会议室虽然空间很大,但是四周是封闭的空间没有窗户,因此有点缺氧,时常令人感到困倦,见面会后我们开始分组,我带领我们公司的傅卫东、王小静作为第一组,我们分到了京沪、京汉微波通信工程,潜江—咸宁光通信工程,北京数据网工程,广域网工程这五项工程,五项中投资最大的是京沪和京汉工程,投资都在一个多亿,其他几项工程最少的潜江—咸宁光通信工程决算也是800多万元,北京数据网工程投资2850万元,广域网工程投资5000万元,分配好工作之后,我们就等待资料的提供,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3点,我感到必须抓紧时间与电通中心主管工程的同志进行一下沟通,了解这个单位整个的工程管理模式,就和二次组的牵头人提出了这个建议,我组织了黑吉辽三省的工程审计人员与电通中心的贾小铁副总工程师及计划部主任李军进行了咨询,主要咨询了工程资金的流向,如何向基层单位拨款,是采取怎样的方式拨款,工程档案存放何处等等问题,他们耐心地向我们解释,电通中心负责的工程管理模式是大宗的设备材料通过国网公司进行招投标(并不是所有),对直接发包的工程电通中心签承包合同,对基层承包的一些项目采取与基层供电公司签订工作责任书(个别有合同)的形式,参考概算向项目所在地的供电公司拨款,基层编制竣工决算,2004年电通中心通过社会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所有14项工程中的12项工程(另两项仍在建)财务决算,另外财务处长介绍情况告诉我们所有的工程没有工程结算书,工程结算一般是以合同价结算,合同制定的依据有的是中标价,有的是参考概算,有的是通过谈判进行商讨的价格,在我们这次审计之前电通中心还进行了自查,并且国家三峡建设委员会对配套工程进行了多次稽查,所有资料都提供给了我们。这次交流十分重要,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开思路,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想法。
10月16日我们开始工作,我建议我们工程审计人员从工程决算开始从后向前推,先从决算推到财务拨款然后到拨款依据,合同、招标等等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考虑到资金额度的多少,我和小付商量先易后难,因此我选择了潜江—咸宁光通信工程,打开档案资料一看,就令我十分疑惑,我们审计的单位是电通中心,而资料中显示的都是国网公司电建分公司,带着这个疑问,就请教电通中心的贾总、金丽华工程师、姚处长,他们十分配合我的工作,通过交流知道这个工程前期都是国网公司电建分公司负责的,到了施工图阶段才交到电通中心,电通中心有点收尾工作的性质,大部分的合同都是电建分公司签订的,由于是移交的工程,因此工程资料就有许多混淆的方面,将许多不是该工程的合同资料但名字相似混装在该工程档案中,还有许多工程资料没有,因此在审计期间发生了许多误会,一开始令人怀疑是否是资金也串用,由于电通中心的同志对前期也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也解释不清,后来他们找了电建公司的同志,直到12月14日最后和电通中心交换意见时,才解释清楚是档案装错了,仔细核实资金的确没有串用。
接下来我开始看京沪微波通信工程,小付也开始看京汉微波工程,当拿到工程资料,才发现京沪微波通信工程的情况十分复杂,里面有许多的支出使人产生疑问,尤其是有许多的咨询费用,我就将这些疑问全部做了审计记录,而且和财务审计的王小静同志及时沟通,指点她注意那方面的问题,这个工程是三峡二次系统工程中的第一个开工的项目,于1998年开始建设,而且当时一开始时是和联通公司合建,双方出资,联通公司当时刚刚组建不长时间,许多人都是政府的官员,不了解业务方面的事情,当工程进行到1/3时这时联通公司补充了许多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发现建微波不符合联通今后的发展,因此决策撤资,这个撤资引起了许多不良反映,因为前期许多的设备是联通购买的,但是没有付全款,因此厂方拒绝进行售后服务,因此引发了许多正常基本建设中不应发生的咨询费用。另外这个工程是2003年3月进行的竣工验收,但是设计合同是2003年10月才签订,并且对于微波工程没有一个主体设计单位,因此设计上有许多的缺陷,也在后续完善中出现许多的咨询合同及相应的费用,都是在正常的基本建设中不会出现的费用,京沪、京汉跨越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上海多个省市,这些地区的省级供电公司都是电通中心指定的分建设单位,电通中心与这些供电公司签订了工程建设责任书(注意不是合同),这个责任书中说明给这些单位拨款有概算分劈附表,而实际上每个责任书上都没有附表,只有通过财务账目才查到具体给这些单位的资金额度,我们进展到这个程度,发现这两个工程必须延伸到基层的分建设单位才能了解基层资金使用情况,因此我们就上报了这两个工程的延伸申请。另外京沪、京汉微波工程在完成投资竣工投产后不久,后来又上了京沪、京汉光通信工程,光通信工程竣工后,微波工程成为备用,虽然仍然在运行,但日常生产通信已经不用了,基本上都在闲置。
我在电通中心审计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北京数据网工程,这个工程的管理情况与上述工程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该工程概算先是由电通中心批复的,后来又经过国电计划部批复(其他项目是由中国电力顾问有限公司〈原电力规划院〉批复),投资额2850万元,电通中心与北京飞华公司首先签订了一个总承包合同,2850万元包干,后又补充了一个协议,以“委托”北京飞华公司(电通中心子公司)进行数据网工程的建设,前后两个合同的意思有些抵触,而且后一个合同特别写明以后来的合同为准。在电通中心审计期间,审查工程资料,发现该工程的设计单位是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的,这令人感到十分新鲜,在电通负责的这些工程里,这是唯一的一个设计经过招投标进行选择的,而且看招标过程文件,似乎还比较完善,中标单位是“中国电力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原电力规划总院)”,对这个单位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一个审批单位,全国的电力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都要经过这个单位的审查,他们没有具体的设计人员,而却中标,当时就感觉有些疑惑,而进一步审计和延伸,证实了自己判断,该项目具体实施起来之后,设计单位没有做具体的现场勘测,因此许多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使得施工单位很为难,由于飞华公司的项目指挥经验比较丰富,在现场临时更改设计才使工程没有拖期,工程按期完成。但是在该项目实施期间飞华公司并没有拿到施工资质,这的确不符合有关规定。但是他们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将这个工程委托飞华公司进行建设,主要的原因在北京地区施工,许多事情并不是花钱就能进行的,必须经过多方协调才能使施工正常进行下去,数据网工程的部分光纤需要占用北京供电局的通道,北京供电局就是不配合,坚持工程要他们干才能使用通道,否则免谈,电通中心多次下函及文件要求北京供电局配合,北京供电局都置若罔闻,而飞华公司在某些方面与北京供电局还有一些业务来往和利益关系,因此由该公司出面与北京供电局协商,但是一开始北京供电局仍然态度强硬,要求概算列多少就必须给他们多少,飞华公司开始时没有反应过来,可发生几笔后,自己没挣到钱不说,而且还搭上许多税金,因此经过多次协商谈判,才使后来的工程进行下去,这种情况在光环网工程中反映的比较强烈,数据网工程后来需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协商使用通道,并且付通道费解决北部地区通往华北电力大学的通道问题,而且数据网工程是和北京供电局几番较量后进行的,主体施工是由飞华公司完成北京局配合,但北京局配合费也收了不少。以上情况得力于飞华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王先生,他是数据网和光环网工程的总指挥,参加了这两个工程的全过程建设施工,而且有很好记忆力和口才,对数据网工程的每个点的施工及资金合同情况都十分了解,带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施工现场,他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视,耐心细致地从头到尾给我们解释,也承认在管理工作中的确缺少经验,他是我这次审计过程中认识的第一个令我佩服的人。
到了10月末我们在电通中心的审计任务告一段落,本来应该马上延伸,但考虑到还有另外电建和电调两个单位还要审计,因此决定审完这两个单位之后我们再进行延伸。
11月1日我们大家回到沈阳取换季的衣服,在家期间我的工作生活中发生一点小变化,自己被提拔为工程审计处副处长,并主持工作,这要感谢领导的信任,也是对自己11年从事审计工作的一个承认,当然心里还是比较高兴,但也感到身上的担子也重了很多。
11月3日我们又进行了分组,一部分人到电调,另一部分到电建,我分到了电建,而进入电建就不是很顺利,可能是沟通上的问题没有做好,到电建公司当天,电建公司的领导就很不满意,认为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因此大家都很尴尬,而后我们就在崇文门的电建公司大楼里空呆了好多天,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也没有人接待,后来总算有人说已经进行了沟通,我们可以开展工作了,但是财务人员和工程人员必须分开,原因是电建的档案馆不在崇文门,而是在北师大附近,一个在北京的东南,一个在北京的西北,两个地方相距打车还需要至少40多分钟,每天到这里工作需要我们打车才能节省时间,相应加长工作时间,如果乘公共汽车,每天在路上来回就要消耗大约2.5个小时,而且一开始这里没有午饭,需要到外面自己找饭店吃饭,我们也认同了这个情况,我和小付及龙江吉林三个同志到档案馆开始工作,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态度一开始真是令人不敢恭维,对待我们不是很友善,借个资料这些人代搭不理,我们16日将借阅的资料目录提供给她们,20日才提供给我们,而且没有任何专业人员配合我们的工作无法沟通,因此我想了一个最笨的做法开展工作,就是将投资额最大的三峡—广东OPGW光通信工程依据财务决算逐项将对应的所有合同,在审计记录上进行全面描述,从中了解工程管理情况,这种办法虽然消耗了许多时间,但发现很有效,将三广的情况写完后发现了北京三维公司施工资质不够,生产准备费使用依据不充分,招投标手续资料不全,而且将许多工作分包给了电通中心造成重复上税、计划外工程,且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许多资料都没有归档等等问题,三广的思路一打开,其他三常、政华、龙宜等工程的情况就一目了然,这时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态度突然好转,原来负责借阅我们资料的女同志被撤换,一个温姓的女孩子热情地帮助我们,使我们的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由于财务人员不在一起,因此许多情况需要通过电话与崇文门方面工作的财务审计人员进行沟通,而且我们了解到电建公司仅仅是管理单位,在常州和武汉有他们的建设分部,电建定下所有的资金额度,建设部拨款,因此也需要到建设部延伸审计。在电建公司的两周多时间里,没有看到一位电建公司的人员配合我们的工作,完全靠自己摸索和自己的同志共同探讨,大家后来发现我的办法很好,就向我学习,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大家还是凭着恒心和良心将工作顺利完成,付卫东还发现一个大问题,就是许多基层供电公司本应自己出资部分的工程而实际上全部使用了三峡资金。
时间到了1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着手延伸审计工作,我带领我们辽宁的付卫东、王小静,黑龙江方有江、铁鸣四名同志开始我们延伸工作,我们的计划路线是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常州--武汉,而到了石家庄后,我们的组长电话通知延伸到郑州后就回北京。
11月26日我们到达北京供电公司,北京供电公司审计部和通信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北京管理的资金仅仅148万元,而且档案资料齐全,但由于工程时间已经过去多年,因此当年管理这个工程的同志都已经调离了这个岗位,我们在这里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到项目现场核实了现场情况,目前这个项目资产已经不属于北京供电公司,北京供电公司审计部的佟主任,现联系现在的主管单位华北供电公司的超高压公司的同志一同到了项目现场,现场的值班人员详细地介绍了微波工程的运行情况,北京供电公司负责工程的同志现从别的现场赶到我们的现场向我们介绍情况,北京供电公司通信中心的财务处于处长十分负责,这个项目实施时她根本没在这个单位,她是2007年初才到这个单位,但没有任何推托责任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详细咨询,但她说明回答这些问题的确勉为其难,建议我们从其他单位延伸回来后,她会给与明确答复,我们同意了她的意见。
11月28日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天津供电公司的通信中心,这里的延伸任务一个是京汉微波工程,另一个是京沪光通信工程天津段的施工,天津通信中心管理的京汉微波工程是我们延伸这些单位里相对管理比较规范的单位,而且比较有经验,虽然当年管理这个工程的同志们基本上都已经退休,现在的负责人他自己调侃当年是一个跑腿学舌的,但总体情况还是比较了解,在这里看到的最大问题是京沪光通信工程天津段的设计变更问题,该段施工是北京送电公司施工,通过招投标获得施工权,合同价201万元,而设计变更就98万元,黑龙江的方有江让我看了设计变更单所列工程量,我和几个同志计算一下这些工程量不可能值这么多钱,这时我让方有江将施工合同拿出来一看,合同约定合同金额不做任何调整,所有条款对金额约定都是不调整,依据合同这个法律文件,这98万元就不该付给施工单位。天津的同志也向我解释和介绍当时的情况,这98万元的设计变更主要的责任在设计和施工单位上,当时的设计单位只是在图纸上标出几个点,却没有做现场勘查,施工单位也没有进行招标前的现场勘查,而是施工时发现许多点是坐落在鱼塘里,因此施工难度和赔偿费用相应增加,因此施工单位三番五次地打报告申请调整,最后设计单位不愿承担全部责任,因此设计变更单出现两个名头,一个是设计变更另一个是变更设计,施工单位的做法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干工程就会有赔有赚,不能自己赚了就不说话,赔了就另要,违反了合同法。当初签合同时是“周瑜打黄盖”,现在又咸鱼翻身。
离开天津12月3日我们到达石家庄河北省供电公司调度中心,河北的延伸任务是京沪京汉两个微波工程及京汉光通信工程,京汉光通信工程是审计施工单位,没有太多说的,河北省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对京沪京汉两个微波工程的管理是延续电通中心对基层的管理模式,对基层没有施工合同,按照概算向下拨款,下面向上开发票,这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不符合现在的工程管理要求。河北省电力公司审计部李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他是一个特别幽默诙谐的人,听他讲话很是享受。
12月5日晚上我们到达河南郑州,6日开展工作,河南延伸任务就是京汉微波工程,这是这个工程向基层拨款最多的项目,投资近1000多万元,河南通信中心的资金管理和其他单位模式基本相同,由于资金量大,因此问题相对多一些,主要问题是2003年11月该单位将92万元的结余款以安装调试费方式下拨到河南电力通信自动化公司郑州技术咨询部。在2007年该单位已将此款上缴给国电通信中心。但是财务决算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实际上资金虽然上缴,但并没有冲减该工程三峡资金支出。另外国电通信中心为该河南省电力通信自动化公司拨三峡工程款10,790,826元,而在该单位核算三峡的工程账户中反映收到拨款10,759,826元,相差3.1万元,且河南省电力通信自动化公司所作的财务竣工决算报告中也没有包括此项资金。
12月10日我们完成了延伸任务回到了北京,在河南期间组长突然通知武汉的三广工程还需要延伸,由于国网公司没有同意我们延伸,而且当时我们已经买了回程车票,后来回到北京后,由武汉组发来许多相片,让我针对相片所反映的资料发表意见,我和组长交换了意见审计要针对原始资料发表意见,而不是复制件或者相片发表意见,这是违背审计基本原则的。
回到北京后我认为几个大的问题必须和相关单位通报,因此经组长同意,12月13日我和电通中心的有关同志就延伸过程中发现的天津设计变更问题和河南资金问题交换了意见,电通中心的同志十分重视。12月14日上午10点开始,电通中心郑经理带领各处室部门的领导及相关同志和我们二次组统一交换意见,对我们提出的近100多条记录逐个过筛子,这天我们工作到晚上10时30分,这是我从事审计工作最长的一次交换意见。郑经理的确精力过人,而且记忆力非凡,每个细小的问题他都了解,这样细致的领导真令人敬佩。
交换完意见就到了收口的时候,由于国网公司要求在记录的基础上还要写审计底稿,而这时部分同志组长都放回家,只有留下的人承担这项任务,从12月15日开始到19日这天结束,我和我们的付卫东同志没有出过宾馆的大门,将所有保留下来的记录逐项写成审计底稿,并且获得通过。
现在纵观这次审计的无论是电通还是电建及延伸的几个单位,这些单位总体上还是对三峡工程二次系统工程的管理还是十分严肃认真的,所出现的问题有的是体制上的问题,有的是缺乏经验造成的,当然不排除其他方面的问题,在开始参加这项工作时感觉审计二次系统不会消耗如此长的时间,而现在回过头来看,两个半月也并不是将所有的问题都能揭示出来,毕竟我们是凡人,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许带有一定的片面,而且这些工程除了两项现在在建,其他的工程都是在2004年以前结束了,有的已经结束了近六年,例如京沪微波工程1998年开始施工,已经过去了近10年,10年中许多单位改制了许多次,象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这些电通中心已经改制至少三次,许多参与该项工程的同志有的已经换岗,有的退休,许多的施工单位或者设备材料生产厂家都已经注销,因此我们提出要整改的一些财务发票问题已经不可能进行改正,因为许多单位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国家三峡建设委员会在这个工程一开始时没有统一要求,后来经过几次稽核后才下发了规范文件,但这时工程大部分已经结束,拿现在的标准衡量当时历史时期的事情,有些是不太公允的。
我个人认为这次审计出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被审计单位对于工程结算及合同价款确定的管理,合同价款的确定没有相应的工程预算支持,例如许多所里房屋装修,没有工程量清单,不知道装修的标准,拨款就是依据概算向下拨付,签合同也是按照概算的金额,工程结算就是依据合同价和概算,依据性不强。在我们审计的所有单位里没有一本工程结算书,向目前这种结算方式也不能说就是问题,但的确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
另外我提出一个属于争议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建设单位管理费中支出工资性支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曾经探讨过多年,没有结论,这次我们又提出这个问题,而反过来现在有依据性的规定是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基本建设预算管理规定中明确建设单位管理费可以有工资性支出,这是许多有基本建设项目单位的大笔工资性来源,这个规定并不是国家电网公司自己定的,而是通过国家建设部财政部批准下发的。
这次审计工作不仅经历了以上的过程,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过去在家里每年也接触到通信工程的一些工程,但了解都不是很深,这次的机会很难得,学到了许多在家里没有接触到的东西,过去只知道长距离输送电流都是交流电,而这次知道还有直流输送高压等级的送电线路,这仅仅是一个小例子,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我们参加这次三峡工程审计的同志们都付出很大的辛苦,都做出了无私无畏地奉献,付卫东家里有许多生活和工作的事情,但一直坚持到最后,没有怨言,王小静作为一个女同志,舍家撇业地一直工作到结束,张勇来了没几天被小偷掏包丢了3000多元,而且家里领导多次催促他回去工作,他只有两边忙,几次往返北京丹东,王德祥虽然家里有急事提前回去了,但在京期间完成了一个单位的审计任务。我本人两个孩子,大孩子已经17岁,正面临即将高考的前一年,女儿仅仅3岁,我离家这两个多月,我的太太照顾两个孩子,回来后看到她消瘦的面容令人感到过意不去,我们辽宁省电力公司的几位同志在工作期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审计任务,而且建立了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良好形象,没有给我们省公司和审计部丢脸。虽然在工作期间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冷落和误解,但大家坚持一条“不拿自己和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是把工作摆在第一位的,我们的工作是为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为被审单位负责,为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良心负责。
工作期间我们结交许多新朋友,二次组的黑龙江吉林的同志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大家相识很高兴,也很融洽。另外国网公司的房珂、电通中心的郑经理、王爱民、陈涌、老李、姚处长、李军处长、贾小铁副总、金志华、北京供电公司佟欣主任、于主任、张强处长、小徐、小李、小刘、于处长,天津的韩经理、马经理、黄总、于处长、丁处长、河北李承辉主任、王总、贾占军处长、小胡同志、河南的陈经理、靳主任、朱主任、孙处长、帅处长、财务处的全体同志,飞华公司的杨总、王总、小崔等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姓名都是第一次接触配合我们工作和为我们服务的同志们,十分感谢他们对我们这次工作的配合与服务,使我们顺利完成任务,欢迎到沈阳做客。
2007年的秋天和半个冬天,这个季节里尤其是秋天是北京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我在这里渡过了愉快而又难忘岁月,半个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已经在召唤,自然界的春天是由大自然决定的,而人心中的春天是由自己把握和创造的,2008年就快来了,一个崭新的年份就快呈现在每个人得面前,我们会快乐的生活,去经历和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