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国庆节期间,我和家人一起爬上北京著名中轴线上的两座建筑,钟楼、鼓楼,这两座高大建筑爬起来还真有点累,一个是75级台阶,一个是69级台阶,而且台阶的高度都很高,导游介绍钟楼是一直没有遭到破坏的,而鼓楼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已经遭到破坏是后来修复的,钟鼓楼在中国很多有历史的城市里都有,西安、南京、沈阳等等古老的都城里,都曾经是重要的时间发布机关,就像现代社会中的电台报时一样,而很多城市中的钟鼓楼都湮灭在历史进程中,像沈阳的钟鼓楼仅仅是一个地名,真正的钟鼓楼位置都不知道在哪里,我想说的是对于北京的钟鼓楼的一些记忆和感受。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知道钟鼓楼是小的时候和我的表弟到他的大妈家串门,孙大妈在表弟小的时候,曾经看护过他,因此很有感情,到了春节重要的节日都要到她家去看看,一天早晨我们从家里出发,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从甘家口到六铺炕,实际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但在当时还是觉得很远,孙大妈家搬了新家,因此表弟也找得费了一段周折,一开始敲了一家的门一看不是,我们又在外面转了一会,我指着一户开窗户的老奶奶,和表弟说是奶奶吧,表弟说是,结果就是刚才敲门那家的对门,奶奶也看到了我们,热情地将我们领进家门,孙大妈也在家,他们的新居在当时(7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相当好的房子了,尤其是墙上的很多壁橱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大妈家的孩子和我们差不多大,我们就在她家里玩了一天,六铺炕这里距离钟鼓楼很近,当时就是看到这两个高大建筑,当时北京没有多少摩天大楼,这两座建筑显得很突兀,下午我们乘车回家,在车上我还好奇地看看这两座建筑,心里纳闷这是干什么的,当时她们很陈旧楼上都是杂草丛生,记得当时可能是下班时间,公交车很拥挤,车站上一些孩子帮忙乘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钟鼓楼。
80年代中国一位著名作家刘心武写了一本《钟鼓楼》的小说,后来还拍成了电视剧,这本书还是很好看的,还获得了茅盾奖,电视剧演绎的是钟鼓楼下大杂院百姓的日常生活,说是大杂院,实际上这些大杂院过去都是有钱人家的四合院,经过战乱时代更新,很多四合院成为了普通百姓的居住地,由于家庭人员的增加,需要房子,原来的四合院格局被破坏,东加一间西加一间,成为大杂院,电视剧《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我爷爷家刚到北京时就在钟鼓楼附近的前轱轳园和后马场的四合院居住过,父亲说当时那个四合院相当的漂亮,而现在后马场的四合院已经成为大杂院,而前轱轳园的四合院,解放后当时的铁道部部长家里居住,目前已经改建成五星级四合院宾馆,在这个区域里目前还有很多高级的四合院,据说都是中央级大人物家里居住,邓小平家就在那里,曾经中国首富刘永好在90年代持资2000万元买了一个四合院。《钟鼓楼》这本书描写北京人市井生活很生动,后来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四合院为背景,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最近的就是前段时间热播的《风车》,这部演绎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四合院人民的生活更有味道,唤起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生活各种各样的回忆。而在90年代一位著名摇滚歌手何勇唱出一首《钟鼓楼》的摇滚歌曲,“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我的家就在这地球上面”,不了解北京的人对这首歌没有多少感觉,而了解的人听起来很有味道,这次在这个区域内溜达,心中一直默唱着这首动听的歌曲,可是这里的商铺和小店里没有放这首描写钟鼓楼的曲调,我感到很遗憾。
2000年初是我第一次真正到了钟鼓楼,那是春节前我和同事小金到北京学习,学习的内容十分乏味,一天我们两个在世纪坛溜达完,到甘家口爷爷家看看爷爷,然后我说北京新开了一条平安大街,据说很好看,而且前一天里当时的东方时空介绍了一个人物老李,就在平安大街开店,很有意思,再就是很多电视剧里出现后海我没有真正去过,因此我们两个开始步行向后海进发,2000年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热闹,后海就是很多人滑冰的地方,这个滑冰场是很多电影电视剧的主要北京地<血色浪漫><梦开始的地方><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滑冰场上小流氓都是在这里演绎出来的.在这里溜达一会,据说前面有北京小吃,我就邀请他到前面吃小吃,小吃的饭馆就是钟楼下面的大门洞,我点了几个小吃,他吃不惯,结果有点了其他菜。当时这里十分地破旧,没有现在这么熙熙攘攘,人流不息,甚是冷清,当时我纳闷委身北京其他地方热火朝天,这里竟如此景象,当时的北京市政府就下定决心,钟鼓楼附近绝对不能拆除,保持原有风貌,近些年来才感到当时的决策多么伟大,这里已经成为老北京的现实博物馆,尤其是北京台介绍北京历史的纪录片《这里是北京》,对钟鼓楼和附近什刹海等地的介绍,感觉到这里一切都是历史留给子孙的财富。
2011年国庆节我和家人在这个区域里旅游了一番,雇了一个三轮车,小师傅领我们在这里旅游,他还是导游向我们介绍附近很多的来历和老北京的故事,他介绍这里的一个寺庙拈花寺、这个庙宇原来很灵的,现在正在开发准备恢复原貌,讲述了北京的五个气,“拈花寺的灵气、钟鼓楼的财气、恭王府的福气、故宫的雄气、长城的霸气”,他还介绍毛泽东进北京中南海,离故宫那么近,但一次没有进去过,据说他很迷信,认为皇宫里过去都是太监和妃子,因此阴气很重,不利于自己,另有一种说法是毛泽东在进北京之前,到五台山向高人请教,高人告戒他进了北京,一定不能进故宫,而且离开延安就不要回去,毛泽东就是按照这位高人的指点,后来有很多时间就是没有回一次陕北。延安的百姓对此都很有意见,毛不是神,有时高处不盛寒,他更加脆弱。一路上很多拉车的师傅都和小师傅打招呼,招呼的方式都是地道的北京腔,很有味道。最后拉我们到一座保持相对完好的四合院家里,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家里,老太太介绍她家的历史,她爷爷是民国期间的大官,在钟鼓楼附近有很多四合院,后来跑路了,很多四合院被政府收了去,目前这座四合院是她经过29年的官司收到个人名下的,在这个区域里很多四合院有公有的也有私有的,在门当上都有标志,“公”“私”,政府曾经和这里的人商谈搬迁事宜,每平米15万元,但是老百姓无动于衷。
钟鼓楼附近老北京的味道越来越浓,小吃、商店、小商品都散发出古老而又浪漫的气息,南锣鼓巷里面的熙熙攘攘、老桥上欢欢笑笑、烟袋斜街人来人往,什刹海周边酒吧歌舞升平,湖中的鸟语花香,烤肉季的肉香弥漫,钟楼里的钟声幽扬、鼓楼里的鼓声震响,钟鼓楼你的故事讲不完,我要有时间一定在那里仔细体会北京的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