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香山

(2009-04-08 19:24:52)
标签:

香山

鬼见愁

卧佛寺

分类: 北京故事

      北京香山


说北京,北京有句老话“东福西贵、南贫北富”说的是北京东边的人都是有福之人,西边很多是贵族,南边的人比较贫穷,北边的人都比较富裕,这是北京建城以来形成的格局,至今仍然延续着这种格局,熟悉北京的人想像东南西北的局面,这句话至今仍然是那么回事,今天我就说说西边著名的皇家园林,香山。香山这里是皇家庄园这是我2007年到这里旅游听到一个导游介绍的,实际上这是我第四次来到香山,而这次去是我几次感觉中不如前几次那么愉快,主要是香山的秋天很有名,因此在这个季节里,这里人山人海,没有一点欣赏红叶的闲情逸致,倒是十分拥挤,香山的红叶实际上许多地方都比这里漂亮,在香山看到一条广告“看红叶,到辽宁本溪关门山”,凭心而论,关门山的红叶比这里漂亮多了,这里可能是沾了北京的光,因此这里很有名,在香山看到最多的不是红叶,而是不同的人群。

    回忆起来还是第一次去香山令我十分难忘,虽然现在当时和我同行的人聊起来,他们都忘记了,但是我是记忆犹新,而且很多细节就像昨日发生一样,记得是1979年的暑假时节,当时天仍然很热,在北京经历了一周的雨天,表哥觉得大家应该活动活动,记得那几天很有意思,雨未停,我们几个到西四胜利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墨西哥电影《叶赛尼亚》,天晴后我们去北海公园玩了半天(当时北海刚刚开放),回来时还和电车售票员发生了一点不愉快,结果电车提前两站清人,我们走了两站才回家。

    回来说去香山的事吧,一天晚上,大家决定第二天去香山,在此之前他们几个都去过香山,晚上爷爷还和我们说香山的“鬼见愁”很难爬的,让我们注意安全,当时有两台自行车,我决定和表哥一起骑车去香山,姐姐和两个表弟到动物园倒车360路到香山,当时去香山,感觉香山很远,不像现在那么容易,清晨奶奶给我们起早做了早饭,我们几个就出发了,我和表哥骑自行车,北京虽然很热,但清晨的空气还是很爽气的,我们一路骑下去,半路还去了表哥当时念高中人大附中校园,那个时候北京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城市,马路上不象现在车水马龙,骑车是很好的运动,而且可以看到一路上的风景,当时的北京西面不像现在那么热闹,中关村就是农村,从其量就是像个小县城,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去香山的一路上就是在北京的郊区行走,我们路过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颐和园、玉泉山等等学府和美丽的景观,路过玉泉山是我还疑惑,这里的风景区为什么不开放,而且还有军人把守,我们进入到香山区域,首先路过植物园,当时这里尚未开放,向前走不远就是著名的卧佛寺,这里的庙宇是佛家寺院,一个寺院的庙宇里,有一个巨大的佛祖释迦牟尼横卧的木雕,当时不知道这有什么含义,后来长大后去过很多庙宇和大足石刻等地,都看到相似的塑像,导游介绍这是释迦牟尼圆寂之前的情景,后来的佛家弟子都来朝拜,当时我们的宗教还不是很开放,因此这里没有人烧香拜佛,仅是看看这座巨大佛像,称赞先辈的技能,卧佛寺的后面是令人难忘的地方,寺的后面有段溪流,我们逆着溪流而上,表哥说这是山泉水,来之前我们准备了一个塑料桶,就是准备装水的,看到溪流很是高兴,姐姐很想接一桶水,表哥说不忙,我们到泉眼去接,走来不远,就看到了泉眼,这里的泉水真是从石头缝里涌出来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现实中的山泉,我们喝水、洗脸,甚是欢乐,将塑料桶装满山泉水。当时的旅游人并不是很多,旁边一位中年人也拿了一个塑料桶装了一桶水,后来我们在“鬼见愁”见着他,那是后话。

    游完卧佛寺,就来到香山脚下,我们按着表哥说的路线先到了碧云寺,这实际上是为藏教过去的达赖修建的喇嘛庙,但当时(现在也是)是孙中山的纪念堂一样,里面有很多孙先生的生平介绍,还有当时苏联曾给孙先生的水晶棺(由于到得晚,没用上),在庙宇的楼上平台上,观看下面的风景,真是美丽,对面山上一大片绿油油的柏树林,在仰望蓝天,天是那么蓝,真让人舒服,下了碧云寺仰望这个藏族特点的庙宇,很是雄伟壮观,而后来登上“鬼见愁”回头一看仅是一个山中的小庙。

    下了碧云寺通过大方理石铺就的石板路来到香山脚下,我们准备上山,当时香山还没有建索道,我们只有靠自己的两条腿,表哥很是有老大风范,自己主动承担拿起了那桶泉水,现在想我和表弟们当时真是有点不懂事,那桶水很沉,如果我们替换帮助他,也不会累他一个人,而且当时他还背着照相机,那是二姑家买的“东方”牌135相机,当时是先进的相机,我和表弟们比赛谁先到达峰顶,而全然不顾表哥的感受,好在姐姐一直和他在一起,我们快爬到峰顶时,是一段两块大石头夹着的石沟,这里就是爷爷提醒我们要注意的地方,由于我小时候在朝阳住过,那里的山比这里险要多了,因此我们很顺利登上了峰顶“鬼见愁”,当时想像这里就是北京的最高点,向下望去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而2007年从这里望下去是一片片的高楼,那天天空十分清澈,我们尽量往远看,希望看到北京家里的那座楼,那是看不到的。大家坐在“鬼见愁”的石头上休息,喝着表哥辛辛苦苦拎到峰顶的山泉水,这时我们看到了在卧佛寺接了一桶水的中年人,他在那里叫卖他的水,二角钱一杯(当时很贵了),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现在看真有经济头脑,很多没带水的人就买了他的水喝,上山时我们走的是非正常路,下山我们就沿着可能原来皇家修建的正常路线走下山来,下了山在山下的庙宇前面的座椅上,我和表哥休息,当时我穿的是一双塑料凉鞋,结果发现脚磨出了泡。旁边的一棵大树个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正是初秋,树叶还未变红,但已经全是黄色的,2007年去的时候,看到这棵树仍屹立在那里,这次去已经是晚秋,树叶五彩斑斓甚是好看,虽然香山的红叶我没有多少印象,但这棵大树给我留下深刻记忆。

    该返程了,我和表哥仍然骑上自行车,随同姐姐和表弟们承的360路公汽车,平安地回到了温暖的家里,回到家里我真有点累了,躺在床上就睡着了,两个表弟还要去八一湖游泳,问我是否去,我没力气因此没去,他们去了。这就是我第一次去香山的经历也是我四次香山之行最愉快最难忘的一次。

    第二次去是1984年和一个同学及堂弟去的,堂弟当时10岁多,这次去是爬上去的,乘缆车下来的,在峰顶上看到了美籍华人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全景,这个饭店建成后由于我们国内的管理跟不上,几年里一直亏损,中央广播电台曾经报道过这件事情,目前已经经营正常了。卧佛寺里泉水已经没有涌水了,在泉水的山谷里修建了几个像帐篷形状的纪念碑,据说是纪念“一二九”运动的学生,当年就是在这里搭起帐篷,筹划运动的事宜,但是我看有点不伦不类,在这个自然景观里加上这些人文景观,而且并不好看,看到说明知道寓意是帐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的坟,十分地煞风景,破坏了原来悠闲舒适氛围,相必当年那些学生也不想这样吧,这几个塑像的故事还拍电视剧,我先看到电视剧,才看到现实,都不怎么样。

    第三次是1988年陪一个回族同事去的,没有什么回忆的。

    第四次就是2007年这次,可以说是不是看风景,而是赶场。

    香山一切的美好是建立在1979年那次游玩深刻记忆中,我很怀念那个时代、那时风景、那时的人

北京香山北京香山

北京香山

北京香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