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获得过一些教学、科研奖项。
但有两个奖最令我得意。第一个是北大研究生会与学生会联合推选的北大“十佳教师”,第二个就是今天获得的“朱光潜奖教金”。
第一个奖不用说了。
第二个奖也值得终身回味。本来,今天的颁奖是北大的例行公事,校长、书记一应俱全,150位获奖者分别得到了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正大奖教金、东宝奖教金、方正奖教金、树仁学院奖教金、中国工商银行教师奖、北京银行教师奖、宝洁奖教金、宝钢奖教金与朱光潜奖教金。我就是两位朱光潜奖教金的获奖者之一。
奖教金捐赠方基本都是业界大鳄,财力不可小觑,除了朱光潜奖教金之外;但也只有朱光潜奖教金,以学者的名字命名并来自学者个人的捐赠。因为只有区区4万元的基金总额,朱光潜奖教金只能三年颁发一次,鼓励在美学与西方文艺研究领域努力耕耘的后继者。
颁奖大会上,只有朱光潜奖教金捐赠方发言人王学增先生的话真正地打动了我。先生不仅认真地宣读了朱光潜奖教金的评选原则,而且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得奖者继续努力,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所有捐赠方代表的发言中,都没有这样的环节。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朱光潜的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