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次的百花奖评选在评选奖项上增加了“优秀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新人”三个,在评奖方式上,增加了在投票观众中抽取101名观众终评评委的环节,这些观众评委按工农学军等有一定比例,另外还增加手机短信和网络以及声讯电话评等投票方式,您如何评价这次评选办法改革?相比以前的评选的公平性曾遭到过的质疑,您觉得这次改革对提高“百花奖”的品牌效应有帮助吗?
李道新:只要是改革,动机总是好的。百花奖评选真的是需要改革了,何况改革也有助于提高“百花奖”的品牌效应。
2、 百花奖基本上是以观众评奖,金鸡奖是由专家评奖,有论者认为,专家评奖多坚持电影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对电影的思想性比较注重,而且比较关注文艺片等,而观众评奖又太注重娱乐性,更关注娱乐片,在这二者之间,是不是应该有影评人作为一个补充?您是如何看的?
李道新: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影评人奖”。其实所有的评奖都要制订好特定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信力。
3、 据您了解,我们目前的“影评人”作为一个群体状况是怎样的?我们目前的影评人的活动阵地在哪?他们通过什么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
李道新:众声喧哗、各自为战。影评人活动阵地太过分散,各种媒体之间互相争夺话语权,影评人几乎成为道具的道具。
4、 美国的影评人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其制度如何?比起其他国际著名的影视评选,如奥斯卡、嘎纳等评选,我们有什么问题?
李道新:美国的情况不太清楚。奥斯卡和嘎纳的境界,中国很难达到。
5、 提高普通观众电影欣赏水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似乎影视界做得并不够,您认为哪些机构或者人群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多?评奖应该在提高普及影视知识、提高普通观众方面有所贡献吗?
李道新:普通观众电影欣赏水平一定就比所谓的“专家”或“精英”低吗?我不这么认为。评奖是对电影人的安抚,与普通观众无关。
6、 就实际情况看,在影视评论方面,一些大片出来,即使是名导的大制作,也会迎来骂声一片,但不论好与不好,没有比较专业的影评人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说出好在或者坏在哪,或者说表达出来了,但没有让大众知晓?这其中,您认为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您认为当如何解决?我们的评奖文化有没有问题?评奖是应该娱乐化还是严肃化?
李道新:骂倒大片的也有“比较专业”的影评人。我们的电影观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的民族心理也有问题。评奖文化不可能没有问题,但与“娱乐化”或“严肃化”问题无关。
7、 今年有三部《生死牛玉儒》、《任长霞》、《张思德》等主弘扬主旋律的影片获得十佳提名,您怎么评价?有争议的〈无极〉没有入选,您如何看?您认为比起以往,今年的百花奖获提名影片有什么特点?
李道新:这是中国的“百花奖”,“中国”两字要打着重号。《无极》应该入选。
8、 现在网络已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方式,您如何看待网络上“恶搞”或者“恶骂”影片的问题?新片出来,网上也有很多网友的看法,但多以情绪性的骂或者批为主,有理性分析并能够提高大众影视欣赏水平的好象不是很多,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道新:网络言论是个“鬼”,信则有,不信则无。有理性的分析当然很好,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