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州三日

(2010-10-10 13:54:16)
分类: 内向

我觉得我差不多已经有好几千年没写博客了,感觉真是久违了。其实我一直都在电脑旁边,但是就像在庙里入定的老僧一样,端着木鱼忘了敲,我神游太虚去了。好了,今天元神回来,就写一写前几天的商州之行吧。

10月5日 商州
就像全中国任何一个散布在山谷里的小县城一样,商州城安静得让人昏昏欲睡。起伏不定的街上从来不会堵车,电影院的台阶上落满了灰尘,走遍整条长街也找不着一个邮筒,每一个行人都缓慢地踩着落叶,公共厕所的墙上全是忧伤的独白,城市中心的公园只收一块钱的门票,静静的湖面上荡漾着悠闲的岁月……
商州城实在是太小了,小得连公共汽车都显得多余。我们徒步从汽车站出发,沿着北新街向东,晃晃悠悠地就走到了商洛学院。
前不久看了朱文的电影《云的南方》,感慨很深。老徐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但是退休后他坚持要去一趟云南。原来,老徐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调去云南的机会,不过为了一个女人,他放弃了。转眼间几十年过去,老徐的婚姻非常不幸,老伴去世后他更是带着三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艰难度日,生活几乎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老徐经常想,当初要是选择去云南,生活或许会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局面吧?
2007年毕业的时候,我报考商洛学院,不料最终以2分之差落榜。无奈之下,我应聘进了现在的杂志社,渐渐成了一个儿童杂志编辑和业余作者。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想,如果当初我去了商洛,幸与不幸姑且不论,但踏上的肯定是另一条命运之路,甚至,我很有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人。
电影里的老徐去了云南,在那家工厂的家属院里坐了许久,欣赏着远处简陋的秋千架和稀疏的行人,心中思潮翻涌,脸上平静如初。
我们在商洛学院里慢慢地走着。傍山而建的校舍,半壁是旧屋,半壁是新楼,有夕阳涂在广场上,有游猫穿梭在花丛中,有走在盘山道上的姑娘,有坐在围栏里的情侣,还有一条铁路,枕在后山的脚下,一切是如此的安逸,说真的,我太喜欢这里了。

10月6日 棣花
棣花就像贾平凹一样,未免太貌不惊人了。几年前看新闻,说丹凤县准备花7000万建一座贾平凹故居,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但是我们在棣花街口下车的时候,竟然连一块像样的招牌都看不见。
其实,不但在棣花街口看不见任何关于贾平凹的招牌,我们几经辗转,终于绕到贾平凹的旧居门外,也没有看见任何相关的标识。不过是老巷深处的一个红砖砌起的小院,门口栽着一棵柿树,门上落着一把铁锁,透过门缝看进去,院里还有一棵梨树。对了,要说标识还是有的,就是不知是谁家的顽童在门上拿粉笔写的“贾平凹老宅”五个大字。
门框上贴着一副对联:秦岭积慈恩,丹水动远思。横批:德风御里。笔致古拙浑朴,显然是出自贾平凹的亲笔。
沿着旧居门口的小路向南走几步,越过一道鱼鳞般的屋脊,就是丹江的一条支流。远处起伏的群山,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笔架山吧?
棣花镇人有一种很奇妙的气质,仿佛真的是从贾平凹的小说里跳出来的人物。那个给我们带路的老者,戴着一顶草帽,耳朵很背,穿的鞋非常混搭,左脚是一只枣红色的棉拖鞋,右脚是一只油腻的布鞋。在贾平凹家门口与我们攀谈的老太太,穿着花斑斑的马甲,一直在絮絮叨叨,走出曲折的小巷之后,老太太手扶墙壁站在路口,从背影看,竟然带着悠悠风情。在棣花街上,我们还遇见过一个漂亮得简直耀眼的小姑娘,穿着白色的外套,走在墙角独自微笑着,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眼睛亮亮的,就像丹江里的粼粼波光。
记得今年春天去延安,拜谒过路遥墓之后,我随手买了一本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当时打定主意,以后去贾平凹的故乡,要在附近买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结果棣花镇上根本没有什么书店。下午去丹凤县城,在新华书店里遍寻不着路遥的书,只能买了一本贾平凹的《秦腔》,几年前我就已经读过,我知道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中午走过的那条棣花街上。

10月7日 丹凤
在山东的时候曾西望长安,最心仪的三个陕西县城是丹凤、眉县、米脂。《红楼梦》里写王熙凤,词曰:“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如果把丹凤县和眉县两座城池拼在一起,感觉上就是一张古典美女的脸。至于米脂,更是以盛产美女名闻天下。
所以我一直在潜意识里觉得,丹凤城里一定每个姑娘都瞪着一双漂亮的丹凤眼,直到踏进丹江边的船帮会馆,才明白原来这座城之所以叫丹凤,是因为它南临丹江水,北靠凤冠山。
在贾平凹的《浮躁》里,丹江端的是水深波浪阔,潜伏着金狗、银狮、梅花鹿三条蛟龙。但是丹凤城边,也就是龙驹古寨下面的丹江,河面上的涟漪连人影都吞不掉,连纸船都打不翻,实在是太波澜不惊了。
在棣花镇上看不见贾平凹的踪迹,但在丹凤城里,遍地都是贾平凹的墨宝,在丹凤博物馆里有一个敞亮的贾平凹文学馆,丹江漂流馆的巨大招牌上甚至写道:“商鞅封地,平凹故里。”老贾显然已经成为家乡最嘹亮的图腾。
我们坐车离开的时候,下了一阵清亮的太阳雨,仿佛是丹凤古城在挥泪留客。
汽车在商山丹水之间穿行,我一直紧紧地盯着窗外,此时,起伏的山峦仿佛一个巨大的梦境。虽然在商州逗留了多日,但是我仍然没有走进贾平凹书中的世界。其实,车窗外的碧野清流,山风树影,那些散落在林间的石屋,那些像蚂蚁一样匍匐在山地上的人们,是离贾平凹的《商州初录》最近的。要寻找贾平凹笔下的风土人俗,大概只能钻进眼前这片像大海里静默的波涛一样汹涌澎湃的群山里了。


商州三日
图为笔者在商州的莲湖上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巨著《唐诗三百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