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向外 |
上个月初就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那时候脑子里挺乱,觉得这本书像是一间杂货铺,让人理不出什么头绪。现在过了两个月,忽然觉得这本书讲的内容其实很单纯,也就是说,这间杂货铺看起来乱七八糟,其实只卖一件东西:说得高级一点是知音,如果用河南话讲,就是能说得着的人。
简单地说,刘震云笔下浩浩荡荡的四十万字,其实就是在讲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而且,这种寻找非常艰难,因为人生总是荒凉的,百年往往是孤独的。
在现实里觉得很孤独,于是很多人开始上网聊天。掐指算算,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已经快20年了,为什么20年里中国最火的是QQ?为什么一个网民即使连新浪新闻都不会看,连百度搜索都不会用,甚至连阿拉伯数字都不会打,也要拥有一个QQ号?很显然,就是因为人生的荒凉,人们想去网上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
我还记得我读高三的时候,结识了一个网友,名叫无尾楠楠熊。那时候刚刚接触网络聊天,而网络聊天的一个特征就是比现实里的聊天更容易亲近,所以我很快就觉得我们很投缘。下网的时候我说,告诉我你的地址吧,我给你写信。她迟疑了一下,给了我地址,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是在南京。
然后我回去用笔给无尾楠楠熊写信,写了很长,我把我的前半生向那个陌生的姑娘和盘托出,甚至还在信中夹带了几张我拍的照片。一句话,我虔诚得就像《一句顶一万句》里的牧师老詹。
信寄出以后,犹如石沉大海。
过了很久,我在网上遇见了无尾楠楠熊。我诚惶诚恐地问,你收到我的信了吗?她说,收到了。顿了顿,说,你写得真长。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我们都不知道再聊什么。终于,她说,我带你去一个聊天室吧?那时候聊天室还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去处。我就跟着她跳进了一个聊天室。
像每一个聊天室一样,那里嘈杂得像一个菜市场,她在乱糟糟的滚屏上飞快地叫着我的网名,说,这里的人都很有意思,你去找一个聊天吧。
说完,她就在滚滚的说话声里消失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跟她说过话。
所以网上其实也跟现实里一样,你跟她说得着,她未必跟你说得着。
上个月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我随手打开QQ,发现另一个网友的头像在闪烁。我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至少已经相识了五年。我们的上一次聊天应该是在三年前,而比三年前更早两年的时候,我对她说,你的网名叫着不顺口,我给你另取一个吧?她同意了。当时我在读《诗经》,我说你就叫桑柔吧。五年过去了,现在她的网名还是叫桑柔。
我轻轻地敲了敲她的门。然后,两个人都很惊喜,小心翼翼地说着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之类的话。聊了几句我才知道,她在昆明,现在二十四岁,已经结婚三年,现在是一个两岁男孩的妈妈了。她给我看她笑靥如花地抱着孩子的照片,我简直不能相信。如果不是她告诉我,我一定会以为是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抱着她的小侄子。我真诚地告诉她,她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丽动人的年轻妈妈。
三年后的聊天,互相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其实,三年前我们就不是能说得着的朋友,时隔三年,更加不是。但是三年多来,我们都在彼此的QQ里闪烁着,像一种沉默的陪伴。看来,也不一定只有说得着的人才算是朋友。
但是,我真的越来越不明白,网络究竟是让人们更亲近了,还是更孤独了?
简单地说,刘震云笔下浩浩荡荡的四十万字,其实就是在讲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而且,这种寻找非常艰难,因为人生总是荒凉的,百年往往是孤独的。
在现实里觉得很孤独,于是很多人开始上网聊天。掐指算算,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已经快20年了,为什么20年里中国最火的是QQ?为什么一个网民即使连新浪新闻都不会看,连百度搜索都不会用,甚至连阿拉伯数字都不会打,也要拥有一个QQ号?很显然,就是因为人生的荒凉,人们想去网上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
我还记得我读高三的时候,结识了一个网友,名叫无尾楠楠熊。那时候刚刚接触网络聊天,而网络聊天的一个特征就是比现实里的聊天更容易亲近,所以我很快就觉得我们很投缘。下网的时候我说,告诉我你的地址吧,我给你写信。她迟疑了一下,给了我地址,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是在南京。
然后我回去用笔给无尾楠楠熊写信,写了很长,我把我的前半生向那个陌生的姑娘和盘托出,甚至还在信中夹带了几张我拍的照片。一句话,我虔诚得就像《一句顶一万句》里的牧师老詹。
信寄出以后,犹如石沉大海。
过了很久,我在网上遇见了无尾楠楠熊。我诚惶诚恐地问,你收到我的信了吗?她说,收到了。顿了顿,说,你写得真长。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我们都不知道再聊什么。终于,她说,我带你去一个聊天室吧?那时候聊天室还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去处。我就跟着她跳进了一个聊天室。
像每一个聊天室一样,那里嘈杂得像一个菜市场,她在乱糟糟的滚屏上飞快地叫着我的网名,说,这里的人都很有意思,你去找一个聊天吧。
说完,她就在滚滚的说话声里消失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跟她说过话。
所以网上其实也跟现实里一样,你跟她说得着,她未必跟你说得着。
上个月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我随手打开QQ,发现另一个网友的头像在闪烁。我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至少已经相识了五年。我们的上一次聊天应该是在三年前,而比三年前更早两年的时候,我对她说,你的网名叫着不顺口,我给你另取一个吧?她同意了。当时我在读《诗经》,我说你就叫桑柔吧。五年过去了,现在她的网名还是叫桑柔。
我轻轻地敲了敲她的门。然后,两个人都很惊喜,小心翼翼地说着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之类的话。聊了几句我才知道,她在昆明,现在二十四岁,已经结婚三年,现在是一个两岁男孩的妈妈了。她给我看她笑靥如花地抱着孩子的照片,我简直不能相信。如果不是她告诉我,我一定会以为是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抱着她的小侄子。我真诚地告诉她,她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丽动人的年轻妈妈。
三年后的聊天,互相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其实,三年前我们就不是能说得着的朋友,时隔三年,更加不是。但是三年多来,我们都在彼此的QQ里闪烁着,像一种沉默的陪伴。看来,也不一定只有说得着的人才算是朋友。
但是,我真的越来越不明白,网络究竟是让人们更亲近了,还是更孤独了?
前一篇:米小扬的七颗神奇药丸(连载)
后一篇:2018,纸书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