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浑身发冷

(2009-04-25 09:28:45)
分类: 向外
昨天时光网组织观看《南京南京》,我没有姑娘可带,于是邀请朱建民同去。我们原计划骑车前往,从鱼化寨出发,基本上四十分钟就能抵达小寨的保利博纳影城。结果我昨天突然感冒,下午请假在家躺着,越躺头越大。这些天我的体质就像一张破筛子,半个月居然感冒三回。当然,我的感冒来得快也去得快,通常从下午开始,觉得脑袋像是一口煮过馄饨的锅,然后下班回家急忙吃药,乖乖地躺着,出一身大汗,第二天早晨起床,又是一条活蹦乱跳的好汉。昨天我们改变计划,坐车去小寨。看完电影回来,在小巷的店里把一碗面填鸭一般塞进自己的嘴里,回家吃药睡下,今天早晨,阳光明媚地铺满我的床,我一跃而起,活蹦乱跳的感觉真好。
而看《南京南京》,于我而言,无论是躯体还是心灵,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当时,我体内的感冒病菌就像占领南京时期的日本军队,正是最嚣张跋扈的时候。我的脑袋嗡嗡作响,浑身发冷,局部抽痛,而且因为厌食,傍晚只吃过半碗凉皮,肚子空荡荡的像一片废墟的南京城。浑身都不舒服,在这种状况下,真是最能体会电影里的苦难。看完出来,我左手摸着额头,右手摸着肚子,浑身更冷地想,活着的感觉真好。
说实话,《南京南京》跟我的期望还是有一点距离的,但距离在哪里,我也说不上来。只是隐约地觉得,情节太简陋,视点太混乱,而且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片废墟和一座难民营里,未免不配“南京!南京!”这个彪悍的题目。但是当然,《南京南京》仍旧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在我看来,抗日电影有三部堪称传世之作,《南京南京》可排第三。排名第二的是姜文的《鬼子来了》,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思考人性的深度,《鬼子来了》都远胜《南京南京》。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寻枪》,当年坊间流传《寻枪》其实是姜文导演的,陆川只是挂名;后来陆川拍出《可可西里》,风格与《寻枪》迥异;现在陆川的《南京南京》仍旧是《可可西里》的风格,剑走偏锋的主题,像纪录片一般惨淡的情节;现在再看《寻枪》,故事精彩,人物突出,果然是彻头彻尾的姜文风格。而抗日电影传世之作排名第一的,是崔嵬的《小兵张嘎》。即使现在来看,《小兵张嘎》也是杰作。而且,前面两部电影固然深湛,但是看完会让人浑身发冷,心生绝望,《小兵张嘎》却能让你会心地微笑,渐渐充满希望。不管在什么时候,希望都是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