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安停电,于是放假回家御宅。我把床推到客厅窗下,躺上去看书。
昨天买了一本《杂的文》,今天两个小时就翻完了,觉得很不值。
韩寒的文字最大的好处在评论,他的表述历来直接而节制,比如:“世间比喻,粗一想觉得挺精妙,细一想全是在偷换概念。”简直是天才的表达,虽然过于偏激。这些文字用在小说里如隔靴搔痒,而且显得造作,写成杂文却如匕首投枪,针针见血。所以没买《光荣日》却买了《杂的文》,尽管里面的文章都看过。
但《杂的文》选文章很怪,许多有趣的文章比如韩白之争都没选,一些无聊的文章比如试车记录却选入多篇。看来韩寒绝不是只出一本博客文选就罢休,按照这种标准,他两年多的博客至少还能出两本书。
然后读了半本《北京北京》。也是硬壳书。世上有两种书,一种是躺着读的,一种是坐着读的。冯唐和韩寒的书显然是躺着读的,却都设计成硬壳的,捧在手上很不舒服。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像《万物生长》和《像少年啦飞驰》那种简洁明了的装帧,非常适合夏天躺在树荫里的凉席上读。
读着读着睡着了,窗外有鸟叫。做了一个梦,梦见在一个网吧遇见一个姑娘,攀谈起来,颇为投机。她的相貌很模糊,时而觉得明艳照人,时而觉得五官诡异,但笑容很清楚,像一盏灯。后来我们一起回去,在我们村的土路上边走边聊,聊的居然是汽车驾驶。聊着聊着我说停,我好像忘记骑自行车了,于是跑回网吧。在黑暗中找着车,骑上,却迷路了,在巷子里拐来拐去。终于骑上大路,车却出毛病了,她在远处招手,我却像冒风而行,根本骑不过去。我开始明白,她原来是一个我熟悉的姑娘。我有了预感,如果过不去,以后就永远见不着她了。情况像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近在咫尺却不能牵手。我于是拼命在风中喊,让她把电话号码告诉我。她于是把号码写在一张纸上。我睁大眼睛去看,纸在风中抖动,根本看不清楚。很着急,结果急醒了。
睁眼看见对面的墙壁,我想,坏了,回不去了,却还是在意识混沌中痛苦地闭上眼睛,命令自己去找回那个消失在风中的号码。可惜,我连进入梦境Windows系统的密码都忘了,她永远被锁在里面了。我在悔恨交加中再度醒来,手脚都麻了。
昨天买了一本《杂的文》,今天两个小时就翻完了,觉得很不值。
韩寒的文字最大的好处在评论,他的表述历来直接而节制,比如:“世间比喻,粗一想觉得挺精妙,细一想全是在偷换概念。”简直是天才的表达,虽然过于偏激。这些文字用在小说里如隔靴搔痒,而且显得造作,写成杂文却如匕首投枪,针针见血。所以没买《光荣日》却买了《杂的文》,尽管里面的文章都看过。
但《杂的文》选文章很怪,许多有趣的文章比如韩白之争都没选,一些无聊的文章比如试车记录却选入多篇。看来韩寒绝不是只出一本博客文选就罢休,按照这种标准,他两年多的博客至少还能出两本书。
然后读了半本《北京北京》。也是硬壳书。世上有两种书,一种是躺着读的,一种是坐着读的。冯唐和韩寒的书显然是躺着读的,却都设计成硬壳的,捧在手上很不舒服。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像《万物生长》和《像少年啦飞驰》那种简洁明了的装帧,非常适合夏天躺在树荫里的凉席上读。
读着读着睡着了,窗外有鸟叫。做了一个梦,梦见在一个网吧遇见一个姑娘,攀谈起来,颇为投机。她的相貌很模糊,时而觉得明艳照人,时而觉得五官诡异,但笑容很清楚,像一盏灯。后来我们一起回去,在我们村的土路上边走边聊,聊的居然是汽车驾驶。聊着聊着我说停,我好像忘记骑自行车了,于是跑回网吧。在黑暗中找着车,骑上,却迷路了,在巷子里拐来拐去。终于骑上大路,车却出毛病了,她在远处招手,我却像冒风而行,根本骑不过去。我开始明白,她原来是一个我熟悉的姑娘。我有了预感,如果过不去,以后就永远见不着她了。情况像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近在咫尺却不能牵手。我于是拼命在风中喊,让她把电话号码告诉我。她于是把号码写在一张纸上。我睁大眼睛去看,纸在风中抖动,根本看不清楚。很着急,结果急醒了。
睁眼看见对面的墙壁,我想,坏了,回不去了,却还是在意识混沌中痛苦地闭上眼睛,命令自己去找回那个消失在风中的号码。可惜,我连进入梦境Windows系统的密码都忘了,她永远被锁在里面了。我在悔恨交加中再度醒来,手脚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