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腹稿与李贺的诗囊
(游逗学院)猫小病/文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少年天才诗人,一个叫王勃,一个叫李贺。这两个人非常像。他们都是少年成名,就像现在的韩寒和郭敬明一样。而且他们都只活了27岁,曾经有人设想,从少年时代的文学造诣看,如果他们能长寿一些,唐朝最伟大的两个诗人很可能就不是李白杜甫了。还有,他们都给后人留下了一手文学创作的绝活,王勃留下了“腹稿”,而李贺,留下的是“诗囊”。
王勃知名度很高,主要是因为他曾在滕王阁写过一篇《滕王阁序》。据史书记载及业内人士分析,滕王阁事件基本上是唐代文学史上最大的炒作之一。当时,王勃因为要去看望他爸爸,路过南昌,碰上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于是前往拜见,阎都督知道王勃有才,便让他入席。
都督摆这桌酒席,其实是为了炫耀他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写好一篇序文,背熟了,以便在席间即兴写给大家看。宴会开始了,阎都督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都推辞不写,王勃却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不推辞,当众挥笔而书。
都督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要看看王勃写什么。王勃写的第一句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说:“老生常谈,俗。”王勃接着写“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沉吟不语。等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一拍大腿,喃喃地说:“呀,真是太有才了。”从此,王勃一宴成名,成了天才的代名词。
以上是《唐摭言》的记载。而《唐才子传》对这件事的描述是:“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王勃为什么能“文不加点,顷刻而就”呢?他真的才华横溢到这种程度吗?当然,王勃确实有才,不过再有才的人也不能连脑子都不用,乜斜着眼睛就写出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事实上,王勃写东西不止用脑子,还用肚子。
传说中,王勃写文章很夸张。写文章之前,先磨几升墨,再喝一顿酒,喝得脑袋大了,躺在床上用被子盖住脑袋,呼呼大睡。睡醒了,拿过笔就写,一篇文章淋漓而下,一个字也不用改就能拿到《人民日报》发表。当时的人把王勃的这种写作方式称为“腹稿”。当然,这也只是传说。事实上,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是这么在肚子里打了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再带到滕王阁宴会上一挥而就的。这就跟现在拍电影一样,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大家可能台上台下忙活了好几年。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在开创唐诗方面功劳甚大。他的“腹稿”也传到后世,颇有影响。比如《宋史》中就有一个叫徐积的人,一辈子每天写一首诗,他也跟王勃学习在肚子里打草稿,打完了再摇头晃脑地吟咏给他儿子听。后来,苏东坡也写过一首诗:“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像个陕西农民一样笼着手一动不动,问他干啥呢,写腹稿呢。在这里,“默稿”就是“腹稿”的意思。
王勃写文章像李白一样潇洒,李贺写诗却苦多了,就像杜甫贾岛他们那样,是典型的“苦吟”。
李贺在唐代诗坛上有“鬼才”之称。一来,他的诗中经常描述鬼魅世界,如“鬼灯如漆点松花”“鬼血洒空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真是鬼气森森,阴风习习,杜牧因此赞叹“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二来,李贺的诗从意境、构思到表现手法,都追求诡异,有时甚至诡异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以至于严羽用“瑰诡”来形容他的诗风。所以,宋代有个叫钱易的人说:“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还有一个叫宋祁的也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那么,李贺这些奇思妙想是怎么来的呢?没错,因为他有一个“诗囊”。
李商隐写的《李长吉小传》中记载:“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那时候的李贺鼻子很大,眉毛很浓,身子很瘦,指甲很长。因为体弱多病,不到十八岁,头发就白了。他经常一个人骑着驴吟诗,一想到好句子便写下来,投入随身所背的锦囊中。他妈十分心疼他,每次看到他锦囊中满满的诗句,总会说:“唉,你这孩子,难道要把心都吐出来才肯罢休吗?”
结果让李妈妈说中了,李贺真的险些把心都吐出来了,最后27岁就死了。他的诗句千古流传,他收集写作素材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效法。唐朝另一位叫唐求的诗人有一个“诗瓢”,他经常四处游山玩水,想到诗句便写下来装进瓢里,后人便把唐求称为“一瓢诗人”。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有一个“诗袋”,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不忘了带着它,一有佳句就投入袋中。元末明初还有一个文学家叫陶宗仪,他有一个“诗罐”。他在松江隐居,有时候在田里耕地,灵感来了,马上跑到树荫下摘一片树叶记下来,装进一个罐子里。十年过去了,他积累了十几罐诗句,像罐头一样整齐地摞在床底下。后来,他用这些素材写成了一部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
有一个叫爱迪生的人曾经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血汗。”还有一个叫鲁迅的人说:“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了。”从王勃和李贺的事迹我们不难看出,李贺不过是拿出99%的血汗去苦苦追寻1%的灵感,然后记下来。而王勃,他不是天才,他只不过是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用在打腹稿上了。
王勃和李贺也为我们提供了两种非常有用的作文技巧。一种是像李贺同学一样善于积累。每个人都会有灵感,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趣事,我们不妨像李贺一样随身带个笔记本,把它们记下来,这样以后就不会为没有作文素材而发愁了。另一种是像王勃同学一样善于构思。王勃的腹稿其实就是构思的过程,有许多小朋友写作文完全不懂构思,想到就写,很容易写得一团糟。如果我们能像王勃同学一样在写文章之前好好构思一番,一定也会下笔如有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