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滨逊的电影

(2007-05-05 19:58:14)
最近看了许多电影。
 
第一个是北野武的《座头市》。电影一开始座头市走过四个农夫挥锄劳作的田间和结尾处真吉家建造木屋,配乐和剪接让人叹为观止。斗剑的场面以静制动,以快打慢,一招制敌,干净利落,比起来,中国的武侠片打起架是永远的拖沓。对了,除了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忽然想到,《双旗镇刀客》和《座头市》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妙处或许正是中国的侠义传统和日本的武士道之间的重叠和渊源所在。
 
晚上把《双旗镇刀客》又看了一遍。虽然是近二十年前的作品,现在看仍旧随处是惊喜,故事结构非常简单,何平讲得也很有耐心,不疾不徐,通篇只安排了孩哥三次出刀,却每次都如闪电划过,光芒四射,石破天惊。还有好妹,荒原一点红,真让人心疼,最后,大漠昏黄,双骑绝尘而去,那么熟悉的忧伤的当年的背影。背影十八年过去,再放眼中国武侠电影,似乎还无人能超越他们。
 
下午看《可可西里》,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电影。看完后我在网上搜索陆川的新闻,看了好几篇他的专访,赞叹不已。在我的印象当中,中国的电影导演文化素养与口才俱臻一流、绣口一吐就是半卷华章的不多,陈凯歌算是第一人,贾樟柯紧随其上,如今陆川足以与贾樟柯并驾齐驱了。推荐一篇陆川回应《可可西里》剽窃传闻的访谈:我理解他
 
岩井俊二的《情书》是在深夜看的,幽细的忧伤一整夜缭绕不去。从前读《挪威的森林》,一个直子一个绿子,一灵一肉,一静一动,两种性格,一样可爱。当时我想,如果拍成电影,《挪威的森林》会是什么样子?看完《情书》,一切清晰起来了。(写完这段话,我用“挪威的森林+岩井俊二”搜索,找到一篇文章:关于情书和挪威的森林。毫不意外。)看完《情书》,喜欢上了中山美穗。一直以来对《挪威的森林》里的两个姑娘充满向往,觉得拥有她们任何一个都是人生最大的福气,无法想象如果两个人融为一体是什么样子,看完《情书》,一切清晰起来了。中山美穗,她扬起头就是绿子,低下头就是直子。
 

《麦兜菠萝油王子》,看得真开心,开心到最后也成了忧伤,像大话西游。麦太一直在讲:从前有个小朋友,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大叔。第一遍,就像至尊宝在撒一个弥天大谎,只想笑,第二遍不笑了,第三遍,发现它成了这个童话的提纲。《菠萝油王子》超越了童话,它的叙事手法和内容深度也很难为孩子们所理解,连23岁的我都一度混淆了麦兜和麦炳。甚至,在麦炳的书架上摆满了《鲁迅全集》、《海子诗集》,甚至谢立文在电影的最后引用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完全是孩子们所疑惑的世界。但也正因为这些,《菠萝油王子》成了我最喜欢的国产(包括内地产、港台产)动画片。每次想起那只傻傻的比萨说话的表情,就忍不住笑出声,比萨阿辉说:做菠萝油,最重要的是开心。

 

接着看《龙子太郎》。它是第一部进入中国的日本动画,在我的记忆中留下过太多第一手的印记,稻田、风车、米团子、一百个人的力量、吹笛子的少女、变成龙的妈妈,不可磨灭。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因为龙子太郎,我对妈妈的理解提升到一个神魔的高度,充满了难以言宣的缱绻和忧心忡忡。《龙子太郎》是日本三十年前的电影,直到今天,中国还拍不出水准相当的作品。中国动画比日本何止落后三十年。日本是中国的一根肋骨,脱离母体两千年,日本人的想象力在四面海风里疯长,中国人的想象力却逐日萎缩,仅仅维持在把《龙子太郎》里的老太婆翻译成“鸡叫财主”的地步。中国人的想象力到哪里去了?

 

终于把《见鬼》看完了。第一次看是大二,晚饭刚过大家围坐看电视,在上晚自习之前把《见鬼》看了一半。此后一直想看,未能如愿,现在总算补上了,可惜兄弟们早已天各一方。我看的恐怖片不多,完整看完的加起来不超过十部,其中包括《沉默的羔羊》、《闪灵》、《午夜凶铃》和《山村老尸》,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是这部《见鬼》。原因挺简单,因为它够单纯,我不喜欢太复杂的电影;李心洁够漂亮,恐怖片的女主角一定要漂亮,要不多没意思;还有就是拍得干净,没有血腥的内容,高明的恐怖片把功夫下在观众的心理上,那些靠血腥场面取胜的电影其实一开始就落在了下乘。《见鬼》中有一个桥段是我看过的恐怖片中最恐怖的:阿汶指着照片问心理医生,这姑娘是谁呀?医生奇怪地说:这不是你吗?一声尖叫,一片漆黑。这么久了,阿汶在镜子里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另一个女人。

 

《见鬼》让我迷上了恐怖片,于是再接再厉去看库布里克的《闪灵》。看完后对那个住在丹尼嘴里的托尼充满了好奇,它究竟是何物?它是正是邪?还有那个浴缸里的女人,还有结尾的照片,费人猜疑。毕竟是西方的大师,擅长启人疑窦,公布答案的工作下放给评论家:看看三十余年江湖之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这个电影我觉得,如果去掉后边出场的鬼怪,把一切都归结在杰克的幽居症和丹尼的闪灵能力上,效果或许更好,我不喜欢装神弄鬼的恐怖片。整个电影最触动我的是杰克在空旷的大厅里打字,声音响亮到刺耳。我一个人住,深夜打字也是噼啪作响,浸透了幽居的清冷。真怕两个月住下来,也患上了幽居症。

 

《喜剧之王》。不知看过多少遍了,比大话西游更让我勤奋。遗憾的是《喜剧之王》寒碜的地方太多,周星驰当导演只能算有一半合格。但是,这个故事的素质绝不低于大话西游,比起大话西游的遥远的爱情,这种小人物的自卑与自尊会更让人感动。现在流行翻拍,我觉得星爷还是先别忙拍新片了,找个好的导演做副手,再拍一遍《喜剧之王》吧。相信稍加努力,它的地位一定会超越大话西游,成为星爷集大成的作品。

 

在一个午后看了《西雅图夜未眠》。一个纯种的好莱坞爱情片,不过未免过于天真了,梅格·瑞恩扮演那个天真的女人却恰到好处,我喜欢她。

 

用两个晚上把《美丽心灵》看了两遍。传记片拍得好看不容易,《美丽心灵》却不止好看,简直迷人,罗素·克罗的第一个镜头就进入了状态,电影开始三分钟,观众已经欲罢不能。罗素·克罗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从角斗士到美丽心灵,他的角色转换不着痕迹,演技只有出神入化才能形容。这是我第三个崇拜的好莱坞男演员,前两个是汤姆·汉克斯和达斯汀·霍夫曼。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就从星球大战的第一部《新希望》开始看。《新希望》拍了也是三十年了,实在太难看了,当然三十年前人们不这么看。希望后面几部能好看一些。

 

好莱坞这么多魔幻片,我最喜欢的还是哈利·波特,前天晚上把《火焰杯》看完了。有三集珠玉在前,《火焰杯》的故事和特技已经不再吸引人,我期待的是哈利·波特和张秋或赫敏的爱情故事。中国姑娘张秋在火车上和楼梯口的两次出场让人眼前一亮,可惜戏份太少,这份爱情燃烧起来,还要等到第五集。

 

昨天晚上兼了一个夜班,顺便看了《憨豆的假期》,罗旺·阿特金森足够搞笑,使我幸免于睡。这个电影让我想起赵本山的《落叶归根》,以电视屏幕为阵地的两个国宝级的笑星,都走上银幕,拍了一段跌跌撞撞笑料百出的旅程。阿特金森说拍完这个电影他也该息影了,我仔细去看,看到了他的满脸笑纹。尤其是和女主角在一起,他的衰老真让人伤心。对了,憨豆先生的这部电影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一个女主角,她开车带着他在树荫覆盖的路上疾驰,像一个绿色的精灵,每一个微笑都让人沉醉。她的名字叫艾玛·德考尼斯。

 

艾玛·德考尼斯在《憨豆的假期》里穿青碧色,她还拍过一部《尼罗河情人》,在里面她穿茜色,几乎是我最喜欢的两种颜色。艾玛·德考尼斯几乎是穿这两种颜色最美的女人,她像个小一号的苏菲·玛索。明天看《尼罗河情人》。

附录:中国色彩图典

 

艾玛·德考尼斯

鲁滨逊的电影

 

鲁滨逊的电影

 

鲁滨逊的电影

 

鲁滨逊的电影

 

鲁滨逊的电影

 

鲁滨逊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之书
后一篇:毕业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