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向外 |
凯爷又陷入了四面楚歌,我是凯爷的fans,憋不住一声叹息。
给大家理一理这茬事的头绪:先是《无极》公映,举国上下一片骂声,凯爷在口水的洪流里八风不动。接着“馒头血案”引发网上大浪潮,凯爷忍,忍,终于没忍住,站出来说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结果被网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一把,然后凯爷说要跟胡戈打官司。接着《无极》在百花奖上被抹光头,接着《无极》在北美被退货,凯爷那边大概脸都绿了。接着总算波澜平定了点,5月9日建设部发话,《无极》剧组破坏天池环境。本来去年末今年初观众与媒体对《无极》的口诛笔伐已经渐渐尘埃落定,这下官方一跺脚,马上又灰尘四起。而且这次性质更加恶劣,上几次怎么说也还是艺术倾向、审美趣味的差异和维护电影与个人尊严的问题,这次一点扳回的余地都没有了,你把大好环境搞坏了,那就是品质问题,凯爷堕落成不折不扣的人民公敌。我回去查了一下,去年12月15日,黄历上写着,乙酉年,戊子月,癸酉日。胎神占房床门外西南。宜祭祀、沐浴、理发、纳财、栽种、扫舍、捕捉、结网、嫁娶、订盟,忌会友、安葬、入宅、移徙、开市、行丧、出火、安门、破土。冲兔煞东。这天《无极》公映。我反复琢磨黄历,认定凯爷这天放电影是冲撞了日月星辰,好好一个史诗大片一放出来就成了凯爷一片坦荡无垠的滑铁卢。
讥讽归讥讽,说起来凯爷其实是我偶像。大陆影坛的两杆大旗,老奸巨猾的秦国人老谋子是个商人,是世俗社会的代言人,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凯爷却是个文人,并甘愿做人间烟火的旁观者。凯爷早年随手写《秦国人》,文字颇有古风,功力沉稳厚实,不在任何一位文坛长者之下,甚至远在相当多的专职作家之上。后来写《少年凯歌》,也是让那些靠摇笔杆吃饭的人痛哭流涕的一本书,大家远远看着,叹为观止。然后看了许多凯爷的访谈,凯爷永远深沉博大,讲话不多,但每个字都不是废话,都闪烁着从电影出发的哲学与智慧。《新电影》的记者尚可有一次说,和凯爷谈话,感觉像两个阶级,大师和平民的差异。我又专门找了本零二年的《看电影》,《和你在一起》刚公映,凯爷在杂志上说了一番话。凯爷确实端着膀子高高在上,彻头彻尾大师的姿态。那时《无极》这鬼胎还没开始怀,凯爷说的一些话还不遮遮掩掩,挺肆意,我觉得可以借他这些话来揣摩一下他在后来这过程中的心理轨迹。
凯爷的大师姿态集中体现在他的电影教堂理论上。凯爷说,电影院里灯暗掉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人生灭迹的过程。凯爷说,喜欢看那种看了一遍像洗了一个澡似的的电影。凯爷说,能够承认电影精神的存在,就等于承认宗教精神的存在,电影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宗教信仰。说这些话的时候凯爷深沉得像一位教父,而做中国电影的教父应该是凯爷从《黄土地》一开始就膨胀着的野心。中国古代文人的宿命挺多,有一条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仕途的诱惑。李白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这心理描绘得真切,一边摆着出世的高超姿态,一边却支着耳朵收听朝廷的消息。一旦万幸登上仕途,便渴望大干一场,经邦济世,完全看不到自己提交到领导案头上的策划书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凯爷就是一个铁杆的文人。凯爷说起当年:“我小时侯去过东王府,那里有一个《红楼梦》研究所,院里有一架紫藤,夕阳时分坐在那里喝一口茶,我看见编辑们在那儿细细地评注《红楼梦》,我说这活儿好,我当时想考北大中文系,我就想干那个去。看《红楼梦》时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我觉得这样就不用和人打交道,所以那个是我小时侯的理想。”
电影在类别上区分着文艺片和商业片,但它更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商业,是商人的事业。老谋子是个商人,前阵子跑来中国跟老谋子对话的斯皮尔伯格是更大的商人,香港那边杜琪峰、徐克甚至王家卫都是商人,欧洲那些电影大师像库布里克、希区柯克什么的也是商人。文人尤其中国文人自古内秀,成为导演的概率非常之小。凯爷从文人做到导演,当然这中间要经历一波一波数不清的大风浪。再从导演成长为著名导演,拍出的电影不仅没丢掉文人的那些别人觉得沉闷他自己却觉得相当重要的价值,还获得了电影界甚至观众圈的一致认可,实在是个奇迹,当然那更不知要经历多少险山恶水。
凯爷挂着文人的商标闯影坛,而且一举成功,得意之余谈起电影精神说:“电影精神可能就是建立起你个人和电影间的关系,建立起你自己跟电影之间的精神翘板。”接着说:“电影精神就是做电影爱电影,跟电影之间的一个秘密,而且这个事是不足与外人道的,就是你讲你的观点,就是你的社会圈子。”我很奇怪他怎么会这么概念电影精神,“你个人和电影间的关系、跟电影之间的一个秘密”?尤其纳闷的是,“这个事是不足与外人道的,是你讲你的观点”?我粗浅地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文人对电影的理解,埋头创作,完全置身事内,不顾外人甚至不顾观众。进入电影应该或者说最好走商业的正门,凯爷这是走入了旁门。就是在这种电影精神的指引下,凯爷越走越远,越来越曲高和寡,最后拍《无极》,终于走火入魔,在天下人面前罩门大露。
投拍《霸王别姬》的制片人徐枫谈起内地导演时说,陈凯歌是一个内心非常骄傲、非常自我的人,他拍出的东西永远比常人高出一等,我觉得要想让陈凯歌的电影取得成功,一定不能让他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反而是他不想拍的题材,你通过说服他,他反而会拍得更好些。接《霸王别姬》之前凯爷就犹豫,认定李碧华这个小说是个通俗的爱情故事,不想拍,他倒是非常喜欢《风月》,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拍了,结果是糟糕的。记得王安忆也说过类似的话。我觉得这也是凯爷文人宿命的重要一节。清高自负,无法融入社会大潮,对流行的东西天生排斥。所以我认为,凯爷做文人够格,而且能做得相当出格,做导演就欠缺了,他的电影感觉实在是相当差。
冯小刚冯爷在《我把青春献给你》里写到凯爷说:“凯爷最适合呆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任务单纯,只有一项,要拍就得拍对本民族极具认识价值的史诗,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娱乐性,越深刻越有认识价值。观众也是研究民族心灵史的少数学者群体,其他人爱看不看,反正也没打算从你们兜里把钱收回来。这样的一位爷,你劝他平易近人就等于是害了他。”别看冯爷成天一副小混混嘴脸,其实看透了许多事。《无极》一出,那边冯爷该跺着脚撒急了,凯爷您躲象牙塔里多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谁也惹不着您,瞅这一出来,这唾沫星子。
凯爷其实是被老谋子和冯爷引诱出象牙塔的。那边老谋子拍武侠片轰轰烈烈,赚得钵满盆盈,作为跟老谋子暗战了20多年的老对手,凯爷不能不应战,否则网上的板砖一样得铺天盖地,陈凯歌你就龟缩在象牙塔里吧你就。老谋子有点欺人太甚,凯爷是文人,文人外表隐忍,内心最争强好胜,受不得激将,立马跳将出来。当然这中间还有其它相当多的诱导因素,凯爷也想赚点钱,拍了这么多年文艺片风光无限,可没攒下什么积蓄,投资方那边也想赚,看准了凯爷这棵摇钱树,使劲拉其下水。还有冯爷,冯爷这些年从《大腕》、《手机》、《天下无贼》以至《夜宴》一路下来滚雪球一样越玩越大,劲风直逼陈、张双霸。老谋子这些年做武侠片,风头正健,凯爷就不行,再不出手一不小心就被冯爷取代了。于是凯爷钻出象牙塔,准备放手一搏。
我一直怀疑凯爷早期《黄土地》、《霸王别姬》的成功有相当大的侥幸在里面。拍《黄土地》的时候刚出了《一个和八个》,整个影坛都是饥渴和焦虑的,凯爷一个《黄土地》把在电影学院学到的东西显摆了一下,群众眼前一亮,电影还能拍成这样呀?纷纷拍手叫好。而且拍《黄土地》老谋子在旁边,他的功劳怎么也得占一小半。而且《黄土地》的剧本是广西厂给的,要是凯爷自己挑剧本,现在想想,还真悬。《霸王别姬》也是经制片反复劝说凯爷才勉强接下的本子,后来该片暴火凯爷自己都惊奇。现在《无极》凯爷彻底自我了一把,结果让群众的口水给洗白了。
凯爷拍《无极》野心是相当大,声称要拍史诗。投资几点几个亿来着,又是两岸三地加韩日演员,又是顶尖特技,又是香格里拉取景。零二年《和你在一起》出来的时候凯爷在访谈里谈到特技,说:“我们度过青年时代后到了这个物质化的时代,这个物质化的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技术领先。技术是非常冷漠的,我一直认为我不能上这个当,不能中这个诡计,因为实际上技术进步在科学的光芒的前兆之下,其实是商家的良苦用心而已。”凯爷接受访问的时候老谋子的巨制《英雄》正要公映,凯爷那时大概也没料到自己不久后也要靠特技说话,阴阴地绊了老谋子一脚的同时也给自己下了个套儿。后来凯爷《无极》的特技拙劣,取景庸俗,我理解为是凯爷太踌躇,一边想玩商家的良苦用心,陪广大人民群众恶俗一把,一边又放不下文人的那点矜持,左摇右摆,晃晕了脑袋,结果是两头都堵。
还有《无极》贫瘠的想象。此前凯爷说过一句话:“相信你自己具有想象力,比你是否真的有想象力有时能起更大的作用,那是你自信心的基础。”说得真好,凯爷是研究过哲学的,说话总是这么漂亮。只是,如果自己想象力贫乏还坚持着自信,睁大眼睛摸黑走下去,那就是个悲剧了。
凯爷那次还说:“你要能够在电影中创造出我们所说的那个极微小的物质产生巨大的能量,其实需要你全心的投入。”《无极》是个悲剧,凯爷全心投入了,却没能做到“极微小的物质产生巨大的能量”,反而极巨大的物质不知怎么提炼的,产生出极微小的能量。前面说我是凯爷的fans,是的,虽然我不喜欢《无极》,还是觉得凯爷是相当用心的,我们都是文人,我充分理解这份用心是多么的不易。深深一拜。
后来,胡戈恶搞了《无极》。我充分理解凯爷的愤怒。网上的口水战找不出主谋,凯爷总不能与所有网民为敌,没地方撒气。泛滥着泛滥着终于冒出一个大头,凯爷一把抓住,小样儿还跑。我也是文人,我也理解此刻凯爷的心情。文人都有过度的自尊,眼看心爱之作《无极》被骂得遍体恶臭,凯爷心疼,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又没法回击,这次逮着一个大个的,带头的,自然不会放过。而文人的身份又使凯爷无法使用尖锐的回击方式,只能戟指喝道: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我觉得这已经很温和了,大家想想,凯爷受了多大的伤呀,凯爷是个文人,可杀不可辱,网上这些人也太欺负人了,看不懂电影就不要乱说话,胡戈你这个竖子起什么哄。
再后来,《无极》剧组恶搞了香格里拉。我相信凯爷不是不负责任的人,这是文人之间同志的信任。我宁肯相信凯爷是一直忙着生闷气,把修复环境的事给忘了。或者是凯爷原准备要治理环境的,《无极》放后票房虽好可还没赚回本,北美又退货了,手头挺紧,屁股后面还有一帮人追债。凯爷想等过阵子还清债务有点余粮了再回头去治理环境,眼下先蒙混过关,结果不知让谁给捅到了建设部那边。不知是谁捅的,有奖竞猜一下。总之凯爷现在麻烦是大了,我们做fans的也替凯爷发愁。
这篇文章本是想起这么一个题目的:《陈凯歌:电影教父的文人宿命》。后来反复瞅这题目,越瞅越怕。题目闹得这么牛荸写不出与之相对的牛荸内容就糗大了,还是起个随便点的题目保险。由此可见虽然与凯爷同为文人,我跟他还是有区别的。我比较清楚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凯爷却好像不是太清楚,一搞不好就出现传说中“用力过猛”的奇特状况。不说啥了,凯爷,您还是回您的象牙塔罢,要实在不想回,还想再赌几把,那我们做fans的只有祝愿您往后顺风顺水。兄弟们这就上路,挨个庙给您烧香磕头去。
给大家理一理这茬事的头绪:先是《无极》公映,举国上下一片骂声,凯爷在口水的洪流里八风不动。接着“馒头血案”引发网上大浪潮,凯爷忍,忍,终于没忍住,站出来说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结果被网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一把,然后凯爷说要跟胡戈打官司。接着《无极》在百花奖上被抹光头,接着《无极》在北美被退货,凯爷那边大概脸都绿了。接着总算波澜平定了点,5月9日建设部发话,《无极》剧组破坏天池环境。本来去年末今年初观众与媒体对《无极》的口诛笔伐已经渐渐尘埃落定,这下官方一跺脚,马上又灰尘四起。而且这次性质更加恶劣,上几次怎么说也还是艺术倾向、审美趣味的差异和维护电影与个人尊严的问题,这次一点扳回的余地都没有了,你把大好环境搞坏了,那就是品质问题,凯爷堕落成不折不扣的人民公敌。我回去查了一下,去年12月15日,黄历上写着,乙酉年,戊子月,癸酉日。胎神占房床门外西南。宜祭祀、沐浴、理发、纳财、栽种、扫舍、捕捉、结网、嫁娶、订盟,忌会友、安葬、入宅、移徙、开市、行丧、出火、安门、破土。冲兔煞东。这天《无极》公映。我反复琢磨黄历,认定凯爷这天放电影是冲撞了日月星辰,好好一个史诗大片一放出来就成了凯爷一片坦荡无垠的滑铁卢。
讥讽归讥讽,说起来凯爷其实是我偶像。大陆影坛的两杆大旗,老奸巨猾的秦国人老谋子是个商人,是世俗社会的代言人,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凯爷却是个文人,并甘愿做人间烟火的旁观者。凯爷早年随手写《秦国人》,文字颇有古风,功力沉稳厚实,不在任何一位文坛长者之下,甚至远在相当多的专职作家之上。后来写《少年凯歌》,也是让那些靠摇笔杆吃饭的人痛哭流涕的一本书,大家远远看着,叹为观止。然后看了许多凯爷的访谈,凯爷永远深沉博大,讲话不多,但每个字都不是废话,都闪烁着从电影出发的哲学与智慧。《新电影》的记者尚可有一次说,和凯爷谈话,感觉像两个阶级,大师和平民的差异。我又专门找了本零二年的《看电影》,《和你在一起》刚公映,凯爷在杂志上说了一番话。凯爷确实端着膀子高高在上,彻头彻尾大师的姿态。那时《无极》这鬼胎还没开始怀,凯爷说的一些话还不遮遮掩掩,挺肆意,我觉得可以借他这些话来揣摩一下他在后来这过程中的心理轨迹。
凯爷的大师姿态集中体现在他的电影教堂理论上。凯爷说,电影院里灯暗掉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人生灭迹的过程。凯爷说,喜欢看那种看了一遍像洗了一个澡似的的电影。凯爷说,能够承认电影精神的存在,就等于承认宗教精神的存在,电影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宗教信仰。说这些话的时候凯爷深沉得像一位教父,而做中国电影的教父应该是凯爷从《黄土地》一开始就膨胀着的野心。中国古代文人的宿命挺多,有一条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仕途的诱惑。李白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这心理描绘得真切,一边摆着出世的高超姿态,一边却支着耳朵收听朝廷的消息。一旦万幸登上仕途,便渴望大干一场,经邦济世,完全看不到自己提交到领导案头上的策划书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凯爷就是一个铁杆的文人。凯爷说起当年:“我小时侯去过东王府,那里有一个《红楼梦》研究所,院里有一架紫藤,夕阳时分坐在那里喝一口茶,我看见编辑们在那儿细细地评注《红楼梦》,我说这活儿好,我当时想考北大中文系,我就想干那个去。看《红楼梦》时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我觉得这样就不用和人打交道,所以那个是我小时侯的理想。”
电影在类别上区分着文艺片和商业片,但它更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商业,是商人的事业。老谋子是个商人,前阵子跑来中国跟老谋子对话的斯皮尔伯格是更大的商人,香港那边杜琪峰、徐克甚至王家卫都是商人,欧洲那些电影大师像库布里克、希区柯克什么的也是商人。文人尤其中国文人自古内秀,成为导演的概率非常之小。凯爷从文人做到导演,当然这中间要经历一波一波数不清的大风浪。再从导演成长为著名导演,拍出的电影不仅没丢掉文人的那些别人觉得沉闷他自己却觉得相当重要的价值,还获得了电影界甚至观众圈的一致认可,实在是个奇迹,当然那更不知要经历多少险山恶水。
凯爷挂着文人的商标闯影坛,而且一举成功,得意之余谈起电影精神说:“电影精神可能就是建立起你个人和电影间的关系,建立起你自己跟电影之间的精神翘板。”接着说:“电影精神就是做电影爱电影,跟电影之间的一个秘密,而且这个事是不足与外人道的,就是你讲你的观点,就是你的社会圈子。”我很奇怪他怎么会这么概念电影精神,“你个人和电影间的关系、跟电影之间的一个秘密”?尤其纳闷的是,“这个事是不足与外人道的,是你讲你的观点”?我粗浅地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文人对电影的理解,埋头创作,完全置身事内,不顾外人甚至不顾观众。进入电影应该或者说最好走商业的正门,凯爷这是走入了旁门。就是在这种电影精神的指引下,凯爷越走越远,越来越曲高和寡,最后拍《无极》,终于走火入魔,在天下人面前罩门大露。
投拍《霸王别姬》的制片人徐枫谈起内地导演时说,陈凯歌是一个内心非常骄傲、非常自我的人,他拍出的东西永远比常人高出一等,我觉得要想让陈凯歌的电影取得成功,一定不能让他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反而是他不想拍的题材,你通过说服他,他反而会拍得更好些。接《霸王别姬》之前凯爷就犹豫,认定李碧华这个小说是个通俗的爱情故事,不想拍,他倒是非常喜欢《风月》,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拍了,结果是糟糕的。记得王安忆也说过类似的话。我觉得这也是凯爷文人宿命的重要一节。清高自负,无法融入社会大潮,对流行的东西天生排斥。所以我认为,凯爷做文人够格,而且能做得相当出格,做导演就欠缺了,他的电影感觉实在是相当差。
冯小刚冯爷在《我把青春献给你》里写到凯爷说:“凯爷最适合呆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任务单纯,只有一项,要拍就得拍对本民族极具认识价值的史诗,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娱乐性,越深刻越有认识价值。观众也是研究民族心灵史的少数学者群体,其他人爱看不看,反正也没打算从你们兜里把钱收回来。这样的一位爷,你劝他平易近人就等于是害了他。”别看冯爷成天一副小混混嘴脸,其实看透了许多事。《无极》一出,那边冯爷该跺着脚撒急了,凯爷您躲象牙塔里多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谁也惹不着您,瞅这一出来,这唾沫星子。
凯爷其实是被老谋子和冯爷引诱出象牙塔的。那边老谋子拍武侠片轰轰烈烈,赚得钵满盆盈,作为跟老谋子暗战了20多年的老对手,凯爷不能不应战,否则网上的板砖一样得铺天盖地,陈凯歌你就龟缩在象牙塔里吧你就。老谋子有点欺人太甚,凯爷是文人,文人外表隐忍,内心最争强好胜,受不得激将,立马跳将出来。当然这中间还有其它相当多的诱导因素,凯爷也想赚点钱,拍了这么多年文艺片风光无限,可没攒下什么积蓄,投资方那边也想赚,看准了凯爷这棵摇钱树,使劲拉其下水。还有冯爷,冯爷这些年从《大腕》、《手机》、《天下无贼》以至《夜宴》一路下来滚雪球一样越玩越大,劲风直逼陈、张双霸。老谋子这些年做武侠片,风头正健,凯爷就不行,再不出手一不小心就被冯爷取代了。于是凯爷钻出象牙塔,准备放手一搏。
我一直怀疑凯爷早期《黄土地》、《霸王别姬》的成功有相当大的侥幸在里面。拍《黄土地》的时候刚出了《一个和八个》,整个影坛都是饥渴和焦虑的,凯爷一个《黄土地》把在电影学院学到的东西显摆了一下,群众眼前一亮,电影还能拍成这样呀?纷纷拍手叫好。而且拍《黄土地》老谋子在旁边,他的功劳怎么也得占一小半。而且《黄土地》的剧本是广西厂给的,要是凯爷自己挑剧本,现在想想,还真悬。《霸王别姬》也是经制片反复劝说凯爷才勉强接下的本子,后来该片暴火凯爷自己都惊奇。现在《无极》凯爷彻底自我了一把,结果让群众的口水给洗白了。
凯爷拍《无极》野心是相当大,声称要拍史诗。投资几点几个亿来着,又是两岸三地加韩日演员,又是顶尖特技,又是香格里拉取景。零二年《和你在一起》出来的时候凯爷在访谈里谈到特技,说:“我们度过青年时代后到了这个物质化的时代,这个物质化的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技术领先。技术是非常冷漠的,我一直认为我不能上这个当,不能中这个诡计,因为实际上技术进步在科学的光芒的前兆之下,其实是商家的良苦用心而已。”凯爷接受访问的时候老谋子的巨制《英雄》正要公映,凯爷那时大概也没料到自己不久后也要靠特技说话,阴阴地绊了老谋子一脚的同时也给自己下了个套儿。后来凯爷《无极》的特技拙劣,取景庸俗,我理解为是凯爷太踌躇,一边想玩商家的良苦用心,陪广大人民群众恶俗一把,一边又放不下文人的那点矜持,左摇右摆,晃晕了脑袋,结果是两头都堵。
还有《无极》贫瘠的想象。此前凯爷说过一句话:“相信你自己具有想象力,比你是否真的有想象力有时能起更大的作用,那是你自信心的基础。”说得真好,凯爷是研究过哲学的,说话总是这么漂亮。只是,如果自己想象力贫乏还坚持着自信,睁大眼睛摸黑走下去,那就是个悲剧了。
凯爷那次还说:“你要能够在电影中创造出我们所说的那个极微小的物质产生巨大的能量,其实需要你全心的投入。”《无极》是个悲剧,凯爷全心投入了,却没能做到“极微小的物质产生巨大的能量”,反而极巨大的物质不知怎么提炼的,产生出极微小的能量。前面说我是凯爷的fans,是的,虽然我不喜欢《无极》,还是觉得凯爷是相当用心的,我们都是文人,我充分理解这份用心是多么的不易。深深一拜。
后来,胡戈恶搞了《无极》。我充分理解凯爷的愤怒。网上的口水战找不出主谋,凯爷总不能与所有网民为敌,没地方撒气。泛滥着泛滥着终于冒出一个大头,凯爷一把抓住,小样儿还跑。我也是文人,我也理解此刻凯爷的心情。文人都有过度的自尊,眼看心爱之作《无极》被骂得遍体恶臭,凯爷心疼,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又没法回击,这次逮着一个大个的,带头的,自然不会放过。而文人的身份又使凯爷无法使用尖锐的回击方式,只能戟指喝道: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我觉得这已经很温和了,大家想想,凯爷受了多大的伤呀,凯爷是个文人,可杀不可辱,网上这些人也太欺负人了,看不懂电影就不要乱说话,胡戈你这个竖子起什么哄。
再后来,《无极》剧组恶搞了香格里拉。我相信凯爷不是不负责任的人,这是文人之间同志的信任。我宁肯相信凯爷是一直忙着生闷气,把修复环境的事给忘了。或者是凯爷原准备要治理环境的,《无极》放后票房虽好可还没赚回本,北美又退货了,手头挺紧,屁股后面还有一帮人追债。凯爷想等过阵子还清债务有点余粮了再回头去治理环境,眼下先蒙混过关,结果不知让谁给捅到了建设部那边。不知是谁捅的,有奖竞猜一下。总之凯爷现在麻烦是大了,我们做fans的也替凯爷发愁。
这篇文章本是想起这么一个题目的:《陈凯歌:电影教父的文人宿命》。后来反复瞅这题目,越瞅越怕。题目闹得这么牛荸写不出与之相对的牛荸内容就糗大了,还是起个随便点的题目保险。由此可见虽然与凯爷同为文人,我跟他还是有区别的。我比较清楚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凯爷却好像不是太清楚,一搞不好就出现传说中“用力过猛”的奇特状况。不说啥了,凯爷,您还是回您的象牙塔罢,要实在不想回,还想再赌几把,那我们做fans的只有祝愿您往后顺风顺水。兄弟们这就上路,挨个庙给您烧香磕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