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妻育儿搭配 严厉VS放任

(2006-12-28 03:37:05)
分类: 小学生活
     孩子该怎么教养,常引起新手父母争论不休的话题!到底是对孩子严厉些好,还是任其自由发展比较好?抑或是父母双方该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
  其实,不论您与另一半决定采取哪种教养法,最重要的原则是:让孩子感受父母满满的爱,并依孩子的个性来研发教养策略。
    此次,将针对父母采取的3种教养法做深入探讨,剖析其优劣,引发您思考——现代孩子到底该怎么教才好?  
  什么才是正确的教养模式呢? 您属哪一类型的父母?  
  教养模式一:双方都权威  
  “对孩子严厉些,孩子才有出息!”父母本身都很严谨时,自己做事不出错,也不许他人包括孩子有出错;因而多采取严厉的教养模式。当然,也有可能是父母把严格当成一种训练孩子的方法。   
  严厉的父母通常属于自我主观意识较高,控制力强的父母。此类型教养下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倾向:在家长面前表现符合家长标准的乖宝宝,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可能是孤傲或专横。或许,有时孩子也有可能因为担心达不到父母的要求遭责骂,而出现畏惧胆怯的情况。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下列的情形:  
  *若孩子的人格特质本来就显得文静,由于父母严厉的管教而出现畏惧,害怕挨骂而不敢尝试新事物。  
  *在家长眼中养成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乖宝宝”。  
  *不敢与人沟通,无法独立行事,甚至不敢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懦弱型孩子。  
  *因为常受责备,比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常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努力,缺乏自动自发的精神。  
  *若属于外向型的孩子,则有可能在年纪小时表现出表面服从型;但到某一年龄之后可能出现反弹、逆反的心理倾向。  
  严格不一定就是好!一味地要求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要求时,即以责备或是打骂孩子的方式管教,其实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个人观点认为:  
    1.明订赏罚,给孩子信心。加强幼儿行为训练,及认知反省能力,对于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订立一套准则,并且有延续性,并在孩子达到时给予肯定。纵使不否定严厉管教的方式,建议仍需给孩子信心。  
    2.避免情绪性字眼。自己说出来的话是否具有指标性作用,还是只是情绪性的反应,并防止自己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是怒骂孩子的举动。  
    3.清楚地表达指令。有时孩子也会是父母指令不清下的牺牲品!当父母表达指令时,需完整且明确地表达指令,且需配合语气。否则幼儿可能会因为听不懂家长的指令,或是指令太过模糊,而无法达到要求,让恼怒的父母觉得孩子笨。  
    4.让孩子感受关心。一般来说,若孩子的个性属于较文静的,会明白父母严格背后的关心;但若本来就属于个性比较冲动的孩子,则会认为父母事事都要管很烦。因此,父母就算要采取严格的教养方式,最好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严厉背后的关心,如此才不易形成亲子问题。  
   教养模式二:双方均放任  
   传统的东方亲情教育往往是权威式的教养模式挂帅,但现今由于孩子生得少,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因而教育方式已经逐渐由放任式取代,而放任又可约略区分为偏向西方民主式教养的适度放任,及较偏向东方完全宠溺型的极端式放任。  
    而适度地放任孩子,也并非完全是不好的唷!所谓适度的放任指的是,较偏向西方民主式教育的放任法,即以不打、不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给予孩子较大的发展空间,任其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下成长。  
    另一方面,过度或极端式的放任教育,则是指:让孩子予取予求、一味地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凡事都依孩子的喜好来进行,使孩子经常主观地以自己的意见行事,较无法体谅他人,这种多半易出现在由长辈带养的孩子身上。  
    教养下的孩子——若父母采取较偏民主式的适度放任教养模式,孩子可能会较有创造力;但如果采取的是宠溺式的过度或极端放任教养模式,一味地溺爱孩子,则可能会使孩子无法分辨是非对错。  
  适度的放任(偏民主式)可能出现的情形:  
  *孩子在较无压力的环境下,会显得较有创造力及想象力。  
  *由于与旁人的想法不同,所以往往会与同龄人走不一样的路。  
  *但因孩子活泼、好动、爱发问,因而在进入教育后,也有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的情形。  
   过度或极端放任可能出现的情形:  
   *一味地放任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很容易宠坏孩子。  
  *此种教养模式下的孩子如果遭受指责,可能会无法接受,甚至是无法面对事实的情况。  
  *由于从小就被照顾得十分完善,因此,自理能力多半不佳。如:到了小学还不会穿衣、做饭、洗衣服,水果不磨成泥就不会吃等。  
  *因自小即受宠爱,会缺乏替别人着想的心,也常表现得自私自利,不爱与人分享。  
  教养小帮手——当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属于任其自由发展或是一味地溺爱时,往往会在孩子入学后,产生一些教养上的困难,而使孩子不适应,甚至是产生人际困扰,因此,不论您有多宠爱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适度的生活常规训练仍是必要的喔!  
  教养模式三:一方放任,一方严厉  
  一般传统的教育法多半是严父慈母的搭配法,若父母亲双方可以搭配的很好,也是不错的教养方式。但若父母亲经常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就容易使孩子不知所措。  
  教养下的孩子—— 若父母亲针对某一件事的想法一致,那么一个宽松,一个严厉,反而可以让孩子得到一丝喘息的空间,避免弹性疲乏。但若父母双方本身对事情的看法就相左且经常有冲突,那么就有可能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如父母亲当中有一人认为孩子下课后需要上才艺班,但另一人却认为应该自己教,那么问题就不在严厉或是放任上,而是父母双方对事情的看法不相同。当父母常因理念不同而有争议时,就会对孩子形成不良的影响。例如:孩子可能会很世故,很会看父母的脸色。  
  *或是父母亲当中有一人显得强势,一人显得弱势,孩子可能会衡量轻重,选择与强势的一方站在同一阵线,而使亲情关系失衡。  
  *有时父母间教养不一致,是为了争宠,与父母亲的人格特质有关。即当孩子显得比较喜爱父亲时,父亲会显得满足。不过,当父母为了讨好小孩而出现种种不客观的取悦举动时,可能会干扰教育,而使孩子产生投机的心理。如:有需要时,就会偷偷地向一方索取,形成较扭曲的人格特质,因而致使其无法客观地评断事情的是非善恶,以物品来取悦他人。  
  教养小帮手——现代父母教养的不一致性,经常出现在孩子的课业上,也就是孩子的功课到底要逼多紧才好?  
  1.避免争执,维持教养一致。不论父母亲对于该事件在看法上有多大的差异性,最好彼此商议出一种处理方式。也就是说,教养的重点是,双方该如何沟通。  
  2.沟通重点,各退一步。当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教养理念出现分歧时,该如何沟通呢?一般由于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通常较长,因此,会希望孩子可以依自己的方式来教导。但由于父亲经常是一家之主,对于家中的大小事具有决定权,所以就容易争执不下。  
    建议此时不妨各退一步,设法取得共识。例如:妈妈比较重视孩子的课业,那么孩子的课业就由妈妈负责,爸爸希望孩子体能好,那么户外活动就由爸爸负责。根据夫妻的各人专长,来将事情分类,如此较不易产生冲突。  
  正确教养孩子的模式 孩子是产品、还是人?  
  “您把孩子当成一个重要的商品吗?”现代父母在教养模式上,经常采取严厉与放任两种极端的模式,怎么说呢?  
  有些父母非常焦虑,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人,而严格地规定孩子学东、做西,给予孩子极大的压力。另外一种父母则是因为生的少,而把孩子当作宝,常不舍得他挨骂,不敢指责孩子,因而常采取放任的教养模式。  
  其实上述的两种极端教养模式,都是不可行的,如果家长能停下脚步,转换一下思维模式,以中庸(民主式)的教养方式来达到平衡,如此才是对孩子有助益的教养模式。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教养的目的是在养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人,而非制作一个满意的作品。因此,给予孩子适当的发展空间,孩子才能有创造力、想象力及竞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