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何以毁市
8月13日,中信证券一开盘即下跌,午盘后急跌达9%!带动券商股整体下跌5%,带动沪市下跌1.5%。坊间迅即传播的消息是中信证券海外业务巨亏董事长出事——当晚即被证明是谣言。但谣言却产生了如此大的杀伤力!
有人认为是融券做空的力量使然。但统计显示,当日中信证券融券卖出量才不过223万股,而中信证券当日成交1.7亿多股,显然融券做空的力量极其有限。
谣言何以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说明投资者信心空前脆弱,脆弱得不堪一击——哪怕似是而非的谣言的冲击。
7月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前,对经济基本面不乐观的预期,其实早就反映在跌跌不休的股价上了。仅就经济逻辑而言,创出历史低点的平均11倍市盈率的市价,已经超跌得情绪化了。因为无论经济增速怎样下滑,也能实现全年不低于7%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也是当下全球最高的。况且通胀已经有效控制,况且中央稳增长的措施正在落实。
但经济逻辑之外,还有社会情绪。近两个月股市迭创新低的过程中,先是天津大火,继而是什邡事件,再而是北京暴雨主干道淹死人,又接上启东事件、沈阳事件……此消彼长!这都刺激着包括亿万投资者在内的社会情绪!这样的负面社会情绪渗透在社会各个角落,渗透进笔者参与的几次股市讨论,显然这种越加浓重的负面情绪积蓄的是令人悲观的负能量!
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里有过这样的阐述:“一旦我们把报纸从塑料袋里拿出来,就会犯下错误。因为我们一读报马上就会面对各种各样认为人类未来前景惨淡的报道:全球变暖、全球变冷、苏联对西方的威胁、苏联解体、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文盲、医保费用高涨、预算赤字、人才外流、种族冲突、有组织犯罪、性丑闻、贪污丑闻等等。甚至体育版内容也能让你也让你感觉恶心。关注这类新闻,对于不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感到心情压抑;但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习惯。”
彼得·林奇是说投资者受经济逻辑之外因素影响投资,是犯了杞人忧天的错误。但我以为,在当下转型困顿的中国,影响投资行为和盈亏的非经济因素也是相当大的。有关一个上市公司的谣言会从些微的风吹草动演化为整个市场莫名其妙的大跌,便是例证。
这种敏感脆弱的令人憋屈的社会情绪还将弥漫多久?股市何以才能摆脱这种非经济因素的牵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