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会创新低
“地量”等待做空能量释放
主持人:各位和讯网友大家下午好!又来到每周一下午“方泉谈股市”时间,今天有几个话题要跟方老师交流。首先我们关注到今天沪深两市有一个比较深幅的下调,上证指数收在3821.92点,今天下跌92点,下跌幅度2.36%,今天下跌的幅度应该说是比较深。
我们还观察到一个现象,伴随下跌,成交量也在一直走低。从上周三以来,沪深指数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呈横盘之势,以上证指数为例,成交量已经从2700亿的天量下降到今日成交的近600亿。在一个半月以内,股市演绎了从天量到地量的过程。
方老师,您在新浪博客里谈到地量和地价的关系,能否在这里更详细地跟投资人讲一下,我们如何看现在“地量”?
方泉:地量和天量是相对的观念。在一轮新兴大牛市中,尤其在第一轮急剧上涨过程中自然放出了天量,当第一轮爆发性上涨结束之后,开始市场本身的整固,从第一波到第二波的转换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期。在这个过程期里面,成交量萎缩是正常现象。当然,以最近几天上海股市平均每天600亿上下的成交量和峰值2500亿上下的量比,确实缩得很厉害。相对那个天量这是地量。
这个天量和过去一年中整个市场常态相比,现在的地量确实是个萎缩的成交量,不正常。但2500亿以上的所谓天量也不是正常的。因为天量主要是新增资金推动起来的,在市场盘整下调阶段,增量资金在大幅度减少,量放不出来是市场正常现象。只不过缩到这个程度,大家感觉地量是投资者的信心不足,整个来看市场观望气氛占主流。一方面看多的投资者惜售,不愿意在这个点位卖出股票;另一方面,看空的投资者又不愿意在这个点位大规模买进。市场要想从盘整市道转化为明确的上升市道需要多空双方能量的充分释放。在所谓地量的情况下,不能说能量达到了充分释放。
既然不能达到充分释放,就要用两种进行释放,一种是以时间换空间,在相对低成交量的情形下盘整更长时间,比如说盘整到8月下旬或者9月初。还有一种是借着某一个场内场外利空因素,市场出现一次放量下跌,做空做多都在一次放量下跌形态完成最后的能量转换。第二种和第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都大。地量本身并不可怕。按过去的经验看,底部不放量不是市场的大问题,怕的是在底部巨额放量。
市场已在消化加息预期
主持人:根据您刚才说的其中一种情况,如果某一天出现在政策预期下的暴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个因素就是加息。本周三,7月18日,国家统计局会发布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其中大家很关注的是今年6月份的CPI数据,CPI数据同比上升4.4%,这在券商宏观经济分析师那里已经不是秘密,很多人已经知道这个数据。
分析师们根据这个数据预测,7月是加息窗口。有些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准确决策到加息时点会在18日附近。加息的预期、包括取消利息税的预期一直是市场上比较担心的。今天市场上的盘面表现,您是否认为是这个消息的提前消化?
方泉:最近两天的缩量、盘整或者相对大幅度的下跌,都是市场整个观望情绪导致的结果。市场观望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加息与否的预期。上周观望大家想的可能是7月10号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各种经济数据,包括CPI。进一步打听,是定在7月18号。
主持人:每到半年公布数据时,会稍微晚一些。
方泉:市场从上周的观望延续到今天。今天由于大家预期CPI的数据有可能是4.4%,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有一次加息,大家判断的是加息幅度多大。正常情况下是27个基点,如果是54个基点,那么大家对加息预期的严重度就会提高。
过去几个月里央行也加过息,准备金率也提高过很多次,市场都没有作出利空的反应,或者短暂了半个小时或者十分钟就重拾升势。此一时彼一时,在市场低迷的过程中,加息或者取消利息税或者利息税下调一定会对投资者心里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在最近两天的盘面上已经体现出来了。对加息的影响,做利空理解,是今年以来市场的第一次。既然是做空理解,那些理性投资者选择的是等等看。
我个人判断,如果加息27个基点,加上利息税从20%降到5%(这个可能性很大),尽管这是针对流动性过剩而去,不是针对股市的,但毕竟对股市外围资金有影响,这样两点合一的组合拳,会对出政策时,市场有一次下跌,但下跌的幅度未必高;第二,很多做多力量在等待,也许下跌是做多的时机。
按中报预测的情况看,上市公司至少三分之一上市公司的中报与去年同期比会有大幅度提升,整体市盈率比较低,无论一线还是二线蓝筹股大体市盈率都在20、30倍之间,包括地产股、有色金属、煤炭股等等,上周我们也讨论过,基本上出现了估值洼地。
看多的是等时机介入。如果加息出乎市场意外,不是27个基点,而是54个基点,利空作用会大一些,可能市场跌幅会大一些,也可能市场继续低迷的时间也长一些。54个基点的加息可能并不能一天就能消化。取消利息税和加息54个基点,对股市也不构成巨大的影响。即使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抽紧流动性的作用,但是流动性并不是一两条金融政策能决定得了的。因为加息之后,极有可能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加快,很多资金会快速涌入人民币市场,比如说涌入地产股、金融股。每一次加息或者提准备金率之后,都是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这个结果是某种程度上这两种因素有着对冲作用。加息可能是市场阶段性走出底部的时机。
股市不会再创新低
主持人:关于调整的幅度,我想很多投人都特别感兴趣,不少宏观经济分析师这样的观点,加息、取消利息税的政策出来,会让股指到达半年线附近甚至更低。假设我们认为这个预测是正确的,今天收盘是3821点,那么还有四百点的下探空间。如果指数下跌400点,个股就会哀鸿遍野了。
方泉:首先这是假设;其次,技术分析在趋势上并不是很准确的指标。技术分析都是基于过去经验的反映。看半年线还是周线,从大趋势讲并不重要,对个股短期波段操作有作用。我认为,无论加息与否,决定市场趋势的还是企业的基本面(价值)。
我们知道,决定股市走牛或者走熊有两个因素。长期来看,就是投资品的价值如何。在有投资价值的情况下,会出现短期的巨幅波动(涨得过快过猛或者跌得过急过低)。但毕竟价值是一个中轴线,现在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指标看,目前这个点位的上市公司的价值整体上是低估的。20、30倍的市盈率是今年一季度季报预测的市盈率,中报出来市盈率会发生变化,年报出来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说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沪深300目前的市盈率大概25倍以下,他们预测中报之后可能会达到20倍以下,明年年报出来会达到17、18倍,市场主流的投资品种,市盈率都是很低的。就是说,价值投资支撑力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因素是趋势,趋势是一定阶段内供求关系的影响,就是一定阶段内资金供给的多和少。比如,最近新开户投资者的数量在减少,新入市的资金在减少。在这个阶段,资金减少有各式各样的因素,起码有在股市下跌中负财富效应带来的影响。资金供应在这段时间陷入低迷。
长期来看,只要股市有价值,场外资金毕竟能够去的渠道非常窄,就算加息、印花税和取消利息税,所能带来的年收益也不过5%。买一些好的绩优股,年收益保守估计也有20%以上。
短期看,由于市场的资金供应相对紧张,所以市场会有一些下跌,但我不认为股市还会创出新低。因为有两次调整,第一次是3400点,第二次是3600点,一旦加息会抬高这个底部,一旦抬高底部,趋势线宽幅震荡或者窄幅震荡的中轨会走高的,迟早会重拾升势,恢复牛市的本来面目。
不主张空仓操作
主持人:在我周围的投资人里面,空仓的人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5.30”暴跌之后,就有人空仓了,第二次暴跌之后又有人空仓了,最近又一批人空仓了。这次空仓的人就是不看好加息对股市带来的影响。资金也在观察、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进入场内。您认为要等到什么候进场?
方泉:空仓之后等待时机,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不管什么样的因素导致的时机,一定是认为股市他能承受的点位才会介入。加息之后无论多深的跌幅都是一个介入时机。
上周访谈的时候,您问目前市道下最安全的操作决策是什么?你说是不是持币、不持股。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从安全角度讲当然应该是持币,这样最安全。但是最安全并不是最有效、最理性的,我从来不主张空仓。
因为趋势是向上的牛市,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强的做波段的能力或者选时的能力。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腾出一部分资金,来等自己的目标投资品种跌倒自己认为合理的价位,及时介入是最好的选择。
我认为现在要看一二线的蓝筹股,有大批的蓝筹股已经跌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假如你认为现在这个市场还是牛市,现在就是低迷介入的时机,因为市场重拾升势的时候,市场一定会放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你一定要高于目前成本10%、20%来选到你的目标投资品。在加息背景下、低迷背景下,我建议长线投资者还要把握机会,至少半仓介入你看好的,有价值支撑的股票。一旦出现反转势头赶紧追击。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了加息和取消利息税的政策,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到其它哪些呢?
方泉:要对上市公司的中报做一些研究,因为这是看行情的重要指标。更长期来看,还要看中报过后,大概在8月中下旬,接近9月底的时点上有没有新的政策?比如说股指期货、券商融资融券,但是这些是我们把握不了的,所以目前还是以中报为主。
机构判断:牛市依旧
主持人:机构对股市有什么样的判断?
方泉:上周末我打电话给基金聊天的时候说,基金有分歧,80%的仓位有,50、60%有,60、70%的多一些。因为他们在这轮股票没有太多的跌幅,所以他们持股也比较踏实,无疑把仓位减得很低,他们选股标准基本还是看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如果他们的目标股票出现比较大的跌幅,会坚决介入。这是操作态势。
上周末为止,基金的情况还是净申购,尽管净申购的量较市场上涨时有所减少,但是性质没有改变。就是我们现在场内投资者,经过这轮调整,一部分人看到专业理财的优势,另外上周五四只新股发行,一级市场资金超过2万亿的情况看,显然有二级市场资金转到一级市场参与申购,这是可变的因素。一旦市场重拾升势的时候,他们会毫无疑问会回到二级市场来。所以大家没有必要怀疑现在这个市场是不是牛市,这个市场肯定是牛市。
主持人:谢谢方老师和我们分享他的经验,谢谢方老师!
方泉: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