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量”咋啦

(2007-07-13 09:52:26)
分类: 谈股论市
 

“地量”咋啦

方泉

    周三沪市成交金额635.89亿元,这是自2月13日630.91亿元以来的新低。而这期间沪市的日成交金额大多在1500亿元以上,并且最高时达到2757亿元。从630亿元的日成交金额到2500多亿的日成交金额,大概是两个半月的时间,这期间沪综指从2800点几无回调地冲上4200多点。

    现在看来,5月30日的确是个深刻的拐点,5月30日沪综指暴跌281点,成交金额达2757亿元!——典型的扭转趋势的高位放量暴跌,也是危险的放量。这之后沪指两次反复,尽管有三个交易晶放出2000亿元以上的成交金额,但成交金额日渐萎缩,缩到了平均不足过去两个半月内日成交金额一半的地步。大盘两次探底后有整固企稳态势,但如此低迷的成交金额还是反映出人气的沉迷涣散,也即投资信心仍未恢复。看空3000点者自然有理由认为“地量之后还有地价”,所谓“地价”是放出足够量之后才能确认的“底部”,持股惜售和持币不买很难使做空能量充分释放——但这依然是基于过去经验的“老黄历”,依然是没有考虑进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新因素的“经验之谈”。

    粗算这一年又八个月的牛市轨迹,爆发性上升的阶段大体从2006年10月算起,大盘蓝筹股平均上涨100%激发出市场人气,带动出增量资金滚滚涌入。从1700点涨到4335点,应该说主要是各类增量资金的强力推动,可谓“一鼓作气”!5月30日的“政策”打压其实是提早遏制了上冲的势头,是在“一鼓作气”即要自行转入“再而衰”阶段期间的“多此一举”。因为凭5月30日以后供求关系的变化就足以使大市以“软着陆”的方式调整下来。而调整下来之后自然会伴随增量资金入市的衰减和成交金额的锐减,也就是说过急过猛上涨之后本来就该有“再而衰”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成交金额越过2000亿元的现象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缩到1000亿元以下,如果再加上深市一般情形时的500亿元,沪市股市日成交金额达到总流通市值3%上下已经算是很活跃了,也即我们所谓“流动力”是足够充分了。因而笔者认为,以635亿的“地量”来确定大盘还要跌出个“地价”多少有些牵强。至少还要考虑进交易成本上升引致的操作厌恶,毕竟涨了一倍的印花税每天都在真真切切地抽走资金。而进出一轮要付1%的交易成本也的确是“全球之最”——让投资者心理上总觉得被趁机“算计”了一把。尽管出台严格限制国有股减持数量的长期重大利好政策,市场还是很难从印花税上调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便缩量,缩得看多者也加入观望的行列。就“地量之后是地价”的“老黄历”而言,是否也可以说如此“地量”之际的股价——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之外的多数股票的股价已经是“地价”了?

    六月份CPI的数据就要公布了,下调存款利息税——比如从20%降到5%在所难免,而加息也是必要的。待这两项利空释放出来,或许市场会“放量”下跌一次,但又能放出多大量呢?无论如何,中报业绩整体上好会起到价值支撑作用,近日银行股、地产股和中石化的“绝地反击”已经昭示出大盘企稳的迹象。管他“地量”与否,有价值支撑的股票一定会在大盘迟早转强后让我们收获丰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满仓待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