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社记者观点不代表新华社观点

(2006-12-07 09:20:53)
分类: 谈股论市

新华社记者观点不代表新华社观点

方泉

昨晚不断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新华社发文章了”,说“新华社给股市泼冷水”,说“新华社还批评了证监会”,说“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召开之际发这样的文章是否上边的意思”……

笔者立即上网查到这篇属名的“新华社记者谢登科”的文章。咱当记者的都知道,大凡属名文章都是文责自负的,一个记者不论他是“新华社”还是怀柔社的,人家公开发表点儿言论是完全符合宪法所谓“出版自由”的。尽管言论所指的领域未必是自己熟悉或“跑口”的,也有权利大放厥辞一番,当然在股市热火朝天之际发出些“唯我独醒”的言论肯定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细读谢记者的文章,发现说得特在理,只是这理无论2000点时说还是1000点甚至再涨到3000点时说都可以。比如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绝不会只涨不跌,只跌不涨”,比如说“指数飞涨之间透出的数字变化并不能必然地说明资本市场的内在质量已取得了根本性提升”,再比如“股指的上涨不能等同于股市行情的上涨”(这话有点儿专业啦,引者注),再比如被理解为指向中国证监会的话“作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对行的把握不能只看一时一处的涨跌而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作为书面语言挺虎人的,可你随便到一个营业部随便向一个股民问询,他要是说不出这样的观点,方泉就输你100股工行。

比较有“刺”的是说管理者“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这话是要负责任的。上周末尚主席、屠副主席及几位主任都在媒体上发表了对发展证券市场的最新看法,我怎么没看出“得意忘形”。相反却看到中国证券市场必将稳定发展的理性判断,而且是源于市场现实的判断。

记者一般是以报道新闻为主的,记者一般是不发表什么言论的,大若“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新闻单位,即使要发言论,也都由专门的评论部评论员来写。想必谢记者的言论是不代表“新华社”的。但在中国这地界,狐假虎威的事情和对狐假虎威的误解比比皆是,难怪笔者的那些打电话来的朋友都说“新华社发文章给股市泼冷水啦”。我想这是“抬举”人家谢记者了。当然这些朋友如此重视谢记者的文章还因为股市正处于冲高回落的敏感之际,朋友们按十几年来形成的“政策市”思维定式,疑心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上边”有意让股市降温——即使是这样,我们这个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股市也是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但股市中投资人心理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股市本身的运行,果真有大多的投资人认为谢记者的文章是代表新华社代表“上边”的意思,那么股市也会应声而跌。

不过作为同行,笔者还是厚着脸皮劝一下谢记者,发关于股市的言论时别再特别明咱是“新华社记者”,为股市规范发展计,为可能产生误解的投资者计,为自己对自己言论负责计。

行文至此,笔者上网一搜“谢登科”的名子,发现谢记者在今年510日、530日和68日曾发表过与这回观点类似的“言论”——那也是股市如火如荼上涨的时候。幸亏我周围的朋友没有看到或没有听信谢记者的言论,否则从1600点到2100点他们得少赚多少钱?

昨晚不断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新华社发文章了”,说“新华社给股市泼冷水”,说“新华社还批评了证监会”,说“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召开之际发这样的文章是否上边的意思”……

笔者立即上网查到这篇属名的“新华社记者谢登科”的文章。咱当记者的都知道,大凡属名文章都是文责自负的,一个记者不论他是“新华社”还是怀柔社的,人家公开发表点儿言论是完全符合宪法所谓“出版自由”的。尽管言论所指的领域未必是自己熟悉或“跑口”的,也有权利大放厥辞一番,当然在股市热火朝天之际发出些“唯我独醒”的言论肯定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细读谢记者的文章,发现说得特在理,只是这理无论2000点时说还是1000点甚至再涨到3000点时说都可以。比如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绝不会只涨不跌,只跌不涨”,比如说“指数飞涨之间透出的数字变化并不能必然地说明资本市场的内在质量已取得了根本性提升”,再比如“股指的上涨不能等同于股市行情的上涨”(这话有点儿专业啦,引者注),再比如被理解为指向中国证监会的话“作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对行的把握不能只看一时一处的涨跌而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作为书面语言挺虎人的,可你随便到一个营业部随便向一个股民问询,他要是说不出这样的观点,方泉就输你100股工行。

比较有“刺”的是说管理者“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这话是要负责任的。上周末尚主席、屠副主席及几位主任都在媒体上发表了对发展证券市场的最新看法,我怎么没看出“得意忘形”。相反却看到中国证券市场必将稳定发展的理性判断,而且是源于市场现实的判断。

记者一般是以报道新闻为主的,记者一般是不发表什么言论的,大若“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新闻单位,即使要发言论,也都由专门的评论部评论员来写。想必谢记者的言论是不代表“新华社”的。但在中国这地界,狐假虎威的事情和对狐假虎威的误解比比皆是,难怪笔者的那些打电话来的朋友都说“新华社发文章给股市泼冷水啦”。我想这是“抬举”人家谢记者了。当然这些朋友如此重视谢记者的文章还因为股市正处于冲高回落的敏感之际,朋友们按十几年来形成的“政策市”思维定式,疑心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上边”有意让股市降温——即使是这样,我们这个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股市也是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但股市中投资人心理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股市本身的运行,果真有大多的投资人认为谢记者的文章是代表新华社代表“上边”的意思,那么股市也会应声而跌。

不过作为同行,笔者还是厚着脸皮劝一下谢记者,发关于股市的言论时别再特别明咱是“新华社记者”,为股市规范发展计,为可能产生误解的投资者计,为自己对自己言论负责计。

行文至此,笔者上网一搜“谢登科”的名子,发现谢记者在今年510日、530日和68日曾发表过与这回观点类似的“言论”——那也是股市如火如荼上涨的时候。幸亏我周围的朋友没有看到或没有听信谢记者的言论,否则从1600点到2100点他们得少赚多少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确定性投资
后一篇:有饭大家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