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办的称谓
方泉
2003年初冬,《证券市场周刊》主办“全流通”问题研讨会,请李小雪、李青原参加。会后酒桌上,《中国证券报》的卫保川冲我说:“你小子太没礼貌,张口‘青原’闭口‘小雪’的,不说人家都是证监会高官,就凭人家长你十来岁,你也得客气客气呀!”我愕然,随后一笑。他不知道,这是联办的风格。
刚到联办时我也不适应,怎么联办内部不论职位大小一概是直呼其名或只呼名字中的后两个字,反倒大伙儿习惯地叫司机队队长魏忠献为“魏总”。甚至于对联办经常与之打交道的一些体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的官员也习惯地直呼其名,像称当时体改委宏观司金融处处长李小雪为“小雪”,称当时人民银行下属中国证券交易报价中心主任屠光绍为“光绍”,称当时财政部国债司副司长高坚为“高坚”。这样“没大没小”的称呼可能与联办主要领导都是“海归”知识分子有关。
1992年9月中国证监会成立,联办2/3的员工并入中国证监会,昔日同事一下子冒出了一大批主任、处长的官职,但与他们打交道时还是改不了直呼其名,你叫高西庆“高主席”,他会瞪着眼怀疑你有什么私事相托,你叫庄穆“庄主任”他会说你“装孙子”。以至于跟没在联办工作过的证监会的第一批官员打交道时,也呼不出他们的官位,比如见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还称“老范”,见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时还称“云东”……当然,如此“没大没小”既不说明不尊敬人家,也不说明与人家有什么特殊的私谊。
联办的称谓随便,可联办的着装却很讲究。这可能与联办经常不断地总与外宾接触有关。大概是1992年初,我和宋丽萍去体改委与当时的体改委宏观司副司长朱利一起会见日本的什么客人,宋丽萍在日本留学并工作过,她严肃地告诉我以后见外宾不能穿T恤衫。开始心里不服,可在会见现场人家都正正经经职业装,只有我一件白色T恤很是尴尬,很是“各色”。于是当晚回家就翻出结婚时穿过一次的那套80多元的西服,再寻个“易拉得”的领带,上班时也“人五人六”的了。
其实联办平时并不是那么严格地要求着装,但在正式场合却要求很严。1992年底,联办STAQ成立两周年庆典在王府饭店举行,要求所有男员工必须打领结,骨干人员还得穿燕尾服。方泉平生就用过一次的一副廉价领结,就是那个时候买的。讲究确实有讲究的效果,那天的场面非常气派,而联办几十名男员工一概西服领结的形象实在是特别“提气”。
应该说在十五年前资本市场创建早期,联办和联办人着实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洋风气”,却没有现今“海归”汹涌中的一些教条和造作。至少这帮人在发言或谈话时不是那么频率很多地冒出一些英文单词。可能是因为王波明、高西庆、王巍们这批“老海归”在出国留学前多数都下过乡,当过工人或当过兵吧。或许这也叫“中体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