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息后为什么还涨

(2006-08-28 08:42:13)
分类: 谈股论市

加息后为什么还涨

方泉

上周末去峨眉山脚下参加中信建投的秋季策略报告会,近百名参会者多是基金经理和其他机构投资人的代表。在非正式场合的广泛交流中,大家集中讨论的话题是刚刚宣布的加息会对大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多数人的观点是大盘一定会大幅下跌,在当下胶着市道和1600点的敏感位置需要一股外力让指数下调到位;个别人还认为,为抑制宏观经济过势,决策当局终于动用加息这种强力手段了,而若抑制过热的手段不能明显奏效,还会继续加息即新一轮加息周期开始。如此指数便不是调整50点或100点的事了,可能是刚刚走出来的牛市行情就此反转。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些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的基金经理,按他们熟识的传统的金融理论判断,加息当然是利空于股市的,加息周期出现,股市当然会走熊。这中间的一些人还改签了机票,取消后两天的公司调研活动,提早赶回去盯周一的盘面。

周一一开盘,沪指果真较前一个交易日大跌了35点,但抛压并不大。很快指数回升,收盘居然比前一个交易日还高出3个点。加息这个被那么多人视作猛于虎的利空消息居然这么快就被消化,而且才报出121亿元的成交金额。实在值得反思,尤其是值得学富五车的机构投资人反思。

理论上讲,加息会减弱投资人投资股票的意愿,同时使上市公司提高财务成本,无疑是利空于股市的。但这是大而话之的趋势性影响,某个阶段内的股市走势,更直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供求关系。据中信建投相关研究报告的统计,今年余下4个多月的供求关系大体平衡,并且供资量还略高于供股量。供股方面,从过去三个月IPO分布情况看,月均200亿元,而大市进入缓升期后IPO节奏会放缓,以每月中小型公司首发50亿元算,再加上工行将筹500亿元,年内的IPO总量不会超过800亿元;过去3个月里,上市公司的再度融资额为242.5亿元,目前128家提交再融资预案的公司,计划募集1000亿元,考虑到审批者程序和节奏等因素,年内能完成再融资的总额也就300亿元;“小非”解禁的实际情况因中信证券的平稳渡过而远非想象的那么恐怖。8月至12月得以解禁的“小非”总额为800亿元,以实际50%计,“小非”解禁的资金需求为800亿元。由此推断,年内供股所需资金大体为1500亿元。

而年内的供资情况却相对乐观。上半年的火爆行情使公募基金迅速募集了近1340亿元,考虑到行情滞涨因素,余下4个多月新募基金的金额也会达到600亿元;保监会领导透露了可能加大保险资金投资股票比例的消息,即使不加大,目前保险机构投资股票的金额才434亿多,占其总资产的2.51%,投资基金的金额才782亿多,占其总资产的4.51%--按股票上限5%,基金上限7%的比例计算,保险机构年内的新增资金可达800亿元;QFII又新增了约20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以及私募基金和券商自营资金的随机放量……年内可投入股市的资金在1600亿元以上。

机械地判断供股和供资的关系也会象判断加息的利空作用一样,脱不去书呆子气。其实,供求关系反映的是供股者与供资者之间的博弈,你涨得过快过猛,供股便过急过大;而你供股过急过大,供求就会锐减;但也可能你越涨,“小非”的流通量会越少,供资也越多:供求关系博弈的背后也是信心或心理的博弈。博弈的结果便是参与各方都跟指数较劲,有必要太把指数当回事吗?能不能少些讨论什么利空或利好对指数的影响,而多些讨论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更有价值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