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甘肃:中国的“枢纽省”
黄土高原区:甘肃的核心地带
在甘肃有一大片区域属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区占全省面积的24.9%。黄土高原区对甘肃的意义,不仅是滋养了省会城市这么简单。这片区域也是甘肃文化的核心区。在远古时期,以农立国的周人在陇东的黄土大塬上,大力发展农耕文明,迈出了由发展到壮大的最关键一步,奠定了八百年立国的基业,也奠定了甘肃甚至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基础。
- 庆阳大塬 周王朝奠基于此
摄影/田捷砚 等
谈到黄土高原人们往往会想到陕北,实际上甘肃东部也是重要的黄土高原分布区,这里有着世界上黄土最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塬。更重要的是:这片黄土,对黄河流域农耕文明起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这里的大塬上,周人迈出了从发展到壮大的最关键一步。
- 永登薛家湾:世代会“算命”
撰文/大朋鸟 摄影/陈团结 等
纵观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很难再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族群——他们居住的薛家湾距兰州城区仅约一百公里,但过着闭塞孤独的生活,甚至鲜与外界通婚。更不同寻常的是,他们世代以占卜算命为业,早年更是以此为谋生手段,四处流浪,堪称“中国的吉卜赛人”。至今,其身份来源仍有种种谜团,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本文作者不远千里来到被“沙沟”所环绕的薛家湾,为您讲述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特殊族群。
- 兰州牛肉面:一座城,一碗面
撰文/王飞 摄影/李大伟 等
“到了兰州没有吃兰州牛肉面,就相当于没到兰州”,这句话其实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兰州牛肉面确实是理解这个城市最好的媒介。兰州是一个可以被“闻到”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牛肉面的香气,因为有了牛肉面,兰州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当兰州牛肉面离开兰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它的味道也变得“入乡随俗”,而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它的喜爱,以及它简单、地道的本色,一如兰州这座城市。
- 定西马铃薯 “小洋芋”有“大名堂”
如果要评选2015年末和2016年开年世界上最火的农作物,那马铃薯很可能榜上有名。一部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在风靡全球的同时,也让无数人对马铃薯产生了兴趣。那么你是否知道,在我国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市(州)是在哪里呢?答案是甘肃定西。而且不仅产量大,定西出产的马铃薯个大质优,不仅在甘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也是备受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青睐的食品货源,甚至还被开发用作工业原料。
- 天水花牛苹果中国的“蛇果”?
撰文/孙翀 摄影/杜雨林
甘肃天水市的麦积区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也是“花牛苹果”的故乡。由于外形与产自美国的红蛇果类似,花牛苹果一度被人认为可以与红蛇果画上等号。而近年来,地产界名人潘石屹为自己的家乡天水代言的“潘苹果”品牌,又再次把花牛苹果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 永登苦水玫瑰
“丑”玫瑰也有春天 撰文/孙翀
人们或许都听说过香水百合,不过却鲜有人知道苦水玫瑰。与市面上象征着爱情的“玫瑰”相比,苦水玫瑰既没有优雅的外形,也没有浪漫的名字。然而,它却凭借着自己独特的香型和优质的玫瑰精油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打开了一片天,向我们证明:即便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内涵依然很重要。
陇南山地 甘肃最湿润的地方
陇南山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北接陇中黄土高原,西临甘南高原。这里山高谷深,植被葱郁,颠覆了人们对甘肃的传统认识。几大地貌单元的交融汇合,两大山脉的碰撞聚合,两大水系的交织缠绕,注定了这里具有与众不同的山川大势,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陇南的山势起伏得当,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 陇南
这里走出了秦帝国
撰文/聂作平 摄影/赵广田 等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市,气候温润、物产丰富、宜农宜牧,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年前,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来到这里繁衍生息,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礼县一带。在陇南发迹的秦人走向关中平原,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横扫六国的秦帝国。
- 甘肃东部石窟群 它们是古代最先锋的“时尚产品”
撰文/金夫 摄影/吴健 等
相比河西走廊石窟群的名气,甘肃东部石窟群总体显得低调多了,但它们其实也有着令人惊讶的不朽成就,尤其是在造像雕塑上。而在本文作者看来,其实甘肃东部石窟群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秘密——它们是当时最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产物,也是绵延千年的“时尚艺术”。
- 甘肃祁山 最后的“三国大戏”在这里上演!
撰文/霍震波 摄影/张承荣 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后来被小说家演绎为“六出祁山”。现实中的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部地区的祁山镇附近。祁山所扼守的陇西古道,是蜀地通往关中和陇西地区的五条通道之一。诸葛亮北伐,首选的路径就是这条贯穿今甘肃天水地区的通道。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起,众多将相谋士纷纷登场,在这里比拼地理知识,施展军事谋略,演绎了一出又一出斗智斗勇的传奇大戏。
- 甘肃龙井 阴平古道茶飘香
撰文/陈首任 摄影/刘二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叶发源于西南川蜀之地,后来传播至江南、福建一带,遂大行于世。陆羽还称赞说,茶叶是“南方之嘉木”。西北原不产茶,但因缘际会、天时地利,“南方之嘉木”也自南而北,在陇南扎下了根。龙井茶原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因其色香味形的“四绝”而名满天下,是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茶在杭州之外也有种植,并被通称为“龙井”。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甘肃文县成功栽培出龙井绿茶。这里气候湿润,降水充足,土壤也适宜龙井种植。唐宋以来的茶马古道,已经成就了种茶之道。
- 武都油橄榄
漂洋过海来“安家” 撰文/孙翀 摄影/杜雨林
在中国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橄榄油,其生产原料是一种原生于地中海沿岸的植物——油橄榄。因此,人们在购买橄榄油时,通常都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传统橄榄油生产国的产品。实际上,油橄榄早已在我国扎根,位于甘肃东南部的陇南,就是最主要的种植区。
- 甘肃岷归 陇南深山出良药
撰文/敬一兵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中药学中素有“十方九归”之说。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地处定西、天水、甘南和陇南几何中心的岷县是当归的传统道地产地,这里出产的当归品质上乘,早在公元6世纪便成为朝贡珍品。如今,岷县当归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中国出口的当归,90%以上是岷归。
甘南藏族自治州:迈向青藏高原的脚步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人的两只脚,一只脚(玛曲)向前迈出,接近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另一只脚(舟曲)却还留在甘肃的东南。在这里,中原农耕文明从甘南奔向高原的脚步一停就是千年,直到元朝才彻底改变。
- 青藏高原东北缘山地:自然区划的交会之所是珍稀鸟兽的隐秘家园
撰文/李林夏 摄影/方昀 等
在中国自然区划地图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恰好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区域。西秦岭与岷山在这里会合,勾画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的山地地貌。这里栖息着斑尾榛鸡、血雉、四川林鸮乃至大熊猫等珍稀鸟兽,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为它们营造出适宜各自生活、繁衍所需的乐土家园。
- 河曲马 草原的馈赠
摄影/卡召加
河曲马(藏语“玛珂吉朗”),与伊犁马、蒙古马,并称为中国三大马种。2011年不丹国王旺楚克的婚礼上,国王的坐骑就是特地从中国空运过去的河曲马。河曲马的世界声誉、它在藏文化之中的特殊地位可见一斑。本文作者龙仁青曾长期在河曲草原驻足、体验、生活,与河曲马难舍难分。他将在本文为读者呈现河曲草原的优良特产——河曲马。
- 郎木寺 甘南藏了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
因为一位西方传教士撰写的一本《西藏的地平线》,郎木寺这个甘南小镇开始名扬海外,让世人惊叹甘南也有这样一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它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天堂,古道的交会口,也是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之地……
文章详情请见2016.02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甘肃专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