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帕米尔 《中国国家地理》2010.07封面故事

标签:
旅游中国国家地理高原帕米尔葱岭马可波罗杂谈 |
终于,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那一片陌生而又亲切的土地——帕米尔。
矗立于欧亚大陆中心偏南的帕米尔高原,恰似亚洲的心脏,将亚洲大陆分割成东亚、南亚、西亚和北亚几个地区。帕米尔是中国辽阔国境最西部的一个高原,她很早就进入了中国的版图,古时称为葱岭、舂山、极疑山、波谜罗、帕密尔、白弥尔、巴马等等,是我们最熟悉的西域地名之一。但现在她的大部分位于国境之外,分属于几个不同的国家,成为我们了解最少的一个地区。
帕米尔在中亚提供了一条条隐秘而坚韧的通道,让各地声气相通,是亚洲各地区相互交通的大十字路口。这些道路里,有中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走过的丝绸之路;有历代西行求法的高僧法显、宋云、玄奘、慧超跋涉过的瓦罕走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19世纪的西方探险家们也是从这里穿越来到中国。
要在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里,挑选出一张图片来代表帕米尔,颇费周折。第一张是喀拉库勒湖畔的湿地,这片被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峰环绕的湖泊湿地如一块五色翡翠——夏天,充沛的冰川融水汇聚于此,芳草萋萋,开满野花,牛羊徜徉,与周围干旱而粗粝的高原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张是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它们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主要活动于起伏的高山缓坡和开阔的山谷地带。它们并没有特定的活动区域,而会在不同的山谷中穿梭,寻找安静而草料丰富的地方。第三张为罕萨王宫巴勒提特堡。罕萨是今天中巴公路(古丝绸之路南下支线)上的一座小镇,这座建在海拔2600米处原址上的房子,由历代君主们按家族规模增长、政治需求和个人喜好不断地建起碉楼、露台、楼阁,并最终在150年前出现了目前宏伟壮观的堡垒外墙。罕萨王宫的主体结构内部和外观都有浓郁的藏式风格,绰约有布达拉宫的风姿。
马可波罗羊和王宫都是帕米尔高原独特的生物和人文景观,但似乎喀拉库勒湖畔的湿地更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高原上的湿地美景便成了我们本期的封面。另外,特别策划专题之外的心形景观图片也饶有趣味,这是斐济维提岛沿海的卢阿岛上的一处景观。我们所熟悉的海洋、岛屿、礁石等景观,如果换个角度从空中打量,你会发现,这处被自然之手描绘而成的“心形”景观,在彩色海水的映衬下,美丽异常。
2010.07目录——
特别策划
帕米尔
帕米尔 群山的“玫瑰结”
撰文/萧春雷 摄影/李翔 等
矗立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周围延伸出五大山系:东北的天山山脉,东南的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南的兴都库什山脉,地理学家称之为帕米尔山结。
帕米尔的山和水 中国西极的“重瓣莲花”
撰文/刘湘晨
这是一座壮丽而特殊的高原—它是丝绸之路的通道,五个巨大的山系却在这里打成了“结”,它伫立于亚洲中心的干旱区,却被称为“万水之源”;它遍布高寒荒漠,但又是牧人们的桃花源;它被诗人赞叹为盛开在大地上的重瓣莲花。
被国界分割的原野—马可波罗羊历险记
撰文/George B. Schaller 摄影/Beth Wald 翻译/吴穷
在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四国交界之处的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被人类的贫穷、仇恨、贪婪和无知所驱赶,不断地逃往海拔更高的无人之地,或者无处可逃。
建在葱岭古道上的新路 中巴公路(中国段)
撰文/钟言
穿越帕米尔的喀喇昆仑公路,因高海拔和修筑的艰辛,被称为世界公路建筑史上的奇迹。实际上,自古以来,帕米尔高原就是一片写满了交流史的土地。
穿越高山大河 中巴公路(巴基斯坦段)
撰文/马丽华 摄影/张超音 等
中巴公路所经过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三大山脉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在此纠结;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在这里,中巴公路与丝绸之路南下支线大致重合,就像是古今叠加,时空连通,行走其上,与历史时相谋面,犹似“穿越”。
腾格里沙漠 生命如此多娇
撰文/陈旭 摄影/陈旭 等
腾格里沙漠,雄踞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东南部,面积3.8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四大沙漠。也是许多鸟类和走兽的栖息地,人类和万物共同在这里完成着生命的繁衍。
穿越陕甘的百年邂逅
撰文/李炬 摄影/索尔比 李炬
在中国近代科学探险史上,美国人克拉克率领的探险队“功劳”并不卓著。但是,他们在1908-1909年间“穿越陕甘”的综合考察中,不仅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还留下了黄土高原腹地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影像。
地球“心”景观:最无意的自然之美
撰文·供图/秦昭
人们熟悉的湖泊、湿地、岛屿、礁石、森林等景观,如果换个角度从空中打量会怎样?旅加作者秦昭从这些被自然之手描绘而成的“心形”景观里,发现了它们别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