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撰文/萧春雷
从北纬23度的广州,到北纬53度的漠河,中国的春天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跨越30个纬度、长达3300多公里的远征。这是生命版图的扩展,一场由南海岸向北方大陆的长途奔跑,一次对地理植被面貌的重新描绘。她像赤足奔跑的孩子,翻过南岭,跨过长江、黄河、长城,来到黑龙江边。在越来越高的纬度上,春色次第展开。她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
寻找春天的自然密码
撰文/望南
春的脚步总是悄然而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上的春天都是何时来到的?这三个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海拔高度各异的大区域,春天的景色究竟有多大差异?我们从上海到拉萨选择了11个有特点的地方,与读者分享寻春之旅。
春之俗 民之心:万物复苏中人的狂欢
撰文/萧放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回大地的时候,我们欢呼雀跃,我们以各种习俗仪式迎接并拥抱春天,我们享受着富有寓意及应节的春天美食,我们来到郊野,欣赏桃红柳绿。春天的中国人是感性的,春季的习俗生活五彩斑斓。
从伦敦到上海:地图上的世博会
撰文/贾玉川 供图/谭兆璋
伦敦、纽约、巴黎、维也纳这些赫赫有名的国际名城都曾举办过世博会,那时的它们会是什么样子的,世博会又给它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香港地图收藏家谭兆璋手里的古地图,记录了这些城市在几十年前乃至数百年前的模样。
冰岛火山:使整个欧洲陷入混乱
撰文/吕炎
4月14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云乘着北风飘散向欧洲大陆,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陷入了全面禁飞的尴尬局面。冰岛,这个人口30万的蕞尔小国,又惹了大麻烦。
“震”经玉树
撰文/龙引
2010年4月14日将成为中国人记忆里抹不掉的日子。这一天清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玉树县人口密度最大的结古镇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玉树是个怎样的地方?这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本刊采访了相关专家,试图找到解答。
结古:震不垮的艺术之乡
撰文/龙仁青 摄影/李保明 等
结古镇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和玉树县县府所在地,这里曾经商贾云集,旅人成群,浓缩和凸现了康巴地区多元文化杂呈的特质。今天,这座高原小镇,依然氤氲在一片绮丽的文化磁场中,众多的艺术家似乎以一种隐居的方式聚集在这里。
寻找玉树女孩朵朵
撰文/唐韵
朵朵是玉树县结隆乡的一个藏族女孩,本文作者与她有着十多年的缘分,地震后与朵朵失去了联系,她只身进入玉树,寻找朵朵。
我的“帕玉树”兄弟们
撰文/田犎
作者是保护国际组织在玉树措池村的项目负责人,为此,他有机会深入玉树,了解这片土地,熟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当地震发生后,刚放下手头工作忙于照料新生女儿的他马上投入到组织志愿者筹集救灾物资的工作中,同时为我们写下这篇追念的文章。
大地涅槃,汶川震前震后航拍
撰文/余茂智 摄影/田捷砚
2010年5月,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以一组图文报道来作为对受灾深重的川西北的纪念。在今昔图文的对比中,让昨日重现,让震区的今天被更多人了解,并最终希冀明天。
雾山灵雨:震后两年看绵阳
撰文/向阳
在大地震过去两年之后,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开始变得平静,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村民,正忙着在库区旁边的山坡上搭建整齐漂亮的砖木结构的吊脚楼。而震区那些受损的地质景观也在恢复昔日的美丽。
石玉平:内蒙古三栖摄影家
撰文/喻尘
在内蒙古艺术界,石玉平是尽人皆知的名人。他酷爱摄影、绘画和诗词,在这三方面均有着深厚的造诣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