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中国国家地理印度火车摄影图片旅游 |
摄影/范毅波
细究起来,印度还是亚洲最早有火车的国家,与“三蹦子”(三轮摩托车)、人力车、有轨电车齐名,都属于有印度特色的交通工具。印度人常说,英国人给他们留下了三样东西:英语、议会和铁路,它们是印度开放与发展的基石,印度人常以此为傲。
时至今日,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铁路王国,高中低档列车一应俱全。不过,由于年久失修,火车脱轨、碰撞事故经常发生,所以坐印度火车还要有点胆子才行。
【超级“蜗牛”车】
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系统,印度铁路每天的客运量竟然有上千万,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印度的火车大都慢悠悠的,有时还能看见印度人“挂”满车厢的火爆场景,幸好我还不曾有这样“恐怖”的经历。
到达印度第一天,就去德里火车站买票。让人头疼的是,印度人买票不排队,大家扎堆在窗口挤来挤去,眼见着发车的时间快到了票才到手。一路狂奔到站台,却看见乘客正排着长龙慢慢吞吞地上车。一打听才知道,印度火车不准点发车是家常便饭,晚一两个小时都属正常现象。
【大话实名制】
印度的火车票也与中国的大相径庭,更像我们的飞机票。乘客的姓名、性别、年龄、证件号码统统要登记,甚至饮食习惯都要填写,说明是素食还是非素食。
上车前,乘客还要查看贴在车厢前的一张张大纸,有点像高考后查看分数榜,“榜”上打印着乘客的个人信息。要从这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那还是相当考验眼力和耐力的。火车行驶途中,还有查票人员逐个核对,发现可疑人员便会详细盘查。
实名制虽然麻烦,可在印度车站,人们看不到票贩子,保证了买票的公平。借助这些信息,铁路部门也能更好地掌握乘客动向,这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车厢万花筒】
印度火车分为空调车和非空调车。在暴热的印度,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尝试非空调火车。这种车票价格便宜得不可思议,几块钱人民币能坐上好几个钟头。而后果就是,非常拥挤和吵闹,车厢环境也比较差。
坐非空调车,行李架是最好的座位,你可以把自己放平了舒服地躺着。于是,乘客们斗智斗勇、各显神通,对行李架的争夺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争抢不到的,最后只好乐呵呵地挤在下面。
神奇的是,印度人极喜欢在车厢里放音乐,而且是整晚整晚用手机大声播放。对我来说,欢快的印度音乐此时极度刺激神经,而印度人却都能在响亮的音乐声中安然入睡。
【自由火车站】
清晨,火车途经一座乡村小车站,我实在是被它的简陋震惊了。一个站台外加水泥石墩,就是车站候车处的全部,一抬腿就能走出车站、奔向田野。
在印度,大城市的火车站,同样没有检票一说。车站都是大门洞开,任何人都能随意出入,所以总是人山人海、乱七八糟。奇特的是,这样的车站竟然还卖接送客人的站台票,而且真有不少人排队购买。印度人的守法与自觉,同样让人心生敬意。(责任编辑/熊剑辉)
* 摄影师手记:
在印度火车上,总会遇见各种让你精神崩溃的小事。
从德里上车后,一只半透明的红色老鼠爬上了同伴的脖子,立即引发了一出“捕鼠记”。随着你乘车次数的增加,有机会见识颜色各异的老鼠后,慢慢你也就麻木了。
去孟买时,遇到一位在印度最大的塔塔公司工作的哥们儿。他对我的问题全都置之不理,却只顾着给我们讲塔塔公司多么牛、在塔塔工作多荣耀之类的话,唾沫星子飞溅了好几个钟头,俺基本快崩溃了。
此外,车厢里无数的小贩举着盆盆罐罐,兜售着各种小食品;同时厕所散发出的味道,混合着汗味、脚味……那真叫一个难忘。
遇到好客的印度人,他们则会慷慨地取出食物与你分享,同时拿出他们手机里的照片,给你讲家里的故事。漫长而闷热的旅途,从此便不再寂寞了。
*
范毅波,曾经周游五大洲,擅长旅行摄影,作品在多家媒体发表。代表作《波斯风》曾荣获新浪“ON THE WAY摄影大赛”优秀奖。
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图片故事栏目
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NG”到10658000,信息费8元/月(每天一条彩信)
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NG”到106580279,观看节目2元/条,包月8元/月(不含GPRS流量)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国家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