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779
  • 关注人气:13,9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时间的热带——《中国国家地理》20009年2月号

(2009-02-05 17:15:25)
标签:

杂谈

   没有时间的热带——《中国国家地理》20009年2月号

    撰文/单之蔷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卷首语

    当我刚刚进入马来西亚沙捞越的热带雨林时,我被热带的新奇所打动。摸摸脸颊,干燥粗糙的皮肤湿润而又光滑了,甚至在北京患的感冒和咳嗽也奇迹般地好了。
    雨林的一切吸引着我。华莱士所津津乐道的凤蝶,树叶的滴水尖,如枯叶、如树枝的拟态昆虫等让我目不暇接。
    但我很快就对雨林和热带失望了。

 

文明为何发端于温带而不是热带
    热带雨林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一个难解之谜,即树种的高度多样性,见不到一种树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沙捞越姆鲁山国家公园的雨林中,我看到了一棵树皮光滑、树叶三裂的树,我让向导帮我再找一棵,我的向导环顾四周,告诉我:“没有。”直到第二天,在另一处地方,向导指着一棵树,“这是你要找的那种树。”他告诉我。
    树种多样,相同的树很难见到,各种树木各自处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的在换叶、有的在开花、有的正处在常规的生长阶段。因此我们不可能在热带雨林中看到某种野果子成片地出现。也就是说在热带雨林中很难碰到几棵树上同时缀满成熟的果子。
    雨林中这种现象对人类文明有何意义?从食物匮乏这点看,热带雨林似乎不适合人类在其中生活。
    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动植物的驯化。有一本美国人写的很精彩的书《枪炮、病菌与钢铁》,西方文明为何能统治世界?这本书将其中的原因归结为西方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为那里的古人类提供了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而且这些动植物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小麦(食物)、猪(吃肉)、鸡(蛋和肉)、牛(耕地、运输)、马(骑、乘)、狗(报警)。我在沙捞越的热带雨林中看不到值得驯化的动物,更构不成一个完美的组合。植物呢?前面已经说过,雨林中的树木多种多样,有的结果实,有的则在开花、换叶。植物的果实没有规模效益,因此雨林中的古人很难形成收获的概念,也很难对某种植物产生深刻的印象,他们如何会产生驯化植物的想法呢?
    热带雨林中的古人也很难产生贮藏的概念。没有季节,食物出现的时机是均等的。没有必要贮藏,而且高温、多雨、潮湿的环境也很难贮藏。其实植物的驯化很可能与贮藏有关。比如在采集狩猎阶段的古人,妇女采集了一些植物的果实贮藏起来,有些洒落在地上的种子,第二年春天发芽出土了,并且随着夏天和秋天的来临开花结果了,目睹了这一过程的古人,很自然地会产生驯化该植物的行为。因此没有储藏行为的古人,很难进入驯化植物的阶段,但驯化就是农业文明的开端啊,所以人类的文明为什么产生在温带而不是热带,似乎也可以这样解释。


这里没有春花秋叶的概念
    热带没有年的概念,只有天,因为在这里周期性重复的只有昼夜的变化,没有四季的变化,没有春夏秋冬,春花、秋叶这样的概念都不会产生。大多数热带雨林中的树木没有年轮,热带雨林中的原住民也很难知道自己的年龄。
    ……
    从马来西亚沙捞越回来时,我们的衣服都放在托运的行李里了。而北京正是1月最寒冷的冬季。走下飞机,我身着一条速干单裤和单衣,我的同事王宁竟然是短袖T恤和短裤,当时气温是零下18摄氏度。
    但是我的心里并没有感到一丝寒意,我暗自高兴,我又可以感受冬天,感受季节了。
    我庆幸我生活在温带。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