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攀登希夏邦马:浪涛登山日记 揭密登山“美食”

(2008-09-28 15:39:03)
标签:

登山

探险

西藏

希夏邦马峰

中国国家地理

旅游

分类: 杂志社最新动态
以下是前方连线《浪涛登山日记(五):希夏邦马露真容》。

  9月25日 希夏邦马大本营 阴,晴

  昨夜下了一场小雪,风比较大,室外温度0度左右,室内也只有2度。这是我在大本营度过的第一个夜晚,这里海拔5000米,我开始有高原反应,心跳加快,而且一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

  这次我们有15名登山队员,20多名协作队员。这里还有100多头牦牛帮我们运送物资,70多个液化气罐就是它们驮上来的。今天,其他队员将从C1下到ABC(前进营地)。

  目前,登山学校的工作人员已经把从C1到C2的线路和营地修好。大家的状态都很好,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到C3(海拔7500米),这里也是这次攀登活动的最后一个营地,大家将从C3直接登顶。

  今天大本营的天气不太好,忽阴忽晴,早上的风力大概有四五级,此刻的风力有二三级。不过在这样的天气下,希夏邦马峰竟然隐隐约约露出了真容。壮观的山峰让人心情澎湃,真想马上这那一刻的景象跟大家分享。大本营这边有车,今天下午可能会乘车到寺龙,把照片发回北京。

  杨浪涛 希夏邦马峰大本营 9月25日13点20分报道

 

以下是前方连线《浪涛登山日记(六):揭秘登山“美食”》。

  9月26日 希夏邦马大本营 晴

  走出帐篷,迎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希夏邦马的十多座雪峰一览无余、异常壮丽。此时的温度也已升高到二十度,这样的天气对登山非常有利。我的高原反应——头晕、睡不好觉也完全消失,心情真是大好。

  今天是到达大本营的第三天,除了进行身体方面的适应外,我还了解了整个攀登的情况,阅读了很多希夏邦马的资料。大本营附近的这条河流,就是野博康加勒冰川的融水流下形成的。这一带属于枯岗日山脉,有五六座7000米以上的雪峰,攀登资源比较丰富,这里有很多海洋性化石,科考价值也比较大。我希望这次能够将考察这里的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与登山结合起来,也与以前的科考资料结合起来,呈现给大家比较鲜活的希夏邦马。

  很多人可能没有登山经验,会好奇登山队员到底吃些什么。其实,此次攀登希夏邦马峰,饮食方面要分三段:大本营、ABC(前进营地)和C1到C3,这三个地方的食物配给是不一样的。

  目前,大本营主要是留守人员,饮食方面也是最基本的食品。一般早上会吃馒头、牛奶等,中午会有米饭和两三个炒菜,晚上吃面条;ABC的饮食条件比较好,那里有5个厨师,正餐能够保证三菜一汤,甚至可能吃到西餐和火锅;C1到C3属于高山营地,厨师和大量的装备都上不去,那里一般配给的是高山食品,比如压缩蔬菜、维生素、巧克力、果冻、苹果和梨等,它们的特点是高能量,而且运送比较方便。那里如果可以烧水的话,就可以制作一些面食、米饭什么的,至少保证每天能吃到一顿热餐。

  昨天晚上,所有队友与协作队员已经从C1下到了ABC休整。我今天上午会出发前往ABC,全程有20多公里,其中10公里坐车,剩下的路程要徒步,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就能到达,与队友们汇合了。

  杨浪涛 希夏邦马峰大本营 9月26日10点报道

 

   希夏邦马峰是唯一一座全部在我国境内的8000米以上的山峰,也是人类征服的最后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2008年9月底至10月初,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组织了一支登山队踏上征程,展开攀登。期间,中国国家地理网将连线前方勇士,专访后方专家,为您带来精彩、及时、深度的专题报道:跨越希夏邦马

更多请见:中国国家地理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