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珍藏版”

(2006-06-21 09:54:17)
分类: 下期精彩内容预告

2006-7内容介绍:

中国国家地理7月号——“青藏铁路珍藏版”隆重推出

71,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藏铁路即将通车了。这条离天最近的铁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堪与都江堰、长城、三峡等工程相媲美的人类伟大的文明工程。对此人类的又一壮举,中国国家地理特别推出了精心制作的228页加厚版的“青藏铁路珍藏版”,它将同20036月号的“三峡专辑”一样,具有恒久的珍藏价值。

尽管目前已有许多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但是中国国家地理将以丰富的史料、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大型精美图片和众多的高科技绘制的地图以享读者。并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让我们全方位地重新认识青藏铁路。

 

看点之一:青藏、川藏线大PK

——执行总编亲自撰文,以独特的视觉、淋漓尽致地展示两条线路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大量震慑人心的航拍图片、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出一个你没有见到的青藏高原美景。

看点之二:塔尔寺_布达拉宫大PK

——青藏铁路的两端西宁与拉萨,一个有着唐卡、堆绣、酥油花三绝,一个是全世界佛教徒的圣地,在独家的图片比拼中,两大寺庙孰能胜出?

看点之三:中外豪华旅游列车大PK

——青藏铁路豪华观光列车即将登场,在中国的铁路史上这是一趟史无前例的列车,但是豪华旅游列车在世界上至少已行驶了上百年,在中外旅游列车的比较中,我们看尽豪华。

看点之四:高山病大揭密

——为什么在高原行车常常会爆胎?为什么普通人不能像藏羚羊那样在高原上率性奔跑?8000米海拔高度就是人类的死亡地带吗?高原病专家为你揭密。

看点之五:赠送3幅拉页大地图,让你走遍青藏、川藏全无忧。

 

 

青藏、川藏——珠联璧合

撰文/单之蔷

青藏铁路就要通车了,许多人将踏上前往西藏的路,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沿途会看到怎样的景观?这是人们所关心的.本文作者提出一个观点,要认识青藏线,最好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作者就是通过青藏线与川藏线的比较,来揭示青藏线的奥秘的。正像作者所言,青藏线和川藏线合起来,才能勾画出一个青藏高原的轮廓来。

 布达拉宫:活着的圣殿

撰文/于坚   摄影/卡志武 等

无数的宫殿死去了,成为废墟,或者成为博物馆,丧失了生命力。而布达拉宫继续活着,作为某种精神生活的载体,屹立于世界屋脊之上,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

米穷日寺的尼姑们

撰文/于 坚   摄影/马宏杰

“米穷日寺的尼姑,在山顶上修行;嗄丽寺的尼姑,在深山沟里放牧;朗古寺的尼姑,在佛堂里喝酒;惟有仓宫寺的尼姑,既有佛法的修行,又过世俗的生活。”谣谚是对拉萨四座尼姑寺特点的归纳。那么,在山顶上修行的米穷日寺的尼姑们,她们的隐秘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俊巴村:西藏惟一的渔村

撰文/于 坚  摄影/马宏杰

西藏河流湖泊众多,鱼类资源丰富。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藏族人是不吃鱼的。但是,生活在拉萨河下游俊巴村里的人们,不仅吃鱼,而且世世代代以打鱼为业。

“塔尔寺三绝”:在莲花山中绽放

撰文/葛建中 王晓英    摄影/马宏杰 等

塔尔寺不仅作为一处宗教圣地而存在,也是一座佛教文化艺术的煌煌宝库,它的寺院建筑、雕刻以及佛像、佛塔、佛经、曼荼罗、坛城……把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名刹装点得富丽堂皇、奥义深邃。其中尤以“塔尔寺三绝”作为东方艺术奇观而蜚声海内外。

冷龙岭:祁连山东端的优山美地

撰文/刘 睿   摄影/单之蔷

  冷龙岭是山体摩天的巨擎,冰川壁立,飞雪漫卷,充满西北雪峰的气质;冷龙岭是重峦叠障、谷壑深幽的一道界山,控扼甘青两省,自南麓绕西端而与甘肃相接的宁张古道历史悠久,是数条丝绸古路上鲜为人知的通衢之一

坎布拉:黄河上游的美景

撰文/刘峰贵 摄影/宋举浦

青海高旷、博大,就连身在青海的人也这样认为。然而在青海尖扎县黄河深处,却隐藏着这样一块神秘的地方,是李家峡水电站的建成掠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它就是集宗教、丹霞、高峡和平湖于一体的坎布拉。

豪华驶上青藏路

撰文/石庚尧

71,期待已久的青藏铁路列车就将奔驰在世界屋脊之上。这是史无前例的一趟列车。不久,另一趟史无前例的列车也将发出,它就是青藏铁路豪华观光列车。高昂的票价、豪华的设施、星级的服务……零星的传言,给这趟列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过,通过世界上现有的豪华列车,也许我们能够窥见到它的一点容貌,并且想象它的运行情况。

高山反应

撰文/吴天一  摄影/马宏杰等 

为什么抽水机只能把水抽到约10米的高度?为什么在高原行车常常会爆胎?为什么普通人不能像藏羚羊那样在高原上率性奔跑?为什么人的居住环境、种族、高矮、胖瘦、年龄和性别都会影响高山反应的激烈程度?8000米海拔高度就是人类的死亡地带吗?高山反应是否一无是处?……本文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根据多年的亲身体验和研究,从高原医学、生理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解答了上述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