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强诗文集《青鸟的天堂》读评
在孙文强写下的文字中,像《大地在笑》、《土地兄弟》、《故乡的土炕》、《丰收之声》等和乡土有着切近关联的诗文占有相当比例,而《哦
母亲》、《青蛙的歌唱》、《三月三》等文字的背景也依然是乡间事物,可以说,乡土,或曰故乡,一直是孙文强所热衷于歌咏的题材。他将真情的触角伸向农村、农民和农事,伸向和春天一起生长、与秋天共同成熟的草木、菜蔬及乡间记忆,使它们有了光,有了温度。在这些诗文中,我们可以读出孙文强对生他养他这片土地的大爱和悲悯,可以读出孙文强对于亲人和生活的大爱和悲悯。
我躺在故乡的土炕上
那是爷爷用土坯垒就的
那是父亲用香蒲编就的
那是母亲用针脚缝就的
那是三位姐姐,用珍珠的青春置换的
土炕 我生命之摇篮
我的贫苦童少
我的无忧时光
那盘土炕
拥有泥土的芬芳
拥有庄禾野草的芬芳
拥有辣辣生烟味道的浓呛
拥有岁月潮湿的模样
……
——《故乡的土炕》
当你把种子深深地埋入大地
当你用镰刀收割熟透的麦子或高粱
当你将肥硕的玉米掰下
当你手握长杆,击打红枣缀满的枝头
当你,挖出土里的红薯、萝卜
……这一刻 你是否听到了丰收的声音
——《丰收之声》
土炕,被孙文强赋予了记忆和岁月之痕,它连接的是他对往事的回索,是一种“情境”。而那句“那是三位姐姐,用珍珠的青春置换的”——它有着况味,有着一种让人深思的悲悯在。在《丰收之声》中,孙文强也又一次展示了他对农事的熟捻,以及他对农事的内在之爱,它有着一种温暖。在给他第一本诗集《大地在笑》所写的评论中,我谈到,“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音乐是与个人心性最为接近的艺术,它们接连着血液和心跳。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的质地最容易使它成为“情感容器”,从中,我们可以照见写作者的性格,情感历程,隐秘的好恶与世界认知。由此,诗歌往往会成为阅读一个人的隐秘通道,当然,反过来说大约也成立。”——这一看法我依然固执地坚持。我觉得,孙文强的诗文无处不透露着他对乡间事物的爱和体贴,对农人农事的爱和体贴,对亲人的爱和体贴。这是一个人的心性使然。《哦
母亲》,是一首写给母亲的真情挽歌,我感觉它是用泪水和珍珠写就的,是用血液和情感的丝线连成的,是……“哦母亲”的呼唤也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呛出阅读者的泪水。
和现实的贴,和乡间事与物的贴,和大地的贴,使孙文强的诗与文都显得具体实在,充满了情感的汁液。然而,然而他不限于此,并没有被所谓现实和回忆所困囿,更为难得的是,他在自己的诗文中有更充沛的想象,使它们有了强烈的飞翔感。在一则随笔《虚拟的飞翔》中,我写下我对写作的理想状态的理解:它是一种根雕,所选用的材料是现实和在现实土壤下埋藏的部分,就是说,它是具体的,现实质地的;但用这种具体和现实的材料要雕成的,却是飞翔的鸟。也就是说,仅有沉实还是不够的,艺术感在很大程度上即是一种飞翔感,一种空灵感,它需要想象和幻想的翅膀。这感觉,像卡尔维诺在小说《树上的男爵》中对柯希莫男爵的评断: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着大地。这一状态让我着迷。在孙文强的诗文中,他张开了幻想的翅膀,甚至部分作品就像是寓言,童话:曾发表于《长城》的小说《移动的影子》即是一种较好的例证。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只刚刚长大的山羊,大黑。它如初生牛犊,满身雄性的躁动,体内充溢着各种的幻想和梦。在阳光下的影子,被拉长的影子也更强化了它的信心,使它下定决心,向龙山那危险的、却更为丰厚的绿色进发。期间,因位置和时间、光线的不同,大黑的影子也或硕大、或短矮地几次变化,也几次影响到大黑的心理,使它对自己的真实产生着幻觉和怀疑,几次让它以为自己是虎是豹,可以占山为王……它最终在月光中信心满满地向山上跑去。而《青鸟的天堂》,完全展示的是一幅幻美的图谱,有强烈的画面感:“那座浅蓝色的天堂/充满七色彩光/有一束绿光/直射青鸟
形成绿色通道/引领青鸟飞奔……”“在山海一色之处/滑过青鸟的翅膀/青山
青鸟 青水/在霞光的氛围里氤氲着和谐……”而那首更具有幻想质的《蓝石头》:
这枚蓝色的石头 它具有晶莹的蓝
在三千年或上古年代 从高悬的月亮或者宇宙深处
踏访我的梦乡
这枚蓝色的石头 站在高山之顶
它述说着悠幽身世 智慧之光间或闪烁
大雨之中或暗夜来临 它光亮如照
周边的沙石 森林
小溪,直到天宇幽光闪烁
何谓蓝石头?它的蓝来自何处?它具有怎样的寓意和象征?而它,又怎样进入了孙文强的思,进入了孙文强的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幻想使这枚蓝石头具有了重量和悠远的历史,有了思和回味。
像伟大的博尔赫斯迷恋着时间,黄金,老虎,沙与书一样,孙文强的诗文也时常出现“红日”、“老虎”、“大雨”、“大地”“平原”“奔马”等带有雄浑和强色彩的“大词”与相当意象,即使写下的是青蛙、是山羊,它们也各自是“雄蛙之王”(《青蛙的歌唱》),对羊王的位置充满了向往(《移动的影子》)。这些诗句,这些词,显现了孙文强心性上的独特和大气。他能在细微、细小的支点上建筑起宏大和磅礴。这是从他第一本诗集中,从他的人生和对世界的态度中延脉下来的气息。
思,在孙文强的诗文中也具有相当的重量,他既是一个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者,他愿意,记录下在生活日常中的点滴感怀,并将它们打造成珍珠。在那些散点式的感悟文字中,他这样记下:“龟兔赛跑,兔子屡战屡败,犯了方法论的错误;兔子屡败屡战,得益于永不言败的世界观。”“每位伟人的夜空都有一颗不灭的灯盏。”“站在岸上看船——行走的河;站在船上望岸——移动的路”……它深哲而隽永,令人回味。在答应为这本诗文集写下什么的时候,我曾一遍遍阅读孙文强的这些隽语警句,它有时能让人会心。思的重量,还体现于或说散布于他的诗和小说中,像《移动的影子》,作为幻象和被建构起来的影子竟多次影响到山羊小黑对自己的判断,我想这里也有孙文强作为一个官员作家的自我警示,他必须在某些有预谋的拍马和夸赞中保持清醒,必须在别人的有意贬低中保持清醒:认识自己,对任何人任何的时代都是一个课题。而《国王的赛事》、《变脸》、《丢失的钥匙》……无一不是有很强的寓意的作品,刻意的慢竟然成了一种比赛,不作为在这个荒唐的M国中是一种常态,甚至得到赞扬(《国王的赛事》);一个人,掌握着如此多的脸谱,游刃有余地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的面前交替使用,到头来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变脸》)……阅读这些文字,你会感到它竟然那么耐人寻味。
我还要赞赏孙文强诗文特别是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他敢于突破和创新,又乐于学习他者的长处。我还要赞赏孙文强情感的真挚和对民众的关切,这是一个官员更应具备的素质;我还要赞赏他对文学的挚爱,以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