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捐献,还这么的难吗

(2009-05-27 09:22:39)
标签:

捐献

公益

眼角膜

造血干细胞

无偿献血

文明

杂谈

分类:

    一早读到一篇“大众生活报”的文章《现场目击眼角膜捐献全过程》。题目虽是如此,内容大半却是写在天津市的一位主动要求捐献遗体的老人为了能够成功捐献遗体而遭受的不解、碰壁和他为公益主动进行宣传的事迹。

    记得我在十几年前办理志愿捐献眼角膜手续时也很难,要自己坐车跑去同仁医院,到指定的办公室去填表格。那层楼应该是医院的办公楼,里面黑洞洞的,楼道里还堆了很多杂物,好不容易找到办公室,工作人员让我填了张表,签了字,发了我一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的捐献卡,硬纸片印刷的。从此我就成了志愿者了。不过从我签字到如今,已经至少十个年头过去了,我从没接到任何形式的回访、联系。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是一名志愿者,因为我的捐献卡在一次与同事的聚会中被小偷成功的与我的整个手提包一并偷走了,同时丢失的还有我随身携带了近十个无偿献血证和若干钱物。这十年多来,我的手机没换过,家庭住址没换过,家庭联系电话没变更过。但我没有得到过任何的回应。我也不清楚,我要真到了该捐献的时候,我这眼角膜由谁,办什么样的手续能让什么医院取走。

    在8年前,我又跑了N多家机构要求捐献骨髓。好不容易在红十字血液中心得到了接待,接待人员向我阐述了很多理由以说明他们一般情况下不受理自愿捐献的个人,但基于我认真、热情、公益的态度,他们免为其难的接待我,并让我填表。我也搞不清楚这骨髓捐献如何还要搞成集体捐献的模式才可成功,这集体捐献我一般认为作秀的成份更大;问了半天也没人告诉我非集体捐献由什么机构接待,反正我好命,人家没让我白跑;我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总是用填各种自行印刷的表就解决了。我填表,这表类似无偿献血的调查表,无非是是否有各类疾病、炎症等,有无手术史、慢性病等;另外需要志愿者无偿捐献5ML血样以作干细胞检验等用。以上条款都无疑问,却被表格背面几条文字惊了一下,文字的大概内容是如果您需要捐献造血干细胞(通俗的讲就是捐骨髓),您需要在相应检查时承担约4500元的检验费用。我当时着实惊讶。我问血站的工作人员,这4500元是需要捐献者自己付的吗?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接着向我解释的理由是,因为目前得不到国家的相应经费支持,所以血液中心没有这笔经费来对志愿者的捐献血样进行深入的检验,而分离造血干细胞所需的仪器、药品等是非常高级的,必需由国外进口的,所以相应费用目前还需要由志愿者自行承担。好吧,为了能把我的血液我的辜髓成功的推销出去,好不容易找到了接收单位的我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从那天开始至今,如同捐眼角膜一样,我再没得到过任何的回应。我所留的各种联系方式至今有效。

    我感觉越办越好,越办越正规的捐献活动是无偿献血。

    从毕业开始,我一直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无偿献血,献血证攒了不少,被少偷偷了一批,家里抽屉里还有一批。偶尔收拾这些证书和纪念品,我先生总是即爱又恨的威胁我说再去“吸血小屋”(他管无偿献血车叫吸血小屋)他就扁我,不过我知道他只是怕我身体承受不住,其实他是很支持我的,而且自己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公益工作。以前的献血,献了也就献了,从三年前开始,献血后大约半个月内,我能收到血液中心通过手机短信发来的我的血液检验结果等信息了,每逢年、节、生日等也总能收到血液中心给我发来的问候短信,真的很感动。每过半年或一年,如果我还没再去献血,他们也会有短信提醒我可以再献血,对身体已经无不良影响等宣传内容会附上。

    大多人的无偿捐献行为只为公益,也从没想过通过这个举动能得到什么名或利,顶多也就是图一个心理上的安宁,对别人的帮助。如果把这公益非要搞成一种作秀、一种行式、一种可做可不做的玩艺,甚至是一种变向的敛财敛物,那真是伤人心呢。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公益事业可见一斑啊。

   

    推荐内容:

    现场目击眼角膜捐献全过程

   

 

 捐献,还这么的难吗

 无偿献血的人们和采血车上辛勤工作的医务人员

 捐献,还这么的难吗

 2008年5月15日清晨7点多,已经有300多位志愿者在王府井街头等待采血车到来,几位曾经献过血的志愿者在做义务讲解。大家知道采血车每天所载血袋为280袋,但谁也不愿主动离开,所以不得不发号排名进行。8点钟血车到达时,队伍在广场上已经拐了几个大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