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之子:焦世宁牛响玲坚守本味 钟情日式料理[图]

标签:
北京人艺之子牛响铃焦世宁转载文章及图片菊池1050 |
焦世宁
牛响玲钟情日式料理
坚守本味寄托情感[图]
焦世宁牛响玲
亲自上手
全家动员
一间小馆,也有风格,尤其是菜品,不同的人来掌管时,绝对有不一样的味道。好吃的焦世宁,二十年前就在日本遍访美食,很多日式料理都是在顾客面前现场制作,他一边与厨师交谈,一边看厨师的操作手法。另外,只要是这家店有“独门秘制”能够吸引住他,他就一个星期天天去那家店,直到和老板混成熟脸儿,能够说上话。正是这一次次对话,厨师谈话间的无意流露,让有意倾听的焦世宁收获良多,对他经营饭馆也很有帮助。
接店之初,焦世宁请了一位颇有年资的日本厨师来店里带中国厨师做料理,根据原来的菜谱来增添新菜,修改烹饪工序,改造型摆盘,一步一步来。厨师一些原来的烹饪习惯改不掉,甚至有时候对这位新来的领导心存不服,所以焦世宁经常下厨演示,用实际操作证明自己想法的正确,“为了调出最适宜的出汁,我一点点改配比,做了好几个月才满意。”
不仅是两口子忙叨,一到肯节儿时甚至还要“全家总动员”。今年春节,店里的服务员全走了,招不来人,儿子牛牛带着三个十五、六岁的同学充当服务员。这里头有个小伙子,每次总是胳肢窝夹着菜单,迈着四方步儿,结果客人一点完菜,晃着膀子就走了。
这几位临时服务员还习惯把“澳洲大鲍鱼”念成“非洲大鲍鱼”,不仅给叫错了,还搞错了一回:“有一次老外点的牛肉竹笋,结果看错了,下单的时候变成了非洲大鲍鱼,当那大鲍鱼往桌上一送,四个老外吓了一大跳,齐声说NO!”焦世宁和牛响玲一看都做了,加上几个孩子念叨了一礼拜,就给孩子们吃吧,“好家伙–五秒钟就没了!”就是这几个小伙子,把整个春节扛了下来。
坚守本味 寄托情感
日式料理中有很多食材都是生吃,要的就是那种鲜劲儿,但不靠海的北京不占优势,况且海洋污染已经对食材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对日式料理来说,找到品质最优的食材至关重要。为此焦世宁每天都要从特定渠道选购食材,亲自验货,还买了台超低温冰箱,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新鲜。
在焦世宁看来,许多人现在吃日料的方法都不讲究,真正的日式料理中,吃法决定口感,稍不留神,便品尝不到那种味觉层次,也失掉了食物的本味:“单以寿司为例,吃寿司的时候一定要用手,只有手才能做到拿捏有度,收放自如。吃的时候,只需用鱼肉那边蘸上稍许酱油,要是喜欢吃芥末的话可以在蘸酱油之前点上点儿芥末,然后一口吃下,这样的话醋饭的味道才能保留下来。如果想追求更丰富的舌尖体验,还可以按照白身鱼、青花鱼、赤身鱼、三文鱼、三文鱼籽、鸡蛋卷、卷寿司的顺序来品尝。”
日料中的天妇罗,吃的时候也讲究方法。裹面糊炸的虾只需蘸酱油,吃的时候一定要把虾尾巴一起吃掉(日本人认为吃虾尾巴有助于整只虾的消化),而其他一些时令蔬菜,只需点上盐就可以食用了。焦世宁对于传统天妇罗也做了一点改良,既保证了炸出来有香味,又严格控制了油量,至于秘诀是什么,暂且保密了。此外吃刺身卷用的紫苏叶,一定要双手拍一下,那种清香扑鼻而来,叶子背后的刺也会塌下来,鱼肉、萝卜丝、芥末,用拍过的紫苏叶一卷,蘸上酱油,果然是“记者一尝,味道不错”。
“做日料的厨师其实都把自己的出品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做,那份精准常人难以想象”–在日本,做寿司的厨师几乎都是男的,因为女厨师在一个月里体温会有一定波动,而这一两度的变化,就会使鱼片的口感改变;而且高手在捏醋饭的时候是“一抓准”,米粒数只有毫厘误差,捏的力度也是恰到好处,既可使寿司紧凑不至于在用手拿时散开,又可以让醋饭内部留有缝隙,保住口感。
焦世宁和牛响玲一年总要会去日本住上一段时间,也不忘去品尝正宗的日式料理。日本有不少价格不贵味道又很好的小馆,即使现在日本经济不景气,也有不少顾客光顾。如今,这间江户川小馆便寄托了他们这份情感,用制作艺术品的认真劲儿做好每道菜,让每个人置身其中,尝到彼岸岛国的味道。转载文章及图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焦世宁:文化专家。著名戏剧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建人焦菊隐之子,北京电视台《非常说名》《BTV秀场》等节目嘉宾,高速有约栏目特约嘉宾。美食家,日本料理《江户川》和平宾馆店老板。曾旅居日本,深谙老北京和日本饮食文化。
牛响玲:专栏作家。北京人艺话剧演员金雅琴、牛星丽之女,焦世宁之妻,《高速有约》栏目特约嘉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开设专栏《人艺往事》并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