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零零碎碎
(2009-03-16 03:31:09)
标签:
金融危机台湾美国伦敦g20财长会杂谈 |
金融危机在中国是一个城市乡间家喻户晓的名词了,一个让每个人都在感受到她的来临的坏天气。
女儿会北京的时候,晚上从地铁站出来,看到站口小铺灯还亮着灯,进去买了一包口香糖,顺嘴夸了老板大妈一句:“这么晚了您还开着门,”大妈回应说,“金融危机了,东西不好卖呀,多开几个小时。”
姨姥姥去年买的新房子,装修了好几个月,她的旧房子属于拆迁地区,一直被催着搬家。新年打电话的时候,她说不着急搬了:“金融风暴来了,开发商没有钱,整个地区的拆迁都停了”。姨姥姥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她说,旧房子再住住,将来还可以出租吗。
LL是北京的打工妹,同乡,母亲在老家的乡下开了家小店,打电话问候家里怎么样,母亲说,“金融风暴来了,东西不好卖”。LL自己在北京是卖机票的,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一切都如常。
J在北京做地产,问生意如何,J说还没有看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大家都谨慎了许多。
危机最直接的打击还是南方的民营企业,民工回去的很多,报纸上看数字过两千万了。多数人回去都有土地,不过等等还会有许多人出来找到机会打工的。民企在中国是就业大户,但是在许多方面都很脆弱,与一位在北京做电讯的小老板谈,他说自己虽然雇佣了不少大学生,但是在业内是下等公民,贷款基本没有可能,许多方面都缺乏保障,在大企业的夹缝中生存,有业务也不能扩展。也许这次政府关心的阳光能够照耀到民企。
两会政府报告中有许多让人心里踏实的经济信息,包括对农民工和民企。BBC去北京的记者也感慨,中国的领导人对这个大国的情况和问题有如此的了解和掌控。
看到台湾的新闻里面,金融危机的影响很现实,大量的节目都是关于经济困难的,显然上班族都在紧依缩食,有节目介绍如何用保温壶做面条午餐,大大节约开支,印象深刻。
美国去年12月份的失业数字就到了7.2%,11月份6%,2008年全国失业人口已经达到了1100万,是1945年以来最严重的。奥巴马上台没有改观,失业继续攀升,电视上一位黑人学者评论说,奥巴马的表现不行。奥在竞选时承诺救实业,但是他的财长坚定不移要救银行。在周六的G20国财长会上,盖特纳大讲奥巴马完全了解救银行的重要性,大家琢磨,是否奥被他们说服了。中国关于对储备的担心的说法着实让老美捏了一把汗,发言人讲不说,连老奥都出来说话了。不过美国赤字这么高,将来只有通胀和贬值的办法去冲,这个帐谁都算得出来,是挺让人担心的。
英国已经认真地进入了深度衰退。那天在一个500人出席的晚宴上我致词,提到去年鼠年的迎新晚宴上,人们纷纷罗列鼠的种种优点,忘记了鼠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淘气,结果,看这闹腾的,到现在金融界还苦不堪言。
这个笑话引来了满堂笑,让在金融危机之下迎春的气氛热闹了起来。其实,在伦敦工商界,与中国有生意关系的人还算是笑得出来的,渣打的总裁Peter Sands是当天晚上的主要赞助人之一,像他这样银行业务主要在亚洲,尤其在中国,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还没有听到太多坏消息的金融人了。当然他也十分谨慎,一副生怕说没事儿就把事儿招来了的样子。这个人绝顶聪明,据说政府有重要的救市方案出自他的手。
苏格兰银行的股票从6镑跌到44p, 为了套现把中行的股票都卖了,结果一公布新的亏损额,它的股票又跌跌不止,显然是越跌越跌了。上次去苏格兰还去了他们的总部,一个十分气派和现代化的大楼,一个快速扩张的机构,曾经把更老更大的Natwest并吞了的,被认为是蛇吞象的成功案例,当时人们都在赞叹他们的那份豪气和智慧。
英国的失业人数接近200万,这个国家人口是我们的二十分之一,而且失业的人会完全没有其他的出路,现在人们上班路上最担心的就是,到了公司被告知被解雇了。不过英文在表述上一向委婉,失业被称之为redundant, 意思是: “多出来了”。 就连中国人喜欢的Burberry都在裁员收缩。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中国人来参合,如果南方的服装业集资与它合作,将来就不至于只收碎银子了。
在伦敦最流行的讨论题目是,危机什么时候见底?没有人敢给答案,倒是总要把话题绕到中国,所谓“有钱就有权”,现在大家都看着中国有储备,那些曾经对中国一副批判面孔的BBC播音员也说:“中国会拿钱来救我们吗?”常有人来给中国出主意,最富有想象力的是:应该由中国来设计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和机构,并且来主持。关于“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忽悠不绝于耳。
问到我,我会说,中国帮助自己不陷入危机,不来找你们要钱帮助,岂不已经是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