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世界杯小评 |
世界杯时差
10日的北京时间凌晨,这个地球上无论是在哪个时区,每六个人就有一个粘在电视机前,追随着法国和意大利优秀队员快捷的脚步,欣赏着世界杯的最后的决斗。最终的胜利者只能有一个,笑到了最后的是意大利队,24年后再次捧到了大力神杯。
输球的法国队的表演似乎更加引人入胜,不仅仅因为法国队高超的技战术,也因为齐达内迷人的流畅表现和迷一般的顶人时刻。
裁判的严谨、果断和大气,也给人深刻的印象,大概没有了东道主的在场,减少了许多压力。这是几天来一场可看度最佳的比赛,不愧为世界杯之最。
为什么体育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为什么足球能够创造远远超过歌剧、芭蕾舞甚至流行音乐的消费群体?是它的刺激性?激烈性?不可预测性?还是它的民众性?密特朗、默克尔都作足球爱好者状,名流商贾纷纷到场,但是他们全都被淹没在平民百姓构成的巨大观众群体当中。从电视里也可以听到会场内的人声、喊声、马赛曲的雄壮歌声。
现代科技把世界杯的激情泼洒到全世界,球场外,从欧洲到亚洲、非洲、美洲,10亿人观看了2006年世界杯的决赛。在中国,从领导到市井百姓,国人最热门的话题是世界杯,“不看球”成了落伍的代名词。
全球化在政治、安全和贸易等等的各个领域,很少不是双刃剑,唯有在世界杯上,没有什么反对派。
世界杯落幕了,人们好像已经习惯了晚上的期待,有朋友感叹说:已经有了世界杯时差,每天凌晨3:00必然要醒过来,真希望还有球赛,希望世界杯能够缩短间距。也许吧,有这么强大的市场需求,世界杯也许会扩大供应,每年或者每两年一次?但是那样也会掉价吧?
中国公众对关于谁万岁的辩论好像已经淡漠了,但是全球化在世界杯上带来的全球正效应将继续发酵,世界杯千岁万岁的普遍意义也许更大一些。
?/P>
一个王者的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