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与景与事 |
这是一个磨砂玻璃吹制成的长水滴型瓶子,35公分高,作者是工匠艺人Keith Rowe,在瓶子的底上还烧上了“K”字。
这是一种专门设计和手工制作的玻璃艺术品,把玻璃烧热吹制而成,由于每一次烧制和吹塑的结果都不会一样,每只的色调和形状都是绝版。
Keith显然十分珍爱他的作品,在说明书里倾诉了自己的心怀:“我1979年接触到玻璃,从此开始了一生对创造高质量玻璃器皿的追求。每一个玻璃制品都产生于来自我胸腔的气体,它们凝固在了一个造型里,就像永远地封存了起来,使我的玻璃拥有了力量和光芒。
Keith给这只瓶子起的名字叫“火焰”。
“火焰”确实是很美,瓶子洋红的色调透过磨砂淡淡地透出来,通体的洋红中随意地抹了几把阳黄,时强时弱,流动似的隐现在磨砂背后,很像是燃烧的烈焰。而磨砂则像夏日的窗纱,遮掩着那浓烈的洋红和阳黄,包裹住它们,珍藏起它们。
红瓶子的色调是如此抢眼,放在那个角落都会吸引人的目光,但是,靠近了,你仍是看不透那红、黄色调的真面目,恨不得上手擦去那磨砂,看看到底,那红那黄是属于光谱的哪一系?
不过,这红瓶子的美就都融在这若隐若现之中了,大概就像是朋友的情谊吧,含蓄中传递的是真诚的心意。
玻璃器皿的手工艺制作在欧洲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现代工匠虽然很少了,但是他们高超的技艺和创新的执着,为玻璃艺术在世界上赢得了独特的地位,也因而保持着一个稳定的欣赏和消费群体。
澳大利亚人88%是欧洲后裔,尤其以英国和爱尔兰人居多,达到人口的70%。在澳洲的一些小镇子上常能看到制作玻璃器皿的手工作坊,有些是家传的,也有的是像Keith这样的艺人,专门选择了这个行业。在艺术院校里,玻璃制作也是一个很收欢迎的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