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28 母亲患了分离焦虑
(2011-07-23 11:31:35)
标签:
杂谈 |
19岁的儿子过完暑假就将到上海读大学,但母亲发现一向听话懂事的儿子突然变得异常叛逆,处处和她作对,痛苦的母亲向本报求助,经本报专栏记者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现
母亲患了分离焦虑
来信》》
我和恶魔抢儿子
张娓:
你好,看你的专栏,找你的年轻人比较多,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可能是要多些。我一个43岁的中年妇女也来凑热闹,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确实没有办法了,请你帮帮我。
我出生在这座城市一个最普通的工人家庭,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父母工作忙,他们仅有的一点爱都给弟弟了。幸运的是我喜欢读书,1986年高中毕业顺利考上大学,上学,工作,结婚,生育,人生的每一步都中规中矩踩着节奏走。走到今天不算好也不能算坏,国企工作,工资不算高但还稳定;老公不思进取脾气倔强但还算有责任感,下班就回家,工资卡交给我,没闹过绯闻;我最大的骄傲是儿子,他从小听话懂事爱学习,这个暑假前真算得上从没让我操过心。
我现在的感觉就是一个不知名的恶魔在和我争夺儿子,如果恶魔赢了,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我赢了,儿子的人生还有救。老公这两个月又都在外地出差,我一个人与恶魔作战,心力交瘁,请你帮帮我。
对话》》
儿子的成长诉求
张娓:你认为儿子高考结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倒觉得他只是想放松。很多孩子都会在高考后狂欢一阵。
万春莉:准确地说他是得知高考成绩后开始发疯的。他考得不错,考上了上海那家他向往已久的大学。
张娓:从你的表情和语气来看,你并不为儿子考上理想大学而高兴?
万春莉:对,我了解我的儿子,他除了学习成绩好,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我希望他就在重庆或者成都读大学。这样方便我们照顾他。毕竟他才19岁,今后读硕再去外地也不迟。
张娓:儿子知道你的想法吗?
万春莉:知道,但高考前我们都在小心回避这个话题。
张娓:我算了一下,你是18岁读的大学,你读的本地大学还是外地大学?父母对你关照多吗?
万春莉:我在长春上的大学。但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父母对我的关照极其有限,我从小自立能力就很强。
张娓:儿子19岁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他需要独自生活,独立成长,这是必须的。你舍不得放手其实就是要控制他。我理解儿子如今的叛逆就是对你控制欲的反抗。他在用你最不喜欢的方式告诉你:他已经长大了。
手记》》
早更遇到晚春
13日下午,我在冉家坝看到万春莉的第一眼心里就泛起阵阵难言的辛酸,她衣服陈旧神色憔悴,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苍老了5岁。40出头的女人本应像仲夏的水果一样甜蜜饱满芳香盎然,可她那轮廓精致五官漂亮的脸上明明白白写满了焦虑和沮丧。她告诉我,早在两年前,她就被医生确诊为早更(卵巢早衰,更前期提前)。她说刚查出早更时,医生开了些药调理,她主动放弃了,心里想的是反正都要老,也不在乎早几年。我摇摇头说,你对自己身体如此草率,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家庭不负责。更年期虽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它来得不是时候,就易给家人造成伤害。
我们在谈论早更时,万春莉突然意识到19岁的儿子极有可能是晚春(青春期迟到)。她说儿子十四五岁时乖得像温顺的兔子,阳光开朗,找不到一点点叛逆的影子。我安慰她说,能量是守恒的,再乖再听话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折腾的时候,早折腾比晚折腾好。儿子是比其他孩子折腾晚了点,但想想总比彻底成年后来折腾的成本小,到了中老年折腾起来就是老房子着火,真的没救了。
万春莉坚持认为儿子还不能完全自立,对自己的依赖感很强,她说儿子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一个人在外地没法生活。我说你太多虑了,没你老母鸡护鸡仔似的悉心照顾儿子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我的观点与她相反,不是儿子离不开她,是她离不开儿子。她对儿子的依赖感太强,她担心长大了的儿子不再需要自己,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将自己抛弃,产生的分离焦虑。
万春莉沉默了一会,感慨说确实是我舍不得儿子,我自己小时候很缺爱,知道一个孩子缺爱的痛苦,我当母亲后就在心里发誓绝对不让儿子受我小时候受过的苦,一定尽其所能把全部的爱给儿子。快20年了,每天看到他是我最大的快乐,一想到要好几个月看不到他,我心里就慌,急,燥。我说你是过犹不及,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缺爱让孩子绝望痛苦,但太多的爱也会让孩子窒息。
许多青春期孩子在内心里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独立和思想和情感,有权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渴望尊重渴望自由,当他感受到自己仍被别人(主要是父母)严格控制着,他就会很不快乐,要处处与控制者作对,努力作抗争,这就是所谓的逆反。而为人父母者,尤其当今的独生子女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太重,反倒成了孩子一心想逃离的羁绊。
完整的父母之爱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当孩子弱小的时候,我们要变大,养育孩子并给他足够的呵护、陪伴,激励;而当他渐渐长大时,我们要变小,放手让孩子成长,我们要节制情感,接纳、尊重、信任孩子,给他独立成长的空间。太多的父母是以爱的名义,紧抓住孩子不放,来满足自己对孩子的依赖感,同时抗拒孩子长大与自己分离的焦虑。
分离是痛苦的,而分离又是必需的。胎儿必须与子宫分离才能来到世界,孩子只有真正与父母分离才能迈向社会,而只有父母很好地处理了自我的分离焦虑,摆脱对孩子的依赖,孩子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独立和自由,翅膀也才有力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