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东文的评论,谢谢

(2009-10-17 17:58:17)
标签:

杂谈

知安,散发着智慧之光的美丽女性

/李东文

 

从《知安》中可以看得出作者娓娓是个爱憎分明的理想主义者,她写了一群很好的的好人和一群很坏的坏人,活灵活现的。

《知安》的人物形象清晰,坏的很坏,好的很好。虽然结局的时候,大部分人物的命运都落下了帷幕,好心有好报,一部分坏人得到了惩罚,一部分得到了救赎,但是,这也无法更改这本小说在前面铺陈的意图:世界纷繁复杂,矛盾重重,生活丰富多彩但又痛并快乐着。

《知安》写的是中学教师丁知安家庭破碎后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并做了职业心理治疗师。她做心理治疗师,一方面帮助他人,一方面帮助自己。知安用她的善良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她都坚持着自己的善良,坚持以“医者父母心”的大境界待之。她凭借着无可救药的善良与真诚,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虽然这样的感化无法令所有的人都变成好人,但最起码,每一个了解她的人对她都心存感激,并给予她足够的尊重和欣赏。

不太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本书一开始就交待了知安的丈夫陈秋来异于常人的出身,以及人性极其扭曲的女人王力的丑陋与邪恶,正是这两个人,把幸福的知安推向痛苦的万丈深渊。这本书的故事性很强,可以直接拿去拍电视剧。

心理治疗,在国内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职业,这个领域的文学作品也不多见,作者本身就从事这个职业,她有很多这方面的素材和体会。在这本书中,因为有了心理治疗这个现代元素,令到读者某种猎奇的期待——的确是这样的,这本书中,超出一般人思维的奇怪的事有很多。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奇怪的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很可信,因为每一个奇怪的个案都有出处,都经得起分析和推敲。

丁知安这个形象,从广义上讲,其实就是智者。这一点,可能在作者的书写过程并没有发现,作者只是在写作过程中按照内心的指引,尽心尽力把丁知安这位贤惠的女性写得更完美一些,更有说服力一些。善良、克己、宽厚、理智、聪明等等优点被作者有意无意中全部加到貌似柔弱实则坚强的女子丁知安身上,读者便看到了一个完美的东方女性的形象。这样的女性并不多见,正如坊间流传很很广的俚语一样:做一次好事很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知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一辈子都是在做好事。她在温室里长大,以温室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以她的善良感化着浮躁、功利的人和事。她的力量或者很微弱,但她一直都在努力着。正是因为有她这样的人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正朝着和谐的方向一点点地完善。

智者的形象,在目前国内文学作品中出现得较少,因而难得。中国的文学作品对对抗、博弈情有独钟,因而智者形象无处安放。《知安》中的矛盾冲突虽然也很激烈,但在矛盾冲突的同时,又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来将这对抗消解。这股更强大的力量就是智慧——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

知安做教师时的生活平静,乏善可陈,做了心理治疗师后接触了大量的有心理问题的个案,这些个案像镜子一样映照出生活中光怪陆离的邪恶心灵,也像镜子一样映照出她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步伐。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善良的,邪恶的,善良总是与邪恶没完没了地交战,此消彼长。人类的追求永无止境,花样翻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者似乎想告诉我们,平实充足的内心,才是生活的真谛。叶沁沁和陈秋来惨痛的经历告诉了读者,感恩、知足才能获得幸福,无管是谁,舍弃了感恩和知足,到头来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等待着自己的将是无法弥补的悲剧。

娓娓在《知安》中写了一群女人以及几个男人,她对女人无所不知,了解得很透彻,深入骨髓,但她对男人的理解相对要欠火候一点,她把男人理想化、平面化了。娓娓是女性,了解同性容易些,了解异性像隔了一堵墙。这是《知安》的缺陷,还好这缺陷不会影响《知安》的精彩。

正如娓娓在后记里写到的那样,这是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第一本长篇能写得这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已经很不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