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法送出的百万大礼

(2008-06-04 13:37:08)
标签:

杂谈

注:今天晨报11版刊载的因为版面原因,删节得有些多,这里是完整版.

    5月30日下午三点半,广州火车站,疲惫不堪的宋相先走下列车。离家9天终于回家了,但他没有一点轻松和释然。9天前,5月22日,广州万冠水处理设备厂厂长宋相先和他的5个同事从广州出发时,绝对想不到,这个重达2吨价值150万的厚重礼物,会原路返回。

5月23日,重庆,胜利会师

    5月22日上午,宋相先和5个同事(一位销售主管,两位安装工程师,两位司机)同时离开位于花都的工业区。他和销售主管及两位安装工程师到火车站坐火车,两位司机则开着专门为此大修了的卡车直接上路。

宋相先和三个同事23日下午到的重庆,两位司机开着大卡车昼夜兼程,23日深夜到达重庆。罗勇(资深驴友,重庆驴友空间负责人,在震后第一时间去汉旺救灾)把他们一起安顿到交通方便的外贸宾馆,当晚,他们吃火锅庆祝会师。但火锅的热烈并没有让他们揪紧的心有一丝放松,想到明天要去的灾区,想到灾区同胞的艰辛,他们没有胃口,也没有笑容。

   5月24日早晨8点,重庆江北外贸宾馆,宋相先吃完早餐后又回到房间认真洗头洗澡。他劝同行的伙伴也洗洗,他说,灾区缺水,肯定洗澡困难。我们先在重庆洗干净吧,洗干净了人清爽精神些,让灾区同胞看着也舒服点。

   8点半,他又一个个催大家快点下楼。他太想尽快给汉旺送上那套价值150万,据说是目前全球先进的净水设备。

   9点,重庆驴友空间的三位志愿者来到外贸宾馆,帮宋相先他们的车贴上“汉旺雄起”的新标语,他们原来的标语因风雨兼程已经有些褪色,还给他们的卡车装上对讲机。这样,宋相先他们的卡车就和驴友空间的两辆越野车,一辆货车,组成了一个车队。

   10点,车队出发,经渝遂高速行进。过遂宁后改走老路,带路的罗勇知道这条路近且不易堵车。但为了保护设备,宋相先要求卡车缓慢行进,到德阳已经是傍晚6点过,整整走了8个小时。

5月24日,德阳,畅谈净水

     到达德阳,宋相先催一直代表他们与绵竹市政府联系的罗勇打电话给相关人士,问净水设备是先送绵竹市还是连夜送往汉旺。对方的回答是希望他们当晚入住德阳,第二天一早到绵竹。原因有二,一是晚上不好卸,二是德阳相对食宿条件比绵竹好。

    宋相先和公路边一个外地志愿者服务站联系,服务站负责人唐征全恰好就是绵竹孝德人,他老家的房子全部坍塌,幸好家人平安。唐征全感动于外地志愿者的爱心,主动在路口设立了一个服务站,提供茶水,简餐,带路等服务。唐征全在德阳经营一家叫花随风飘的酒店,地震导致酒店部分房屋裂口,不能营业,损失近百万。唐征全顾不上这些,每天在安全的房子里接待安置灾民,有时是七八十人,有时上百人,都免费提供吃住。

    宋相先被唐征全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唐征全也被宋相先千里送设备所感动,两人紧紧握手,表达彼此的敬意。

    晚饭后宋相先向唐征全拉起了家常。

    宋相先是湖南人,喜欢踏踏实实钻研他的技术。他在广州万冠工作了十多年,从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厂长,这次他和5位同事共同组成抗震救灾小组,拉着两吨重的设备日夜兼程千里迢迢经重庆送往灾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送到汉旺,送到平均每天只有一瓶水的灾民手中。

    他们的工厂原本是生产医用净化水的。远在新西兰的老板看到网上一则新闻,说汉旺饮水紧缺,每人每天只能领一瓶饮用水。老板心想天热起来了,一天一瓶水怎么够?立即打电话给宋相先,让他想办法把公司生产医用净化水的设备改造成生产饮用水。宋相先组织工厂的技术骨干连续奋战三天,生产了一台每天可供3万到十万人饮用的大型净水设备。

    宋相先是个谨慎的人,不仅给绵竹市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发传真打电话,告知准备捐赠的这台设备的性能,还专门托公司的合作伙伴重庆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总罗勇和灾区联系,落实捐赠细节。

    一个晚上,宋相先一直在跟人们讲述这套净水设备,他说这套设备可以净化海水,污水,甚至人的尿液,净化后的水完全达到国家直饮水标准。所有人都能感觉净水设备就是他的宝贝,倾注了他的心血,情感。唐征全说他的梦想就是50岁时能开一家高档的星级酒店。宋相先再次握住唐征全的手深情地说,这家星级酒店一定要节能,要环保,循环用水。水净化让我来帮你,我会给你提供世界一流的净水设备,就像这次送往汉旺的设备一样。

5月25日,绵竹,遭遇尴尬

    25日清晨7点,宋相先向绵竹出发,计划是在绵竹与相关人士接洽后直接赶往汉旺。8点半,他们的车队到达绵竹广场。但他们被告知汉旺的饮水问题已经解决,现在最缺水的地方是孝德镇。在当地相关人士的带领下,他们赶往孝德。一到孝德,宋相先的眉头就皱紧了,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小镇,有3000多人缺水,有几辆消防车在不停地送水。宋相先告诉当地相人士安装净水设备的前提条件是每小时需18吨水源,20千瓦的电源,平均每立方水的生产成本至少是5元,远远贵于自来水。

    相关人士惊呆了,说目前的孝德镇不可能有安装的条件。返回绵竹市,他们一行被带到绵竹建设局的临时办公点,宋相先对建设局的李文强局长讲明情况,尤其表达了想让这套设备给重灾区汉旺的想法。李局长很快明白了宋相先的意思,打电话给分管领导戚市长,请戚市长决定这套设备的去处。两位领导在电话里商量了好大一会,李局长告诉宋相先,汉旺需要这种设备,但不是现在,得等到6月中下旬活动房屋安装完毕后再启用。宋相先想了一会,又打电话和老板商量了一下,对李局长说道:6月份需要的设备我们6月再捐赠,现在这台我们特别带了安装工程师来的,想让它尽快派上用场。麻烦你帮我打听一下哪里急需我就送过去。找李局长的人一茬接一茬,他忙得不可开交,就把工作人员卢洪介绍给宋相先。

    卢洪听明白宋相先的意思后赶紧给上级单位德阳市建设局城建科的钟科长打电话,宋相先还是担心,拿着卢洪的电话和钟科长说起来。钟科长说没关系,绵竹市暂时不需要,有其他地方需要。和钟科长交换电话后,宋相先紧皱的眉头稍稍放松了些。

    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宋相先有点犯难了。他们一行离开广州前就发誓不吃灾区一滴粮,不喝灾区一口水。他们带足了干粮,水,帐蓬,都和设备一起装在密封的卡车里。原来想的是一到目的地,下了设备就可以自己解决吃喝问题。可设备送不出,卡车就不能下卸,装在卡车里的干粮和水都取不出。而此时一同前来的几位驴友空间的志愿者已经到乡下给灾民直接送救灾物资去了。快两点的时候,他揪开卡车货厢一角,好不容易掏出了一箱牛奶,几个同事开心地喝起来。

    钟科长的电话来了,给宋相先介绍了什邡建设局村镇科的黄科长。黄科长说什邡师古镇缺水,很需要这台设备。宋相先小心翼翼讲了这台设备的安装前提和运行成本,黄科长说他请示领导后再回话。

    宋相先这个时候真的着急了,他把报纸铺到地上,坐上去,以膝盖当几,艰难地,一笔一划地写了一张救灾信息求助。准备直接向更高级机构求助。他打成都114,查四川省抗震指挥总电话,电话总是不通。

    在本报住成都记者的多方联络下,下午三点半,宋相先终于和四川省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取得联系,但对方明确告诉宋相先:目前地震灾区饮用水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这时,什邡师古镇的电话也来了,他们目前不需要这台大型净水设备。

    这天下午,宋相先打了不下三十个电话。他太想把这台设备送到需要的地方。但是,确实无人需要。

下午四点半,他再次和老板通电话。决定先把设备运回广州。等汉旺活动房子建成后再送更合适的设备过来。

    在成绵高速路口,他与驴友空间的朋友们分手。感慨道:尽管净水设备送不出去,但知道灾区同胞不缺水,仍然很欣慰。

    26日,已经到了重庆的宋相先不甘心,坚持让同事们先走,自己坐公交车重返绵竹,第二天到达汉旺,给绵竹市建设局和汉旺镇抗震救灾指挥部送去他连夜拟好的“净水设备捐赠确认函”,在捐赠确认函里,他写道:本次捐赠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深表遗憾。获悉汉旺镇正在建造灾民集中安置点的活动板房,于6月份需配备与安置人口相匹配的净水设备,为表达我公司对灾区人民的真情实意,为使地震灾区的人民喝上健康、放心的饮用水,特向贵部承诺:只要是汉旺镇灾民安置点(包括学校)的需要,无论产水量要求是多大、无论需要的数量是多少台,我公司均无偿地捐赠直接饮用水(即无需煮沸后饮用)的制水设备。恳请得到贵部门的接洽与支持!

记者手记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5月23日晚,朋友帮我联系上的罗勇,此前,我对他们一无所知。朋友也是通过学生知道,他们是一群驴友志愿者,第一时间到汉旺救过灾,这次又陪广州的志愿者到汉旺送净水设备。朋友帮我联系他们不是为了采访,仅仅是想让我搭他们的顺风车到汉旺。朋友说驴友富有野外生存经验,我这种城市动物跟着他们相对安全些。

   24日一早,我到外贸宾馆跟他们会和,认识了罗勇,也认识了宋相先一行。自然地,就成了随队记者。

从重庆到德阳,从德阳到绵竹,我见证了宋相先这个工科生的单纯,谨慎,执着,以及他对灾区同胞深深的同情和爱。

   25日,我陪着宋相先一行为了送出这台满载爱意与诚意的净水设备,四处奔波,八方联系。

   平民而论,当地相关人士,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办事员,他们那么忙碌辛苦,但对此事都非常认真负责。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不停地联系,商量。确实,就灾区目前的情况,这套净水设备太奢侈了,这分礼物太豪华了,反而不是很实用。

   宋相先的同事说,他们为了这套设备,仅改装费和运输费就花了接近20万,如果把这20万现金直接捐赠给灾区,事情简单得多。但宋相先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灾区同胞在地震中受了那么多苦,活下来不容易,就是要让他们喝上最好的水。这是他作为一个技术工作者的梦想。然而,梦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还不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