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言碎语 |
旧文重拾
时间真是快得让人心慌,晃晃悠悠中就成了三十多岁的人。想想这30多年来,对最我重要的无非三种人,亲人,老师,朋友。亲人不说了,血脉相连是人生永远的支撑,岁数越大越知血浓。老师们教我知识,技能,做人的道理,朋友们给我关怀、理解,相知的愉悦。
从小到大,教过我的老师无数,知心的朋友无数,亦师亦友的却只有王红燕一个人。1984年9月,我在重庆16中读初三,她教我们的化学。那年,她22岁,我14岁。奇怪的是,不漂亮,不可爱,成绩平平的我竟成了她最喜欢的学生。渐渐地,隔了8岁的两个师生,不可思议地成了闺中密友。放学后,她常把我带到宿舍,辅导功课,让我分享她的各种美食。她的家境优越,宿舍里有牛奶,饼干,巧克力等那个时代绝对堪称奢侈的食品。
高一她继续教我们化学。这时我分享的已经不仅是她的美食,还有华服,爱情。这一年她开始和一个珠海的军医恋爱,那时的爱情简单纯朴,她每天上午都能收到珠海军医的情书,每天下午她也会给远方爱人寄去相思。她给我讲述他们相爱中的点点滴滴,偶尔会情不自禁把他们的情书念给我听。中秋节军医寄来铁盒月饼,她分了一半给我,暑假她去珠海探亲,给我捎回了时髦的连衣裙。
高二分文理科,我读文科,她不再教我,但为了方便我学习,她把自己的单身宿舍让给我住,自己每天从江北城转两趟公交车回两路口家里。
我刚上高三,她就决定远嫁珠海。当时的珠海虽是特区,但甚为荒凉。亲友们都担心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她是否能适应珠海的生活,劝她谨慎从事。她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爱情。临行前,我们坐在一起探讨幸福,她自信地说,我会幸福的,我相信幸福,相信爱情。
1988年高考落榜后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她寄来的。“惊闻你高考落榜,非常难受。无论如何,我都坚信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以你的自尊,估计暂时不会考虑复读。来珠海吧,我们一起商量你今后的路。”我没有心情给她回信,紧接着,第二封,第三封,第四封信来了,每一封都是鼓励和期待。
在她真诚的呼唤下,18岁的我第一次出远门,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到珠海后,才发现她已经为我安排好了工作,在她任教的海滨中学做理化实验员。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文科学生对理化实验可谓一窍不通,但半年的实验员工作却让领导和同事们百分百满意,其实都是她一手一脚教我。半年之后,如她所愿,我成了一名教师,虽然只是代课教师,但校方答应一年后送我到高校进修,然后转正,迁户口。
所有的一切都像她设想的那样在进行,我永远记得那个盛夏的黄昏,她一身红裙,我一身蓝裙,我们从校园手牵手走到海边。西下的落日撒下万道金光,大海变得出奇地壮阔和灿烂,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打动,两个人的眼睛都变得格外晶莹。她说,你的未来一定会比眼前的景象更美好,等工作稳定了,我再给你介绍个好男孩,恋爱结婚,像我一样幸福。我点点头,泪水慢慢溢出了眼眶。
然而,1989年6月,那场本和我一点关系没有的风波却极其偶然地让我的生活拐了弯,也让王红燕和我共同的美梦顿时化为乌有。
我回到重庆,工作,读书,她继续在珠海教书,为人妻为人母。我们在不同的城市过各自不同的生活,书信联系从未间断。
重逢是13年后的2002年。她换了单位,搬了新家,让我过去看看。国庆节我飞到珠海,我们像回到了满怀憧憬的少女时代,整夜整夜地聊天。这次见面,我最开心的是她和老公仍然像恋爱时那样亲密恩爱。当年的军医如今的珠海名医,仍像当年一样宠她疼她。
今年春节,她和老公开着新买的车从珠海回重庆过年。大年初四,我坐着他们车上,名医自豪地说,我退休前还有三大任务要完成,一是把儿子送出国;二是给王红燕买她喜欢的白色宝马;三是给王红燕买海边别墅。
王红燕抢过话头对我说,我们商量好了的,买了别墅就留一间看得到海的房间给你。你任何时候都可以过来住。我知道你从小就喜欢海。
望着这个满脸都是幸福的女人,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她远嫁珠海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她的话,我会幸福的,因为我相信幸福,相信爱情。
谢谢你,我相识20年的老师,朋友,你的人生真实而深刻地为我诠释了这句话,相信幸福,所以幸福。因为你,因为你的话,我愿意期待幸福,信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