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数流年今生无悔

(2023-06-02 15:15:01)
标签:

往事

回忆

同学

散文

孤旅游侠

分类: 心海潮汐

细数流年今生无悔

细数流年  今生无悔

                                                           ——序黄正权先生回忆录《岁月溯忆》

 

正权兄的《岁月溯忆》在付梓之前,特地嘱托我为其写一篇序。因我近年来疏于写作,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道停图说”、“插言观摄”和“家有乖孙”中,大多只是发一些短平快的打油诗,记录一点旅途所见和寻常生活感慨,要写一篇与“序”相关的文字,甚感力不从心。但因与正权兄多年的同学情谊,加之我们双方的老婆在《蒋氏家谱》里又系同根同脉、同宗同族,甚至同一辈分。鉴于这种互为连襟的关系,于情于理都不便推辞,只好硬着头皮爽快地应承下来。至于本人所写的东西能否叫做“序”,也只好滥竽充数,众亲权当消遣,姑妄阅之罢了。

去年5月,正权兄61周岁生日之际,在微信“同学群”欢天喜地的祝贺声中,我曾为他写过几句顺口溜:“光荣退休周年整,深感无官一身轻。含饴弄孙慢生活,颐养天年享安宁。”原以为已经拥有两个孙子的正权兄,退休之后除了协助儿子经营会所,整天忙于含饴弄孙,肯定心无旁骛。没想到,在物欲横流、世风浮躁的当下,正权兄却“偏安一隅”、超凡脱俗,一直在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着淡泊与高雅。他在享受天伦之乐的一段段闲暇时光中,常常凝眉沉思,回望溯忆那些呼啸而过的人生驿站,蓦然回首,“岁月的印痕历历在目,如烟的往事浮想联翩。”于是,他开始心绪宁静地追忆似水流年,挥洒自如地记述过往经历,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平凡而坚实的人生步履。几次因故搁笔又重整旗鼓之后,他的自传体回忆录《岁月溯忆》,终于在今年金秋十月正式定稿。

这本回忆录共1350节。记录了正权兄懵懂的童年趣事、辛勤的少年劳作、艰苦的知青生活、寻梦的青春岁月、甜蜜的恋爱经历以及丰富的职业生涯。通过这些,展现了他的“兴趣与爱好”、“渴望与梦想”、“追求与探索”、“奋斗与业绩”。同时,还为我们记述了其乐融融的和睦家庭、慈祥和蔼的父母双亲、相敬如宾的恩爱夫妻、情同手足的患难兄弟、守望相助的姨妹弟媳、肝胆相照的单位同事、团结协作的班子成员、心心相印的发小同学,以及质朴厚道的亲朋好友等等。透过这些,也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他温馨的生活圈、亲密的朋友圈和广博的社交圈。

正权兄生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属狗,网名“犬哥”。由于我们相同的属相,平时又走得很近,所以彼此知根知底。众所周知,属狗的人秉性纯良、直率、老实,为人坦诚、耿介、豪爽;崇尚理性、热爱自由,严谨细致、忠于职守,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从不虚与委蛇、装腔作势,也不喜欢被陈规陋习束缚;眼睛容不得沙子,胸中装得下乾坤;知恩图报,乐于助人,对朋友从不设防,爱打抱不平,有侠客风范。“犬哥”这些被人们称道的优良品质,全都直接或间接地展示在《岁月溯忆》的字里行间。

记不清曾经在哪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有些人的生活由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转变,就像鲜花盛开它的全部花瓣一样轻快而从容。纵观正权兄几十年的人生轨迹,无论是在农村当知青,在农场当民办教师,还是在基层从业务员到中层干部,直至担任县、区金融单位主要领导,再到市级主管部门担任高管,一路走来,他总是顺水顺风,左右逢源。细数流年,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今生今世,他,初心未改,无怨无悔。

能够完整翔实地记录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履历及成长经历,与正权兄多年来善于积累素材、整理资料、收藏记忆密不可分。虽然,作为同学,我与正权兄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同校同级,而作为同班同学,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四川师院进修的那几年。他孜孜以求、融会贯通的学习和钻研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我们都在县级部门供职。工作之余,既要参加定期面授,修完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又要完成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尤其是作为单位一把手的正权兄,尽管每天都要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但他把工作与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进修学习期间,正权兄的课堂笔记做得最全,字迹又非常工整,每次考试前,老师指出重点后,我们都喜欢把他的笔记本借来复印交流。他特别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他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行业刊物发表后,曾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而从他的《岁月溯忆》中,则让我们从多个侧面和维度,深切感受到他的忠厚、善良、宽容、率真与自持;也让我们生动直观地重温了曾经的凝重、艰辛、拼搏以及光荣与梦想。许多能唤醒我们这代人集体记忆的场景和细节,使得他的这本回忆录无处不显露浓浓的怀旧情结。

怀旧,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重构与思念,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有专家指出:“怀旧是一种想象化的时光追忆,情感化的生命体验,诗意化的生存艺术。”而回忆录,正是释放怀旧情结的主要载体。其实,一个人的回忆录,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能折射出岁月的年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正权兄在后记中坦言,他写作这本回忆录的初衷是“将本族家况、成长过程、人生经历、社会变革等方面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或传给后人、或相互交流,以促进本族美德的发扬光大,以促进社会正能量的有效发挥。而今,我更希望不忘初心、不忘过去、不忘贫穷、不忘祖宗、不忘感恩、不忘祖国……”撰写并留存回忆录,可以说是家庭文化建设、家风传承的一种新型方式。正所谓“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作为普通人家,能流传一本让后辈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回忆录,与“教子一经”应当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千世界,不论名人或凡人,不论精英或草根,每个人的生命都无法复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雨人生,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有值得回味的章节或段落。由于回忆录这种文体的写法比较自由,适宜信马由缰、随心随性,可叙可议、可长可短。正权兄严格遵循回忆录写作的“三亲”(亲闻、亲见、亲历)原则,他的《岁月溯忆》朴实无华,原汁原味,直抒胸臆,浑然天成。客观地说,这本回忆录在结构与布局、叙述与描写、简略与详细、典型与普通、平铺直叙与跌宕起伏、面面俱到与重点突出等方面,也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空间。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也不耽误我们强烈的审美体验,更不干扰我们对他许多精彩刻画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时光荏苒,步履匆匆。“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参照当今年轻人流行的“确认眼神”一说,或许,退休后的人,更需要确认眼神,也就是确认一下是否依然葆有青春的眼神。记得有一年春节期间,我们几位漂泊异乡的同学,相聚在海南陵水英州清水湾。面朝蔚蓝大海,仰望辽阔天空,聆听椰风海韵,瞬间,时空被切换到当年王勃极目远眺的滕王阁:“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顿时,大家达成共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于是,我们这群聊发少年狂的老夫,撒开双腿,在沙滩上忘情地奔跑、追逐、嬉戏。就是那天傍晚,在绚丽落日余霞的辉映下,我再次确认过正权兄的眼神:深邃睿智、犀利敏锐、熠熠闪光、炯炯有神——魅力四射!他始终在思索、探求、期待和追寻……

 

20201016日于天地山水游侠驿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追忆张杰老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