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滋女”不应成为新闻议题

(2009-10-29 01:56:19)
标签:

传统媒体

议题

艾滋

八卦新闻

邓玉娇

杂谈

    传统媒体在网络传播的当下,似乎忘却了其在议题设置方面的杀伤力。“艾滋女”闫德利事件给了传统媒体一记闷棍。传统媒体不要在网络时代搞错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
    不可否认,在网络时代,网媒同样具有议题设置的能力,但由于网络近似于实时的更新特性,其很快能够在有新的信息出现时,修正此前信息造成的错误的能力,网络上的timeline虽然比较花费时间,但至少可以还原整个事件逼近真相的全过程。
    传统媒体显然感受到了自己在议题设置上权力被削弱后,所带来的注意力下降。不甘心吗?非要和网媒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方面一较高下的想法是愚蠢的。看看没有拿到第一手信息源,没有适当的求证,抢发新闻所造成的恶果。看看过往传统媒体尾随网络媒体做“哄客”的案例,其结果可谓好坏参半。
    网络媒体确实颠覆了传统媒体作为一个事件,一稿定音的时代。传统媒体不但不能一稿定音,而且往往多稿也未必能定音。邓玉娇案如此,其他事件也如此。
    失去了一稿定音的绝对权威地位,传统媒体新的角色和定位应该如何?作为议题设置的主体,传统媒体的作用虽然被削弱,但其效能依旧存在。如果时间恰当,证据材料充足,照样能够影响事件最终的结果。
    没有了传统媒体的二次传播,网媒传播的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当下,早已是多种媒体交叉叠加传播的时代,其效果伴随其传播过程不断在动态发展,要控制其结果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当初存在于邓玉娇案,以及昆明“小学生卖淫案”当中媒体记者所出现的两难——也就是说满足读者的知情权与新闻时效性之间的矛盾,似乎传统媒体记者更应该以谨慎为先,特别是关乎到个人名誉与公众道德尺度的事件,更不应在社会事件当中预设立场。
    像“艾滋女”这样的八卦新闻,传统媒体仅仅从猎奇的角度,追求读者注意力最大化,为短期利益,将公民的名誉权与公众道德放在一边,在传统媒体公信力不断被侵袭的当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这样的八卦新闻,宁可缓报或不报,也比人云亦云要强。

    看客请看看南方报系对“小学生卖淫案”的报道事后探讨吧。http://media.nfdaily.cn/cmyj/19/03/content/2009-08/26/content_5640571_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