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亲质疑

(2006-05-14 15:58:30)

和亲质疑

 

最近藏戏《文成公主》在保利剧院热演,据说反响还行。可不知为什么,我历来对于和亲什么的特别反感。我们曾经拍过电视剧《文成公主》,我的同事为此五上高原,搜集了大量真实的历史资料。据她说,文成公主根本不象传说中的那么风光,特别是松赞干布死后,文成的遭遇非常悲惨。

而用来和亲的其它公主们又如何呢?汉代细君公主的《黄鹤歌》记述了这位公主远嫁乌孙的情况: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上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令人黯然神伤的歌啊。

无论古今中外,统治者们到了万般无奈或者需要保护的时候,都会打女人牌。细君,一个正在韶华的柔弱女孩,便充当了这一牺牲品。

    小时候看书,看张褰通西域的时候,头一回看到什么大月氏,什么突厥,什么乌孙,什么匈奴……觉得又新鲜又奇怪,读起来又拗口。汉武帝摆平这些小国可没少花力气。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砝码,就是女人。王昭君且不必说了,数年前去伊犁,还是第一次听说细君、解忧二位公主与“冯夫人”的故事,这故事貌似美丽,其实不能琢磨,一琢磨就太令人感伤了。旧时代女性的命运真象是一根风筝线,飘泊不定,一阵大风一来,就突然断掉,连个影儿也没法儿留。什么公主,什么贵妇,都难逃命运的摆布,更别说是平民百姓了。

细想细君解忧二位公主,都正值妙龄,可能是二八姝丽,撑死了也超不过二十岁。想想现在十几二十的独生子女,还都偎依在父母怀抱里,可从没出过门儿的她们,就一下子“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这还不算,最要命的,是她们被指定一下子投入一个陌生男人的怀抱,此前,她们对于他们一无所知。他可能相貌英俊,性情温和,可能爱她,保护她,体恤她,但更可能他相貌丑陋,性情凶悍,甚至有隐疾,不爱她,虐待她,漠视她……天呐,总之一个年轻姑娘一下子投入一个异族的陌生男人的怀抱,真的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可怜的细君,在家里最是不善辞令的,身子又是如同“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一般,“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那样万里迢迢折腾了去,本来已经是水土不服,可怜还要尽力做好,不失一个大国公主“母仪天下”的风范,熟谙音乐文章的才女,还得现学一门“外语”,还得不断“会昆莫”,“置酒饮食”,“以币帛赠王左右贵人”,多累人啊!难怪细君来到乌孙后,不到五年便香消玉殒了。                                                              

                   和亲质疑               

 

 

再说解忧公主,也许是因为取了个好名字,运气多少比细君好些,但也是先后嫁了三个昆莫。谁能保证这三个昆莫个个都是她喜欢的?假如其中有一个不但不喜欢还很讨厌很不能接受的,岂不更是要了解忧公主的命?自然,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许人家解忧公主根本就不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人家天生就是被培养来进行政治联姻的——那么,这岂不是更加富于悲剧性?!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女性的爱情终有一天是要觉醒的,觉醒之后怎么办?

这真正是祀人忧天了。无论如何人家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五十余年,从寿数上看,还应当算是活得开心了。特别是与乌孙王翁归靡共同生活了三十余年,应当算是很长久的婚姻了。至于爱情,真的不好说。女人在爱情得不到满足时一向热衷于权力和金钱。对于解忧来说金钱是不成问题的,便只有权力了。解忧母仪天下,在行使与争夺权力方面做了几件相当漂亮的事,其中最漂亮的一件,便是以冯嫽为汉节。冯嫽于是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任女外交官。

冯嫽也许是个更加聪明的女性。她嫁给了乌孙的右将军,上上下下搞得人缘很好,被称为“冯夫人”千古传诵。她的情感生活似乎也是完整的。她的性格,似乎既不象细君那样柔弱,更不象解忧那样强悍,她是适中的,美丽的,好运的,一个好运的年轻女子,无论活在哪个时代,都是被众星捧着的月亮。

是伊犁夜晚出现的那弯月亮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