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9月12日说:“今天,鄂尔多斯看中的是人才(这个)第一大资源,我们没有看中我们的羊、煤、土、气。经济已经到了转型的时候,资源已经成了低级要素。现在需要人才、科技、管理,因为鄂尔多斯发展到今天,羊、煤、土、气已经不在这个范围了。”
他是在上周于鄂尔多斯举行的“2007城市发展论坛”上讲这番话的。该论坛由北京SOHO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日报社举办,主题是“能源城市后发展动力”和“新兴城市如何向服务性城市转变”。
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姜月忠、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岱钦分别在论坛上发言。
其实对于云峰来说,本次论坛只是他宣讲鄂尔多斯未来发展理念的场合中的一个。此前,他已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表达了对鄂尔多斯转型的前瞻性理论。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的多项经济规划、布局以及所作的调整,都在暗合转型这一理念。
鄂尔多斯———转型进行时。
把钱转移到哪儿呢?
举办论坛只是形式而已,潘石屹其实是到鄂尔多斯卖房子来了。这让不少提前猜测他会进军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的人大跌眼镜。
作为北京一个较为成功的地产商人,潘石屹喜欢炒作自己。无论是写博客还是出席各种活动,频繁现身的目的只有一个:卖房子。
这次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他找到了鄂尔多斯的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切入点。难怪云峰会说“原来还不知道有这么个论坛”。
与论坛主题丝毫不搭调的,是会场四周摆放的潘石屹在北京三里屯开发的豪华楼盘的巨幅广告牌;着制服的SOHO公司售房业务员在会场上来回穿梭,向观众派发楼盘资料。
论坛的观众也只有两类人:记者和当地富人。《山西日报》的记者也来参加论坛则表明,潘石屹的下一个目标客户群很可能是山西的煤老板们;而举行论坛的鄂尔多斯国宾馆院内停满的宝马、奔驰等顶级汽车,足以说明他们的主人已经可以消费北京的房子。
“去年北京每平方米1.6万元以上(房子)的60%、全部一手房的50%和二手交易房的40%,都是外地人买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论坛上说。
他说,在山西当地就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宝马,一种是马车。“有钱人坐宝马,没有钱人坐马车,然后大家想,钱放在这儿也不安全,就只能转移出去,转移到哪儿去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是好地方,干什么呢?买房子。”
孙立平这位在《经济观察报》等国内知名媒体设有专栏的著名社会学者,在本次论坛上不像个捧场者,更像个布道者。
他讲了一个故事发人深思:一个矿主开了一个金矿,雇了100个工人淘金,每年赚1000万,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
一种结果是,矿主把毛利的一半500万给工人发下去。那么100个工人每年5万,一个月4000多元。有了这么多工资,工人就可以在这里娶妻生子,就有了100个家庭,同时也产生了100个家庭的需求;矿主还有500万,可以搞房地产,开商店,办学校———这样,矿主每年的收益超过了500万。而工人的妻子们可以在新的行业里就业。这就在投资和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所以这样过去50年,当矿被挖光时,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繁荣的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
另一种结果是,矿主只把毛利中的100万发给工人,100个工人每年1万,一个月800元,只能维持最低的消费,住工棚,没有办法娶妻生子。这个时候矿主不能把剩余的钱放在这里,因为开了饭馆也没人吃;办了学校,工人们还没有结婚呢,孩子哪儿来啊?而且这个钱放在这也不安全,只好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房子……
当被主持人问及鄂尔多斯是这两个结果中的哪个时,孙立平秉持了学者的谨严,以对鄂尔多斯了解很少为由回避了这个问题。
“资源红利”还能吃多久?
孙立平可以回避,作为市委书记,云峰却无法回避鄂尔多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能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城市。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市和内蒙古第三大城市,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来以“扬眉吐气”著称。
“扬”,指羊毛和羊绒制品;“眉”,即煤,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244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米处,总储量约近1万亿吨。在全市8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吐”,即稀土;“气”,指的是天然气。
据统计,从解放初期到今年4月前,全市累计生产原煤约6亿吨,却已经动用煤炭储量达60亿吨。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长连续在全国名列前茅,被理论界称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模式’。应该说,鄂尔多斯在创造‘内蒙古模式’过程中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姜月忠在本次论坛上说。
不可否认的是,鄂尔多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确实得益于“资源红利”。新华社的报道称,2005年,“资源型经济”在该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90%。
而财政收入和人均GDP也被认为沾了资源的光。13年前,鄂尔多斯市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下辖8个区旗县中,5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余均为自治区级贫困县;13年后的2006年,该市财政收入一下猛增到145.8亿元,跃居全区第一,人均GDP达6600美元。这一年,北京常住人口人均GDP为6210美元。
这一结果体现在马路上,是遍地的悍马、奔驰、宝马,仅东胜区内每百户平均拥有私家车就17辆,超过北京;体现在房价上,则是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的别墅区成片开发。
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时报记者,今年以来,该市房价一个月内曾连续涨过三次,每次涨500元;一位拒绝公开姓名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也称,她去年买的房子如今已升值一倍。
就在明天(9月20日),“2007首届鄂尔多斯房地产博览会”将召开。为期4天的博览会将有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北京以及滨海城市的精品楼盘参会。财富,已经让定居失去地域界线。
与房地产业的方兴未艾相比,该市的信息服务却难如人意。时报记者在东胜区问询多家宾馆都被告知房间里没有安装宽带,仅有几家星级宾馆算是例外;而在街面的打字复印店发一封电子邮件却要收费3元。
富裕的表象背后,潜藏的是未来的隐忧。辽宁阜新市、抚顺市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像动物标本一样摆在面前,没有理由不使云峰对鄂尔多斯的未来产生担心。
转型进行时
“危机时刻在我身边。”云峰在本次论坛上说。
今年4月,鄂尔多斯市在谋划今后的发展时提出,实现“由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向构建社会资源优势转变”。
另外两个转变是“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和“由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自主增长经济的转变”。这就是云峰提出的转型理论,后被概括为“三个转变”。
新华社的报道说,在内蒙古经济由“资源型”向“非资源型”的跨越中,鄂尔多斯写下了精彩的开篇,2006年,鄂尔多斯资源型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90%降至70%。
而云峰在本次论坛上特别强调,现在鄂尔多斯的“资源型经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依赖资源,而是循环利用资源。
“资源不是现在就有的,关键是怎么把资源利用得科学、合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做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
他透露,鄂尔多斯的目标是:到2010年原煤输出对财政的贡献率将下降到10%以下。
为了10%这个目标,鄂尔多斯市上下很早就已开始着手实施经济转型。
2005年,该市编制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纲要》要求,5年内鄂尔多斯将以工业基地为核心,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构筑综合循环产业链。
据来自鄂尔多斯的官方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全市将地方煤矿由1300多座压缩到267座,共取缔614家小水泥、小炼铁、小白灰等小企业,停产整顿221家污染企业,督促重点污染企业上了近10亿元的环保设施。
同时,依托神华等国家大型能源企业,引进世界一流技术,建设现代化矿井,使煤炭年产量增加到1.5亿吨。神华“煤变油”项目也将于明年试运行,首条生产线年用煤345万吨,生产各种油品108万吨。
准格尔旗的1.5亿则是现金。今年全国性的节能减排战役实施以来,该旗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企业环保改造。旗委书记白智说今后要向循环利用的模式转变。
在第三个转变,即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中,该市农牧区人口从93万减少至5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57%。40万农牧民被转移出来,定居城镇,并通过政府培训技能后,进入二三产业。
……
鄂尔多斯———转型进行时。
城市经济的“归宿”:服务业
“能源型城市的后发展问题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我们的能源比如说煤炭,没有了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云峰在论坛上说。
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服务业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终归宿。他们先是发展轻工业,再发展重工业、重化工,后来就是服务业。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言:“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中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它为本国人民提供的生活水平必定会越来越高。”
服务业发展到了后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情况下,现代服务业成为发展最快、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同上述观点。在本次论坛上,他说“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不是只为一部分人服务的,从大排挡一直到海鲜馆,以及银行、金融、理财、保险、证券等,这些是服务业的共同组成部分。”
云峰也承认,西部地区要和东部地区接轨,要和世界接轨,服务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鄂尔多斯今后将逐步改变过去服务业不足的问题。
投资环境也是评价一个城市服务水平的硬指标。云峰一直倡导建立服务型政府,他的手机向企业家公开,24小时待机。如今,鄂尔多斯已经成为国家统计局评选出的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之一。
“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批拥有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家。”云峰在本次论坛上再次表达了对企业家们的敬意,“我觉得鄂尔多斯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快慢,取决于企业家们的素质和质量。他们的素质和质量越高,鄂尔多斯的发展就越快。”
像云峰一样,孙立平也重视人的因素。“科学发展要以全体国民对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为目标。”孙立平说。
2005年,东胜区政府建了第一批廉租房,使老百姓得以分享发展成果。据了解,今年他们还将开建4000户经济适用房。
“我们自己过去也干了很多的傻事。老百姓以前评价我们的房子是‘方墩墩,厚城城’。我们后来打破了(旧习惯)。”云峰坦诚地说,“因为我们的人民收入是不同的,所以在收入不同的条件下要各求所需,一定要让所有想进城的人都有能够去的地方,都能买到合适的房子。”
在擘划鄂尔多斯未来的城市个性时,云峰说要体现大草原的“开阔”和民族特色。
鄂尔多斯———转型进行时。
陈力 尹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