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集体沉默,仅从该群体近几年出版专著和在文学刊物发表作品的稀少就可以看得出来。“70后”为什么集体沉默?这自然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们确有创作上准备不足之类的问题,比如他们正处在养家糊口忙于生计的阶段,比如他们在“闭关修炼”以期再度出山时有更迷人的表现,比如“70后”具有较好的超脱精神或对前辈与晚辈都非常谦让,比如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打算退出文坛江湖金盆洗手了,或者本来就只是想玩一把票而已。但实际上,“70后”很有可能是被文坛晾在一边高高挂起被迫“沉默”了。且不说
“70后”处于一种前有“60后”盘踞、后有“80后”追击的窘境之中,光是那文学刊物的冷落、出版界的婉拒、大众传媒的回避就够“70后”心灰意冷的了。
“70后”沉默的社会学原因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努力开拓、探索和爆发的一个黄金时期,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一大批很有成就的作家。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形态向市场化急剧转型,中国当代文学乃被动地陷入窘迫之境,整个文学界也受到相应之冲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琢磨怎样才能发财,怎样才能多赚钱多获利多消费,包括写东西的人在内,内心的浮躁已使他们无法真正安坐了。
赶上这样一个年代,1970年代出生的人真可谓生不逢时,各方面的压力,包括生存的压力,都空前地大。而“70后”当中的一些所谓美女,别无出路,倚靠写作来求生存、求发展了。这些年轻女性把自己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写了出来,同时她们有着这个时代社会各层面所需要的消费性,这是她们进入文坛的一个优势,而她们也懂得应该发挥这个优势。
与此同时,许多刊物和出版社也正在寻找新人群的代言人。双方一拍即合,但一旦生存问题和对安稳的需求籍文学获得的回报得以解决,这些女作家就难免会有一部分“沉默”了,因为在她们这里,文学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当然,其中那些有实力且矢志不移的,最终还是有少数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冒了出来。
在我看来,这大概应该是“70后”之所以阴盛阳衰和后劲不足以致大多“沉默”了的一个社会学原因。
“70后”作家的总体态势
无论怎样,对正当青壮之年的“70后”来说,沉默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无论怎样,“70后”都应该努力打破这种沉默,就像当初的奋力突围一样。在探讨“70后”该怎样打破这种尴尬的沉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就“70后”作家们现有的创作谈一谈自己的总体认识。
“70后”作家人数众多,我们在此不妨罗列一个名单(当然只是部分而已),这些名字有:陈家桥、朱家雄、李师江、丁天、宁财神、慕容雪村、邢郁森、王艾、冯唐、徐东、李寻欢以及姜丰、安妮宝贝、棉棉、阿美、魏微、朱文颖、水果、盛可以、尹丽川、金仁顺、郭小橹、童月、钟锟、曾炜、赵赵、庄羽、冯晓颖、周洁茹、陆离、赵波、王丽丽、戴来、洛艺嘉、陈薇、权玲等等。这些人中,出道的门路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得文学刊物栽培出来的,如丁天、陈家桥、魏微、周洁茹、朱文颖等人;二是借助图书出版出道的,比如朱家雄、郭小橹、水果、盛可以、钟锟、陈薇、王丽丽、庄羽等人;三是从网络上崛起的,比如安妮宝贝、宁财神、慕容雪村、李寻欢、邢郁森等人。在我看来,在这样一个多元化色彩日益浓烈的时代,多一些渠道显然是好事,毕竟,在评价作家的时候,是以其作品为基础而不是以其出身来论长短的。当然,因为渠道多,涌现出来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要多一些,甚至彼此间的水平也会出现较大的悬殊。没关系,时间自会做出合乎自然的淘汰。
尽管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70后”群体中仍然是女作家远多于男作家,但也绝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文学她世纪”到来的依据。女性写作虽然有她的优势,但显然也有其局限,并且这些女性作家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长期坚持直到永远,我觉得恐怕是并不能太乐观的,到最后,能有几位以其成就留在文学历史上就算不错。男作家呢,冒出来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我相信当中会有几位在将来取得比同代女作家们显然要高的成就,几十年后,从中诞生出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大师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说到他们的写作特色,我以为其实是比较多样、驳杂、斑斓的。部分作家非但不是没有特征,相反,倒很可能是个性鲜明的,比如李师江、陈家桥、安妮宝贝、阿美等人的叙述风格就格外有特点,一看作品差不多就能猜出是谁写的;在题材方面也有在同代作家中相对独特的,比如朱家雄的综合了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非另类的校园小说,比如盛可以的以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打工妹为主人公的社会小说,姜丰的表达了热爱美好生活之信念的都市情感小说,等等。基于此,我以为“美女作家”和“身体写作”在“70后”写作的整体格局中其实已经是很边缘的东西了,“70后”写作的多样性完全可以很坦然地抛开之了。
总之,就目前我所能见到的作品而言,我不敢说“70后”这些人已经取得了多么高的成就,但却必须承认,其总体的风貌和创作潜力还是非常喜人的。只是,如果眼前就要排列出一份优秀作品名单来的话,则现在恐怕就还不是时候。并且,更有分量的作品的诞生恐怕确实还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
后一篇:诗一首:望见故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