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亲情表达需要“终身不娶”

(2011-06-15 21:51:58)
标签:

骆伟科

《广州日报》

何荣才

三九脑科医院

亲情

杂谈

分类: 愚见

有多少亲情表达需要“终身不娶”

贾志勇

 

72岁村民何荣才照顾残疾的弟弟40年,自己终生未婚。由于弟弟多年偏瘫目前已欠医院4万多元的医疗费和7000多元护工护理费。老人向村委会、残联等多部门联系求助,目前还未得到回应。(6月15日《广州日报》)

一个本来没有多少经济收入的农民,要照顾患病的弟弟,无怨无悔地领受这份亲情拖累,以致错过婚期,终身未娶,激起的社会道德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当事人和他的弟弟都走向老迈,老无所依,并背负数万元的的医疗及护理债务,一同跌入人生的孤寂、冰冷之中。此番境遇,更让我们唏嘘。

最近,广东省刚刚上演一出“擦鞋救母”的感人故事。河源13岁少年骆伟科为救病母徒步300公里到广州擦鞋筹款。他的孝行感动全国各地的读者和网友,纷纷将捐款汇到骆伟科的专用账户上,目前超过30万元。6月11日,广州三九脑科医院为骆妈妈成功进行了脑肿瘤切除手术。不难想象,如果少年没有读者和网友的援手,没有当下这份幸运,多年以后,小小少年骆伟科的命运走向,也会同何荣才一样。

甚至,为照顾亲人,不得不放弃结婚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雷州市纪家镇坡门村委会东坡北村青年符春均无怨无悔悉心照顾瘫痪父亲11年,他不得不放弃上初中,放弃外出务工,甚至放弃结婚。

这些动人的故事,固然诠释出中国千百年来“孝为先”、“亲为上”的传统美德,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个别遭受变故的家庭,其负担仍要由一个个不堪其重的弱小稚嫩的肩膀独自去抗,实在是一种耻辱。

其实,只要社会在这方面稍微向前迈出一小步,将相关救济制度建立健全并完善起来,能够既有经济方面的保障,又有场地、设施及专业的组织和养护人员的配备,也不见得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甚至,关键是真正缺少这么一种思维,关键是没有把民生问题,切实纳入社会运行的范畴。我们还不懂得只有给予每个个体生命以足够的尊重与呵护,才有社会的和谐发展,才使社会不断完美。

当这样的制度建立,这样的组织机构具备,类似村民何荣才“终身未娶”、少年“擦鞋救母”之类的遭际才会减少到最低,我们的人生,才会有现实的依靠,我们的亲情表达才不致这么悲催,有这么多不能承受之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