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花高价就能买来食品安全?
(2010-06-22 20:08:57)
标签:
经济质监部门食品花钱安全杂谈 |
分类: 愚见 |
市民花高价就能买来食品安全?
贾志勇
近日,一位来自广州市质监局的有关人士称:“安全是买回来的。”他认为,食品要做到安全无毒无害,就必须经过检验、加工、包装等环节,而这些都将计算到食品的价格中。因此,消费者如果想要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就应该为安全付费,不能总希望食品价格越低越好。(6月22日《信息时报》)
广州这位质监局人士的观点一出,立即遭到在场人员的强烈反驳。诸多市民认为,不能只让有钱人享受得起安全食品。
但笔者认为,这位质监局人士绝不会信口雌黄,一定有其合理内核,所以大有探究的必要。
谁都知道,任何食品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必须要经过质监部门专门的检验和认定,而检验、认定是有成本的,如果其成本全由生产方一方负担,似乎很不公平。所以,消费者要当仁不让,要替生产方分忧。这样,虽然市民买食品时花了高价,但食品是安全无毒无害的。而且,由于食用安全,可以不中毒,少得病,市民们就可以省下高昂的医药费,这从总体看很是划得来。
如果质监局人士这样替生产方说话,我们必须给予理解。但事实是否这样呢?我们对质监部门的检验结果是否认可呢?答案可全都是未知数。
现实中,食品安全方面呈现的另一种事实似乎不胜枚举,那就是即便经过质监部门的检验,即便花了高价,仍不能保证食品是安全无毒无害的。尤其,生产方最先花钱付给质监部门的检验成本,极有可能搞的是一场“漂白”游戏。该游戏自然涉嫌贿赂和腐败,是一种违规操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换得让质监部门将本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认定为安全合格,能够获取市场准入资格这么一个结果。所以,食品价格高,市民多花了钱,并不能保证食品安全无毒无害。
而每类食品的检验成本究竟该多高,是否公允,尤其质监部门违规将不安全食品认定为安全合格的检验成本究竟有多高,只有质监局的人士知道。基于此,与其说市民买了高价食品,不如说市民买了食品安全高价检验成本,至于食品安全与否,又不得不让质监部门说算。而一旦质监部门作假,后果最终还需由政府调停,产生的费用自然最终还是由承担纳税义务的市民负担。
新闻来源:http://news.163.com/10/0622/02/69OG0GCV0001124J.html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