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把规则当作战胜对手的武器 之四

(2013-06-30 23:06:44)
标签:

杂谈

分类: 乱弹

 

 

     巡场员两次督促,票友建议每个人都加罚两杆,因为慢打。正式比赛有严格时间规定的,而今天只是实验性的,重在运用规则时,发现各自的问题。反正又不是赢房子赢地,大家对此没有异议,并表示加快速度。

     “快走慢打”是原则。

 

     第三洞是个199码的三杆洞,不考虑风向和湿度,怎么也要打足195码才有上果岭的机会。除了短杆身强力壮,选择4号铁开球外,其他三人都是球道木杆。短杆铁杆打得很扎实,球稍微偏了一点儿,打到果岭右侧的Edge上,球落下就纹丝没动。

     走近才看清楚,球已经一半陷入Edge,这得多大力气。短杆把球扣出来,票友举手了。

     没有做标记,拿起使用中的球,罚杆。

     这也太严格了吧?短杆好大的委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看到陷入球道通道的球,首先示意自己的marker,一同确认,待确认球确实陷入地面,要用marker或Tee在球位旁边坐上记号,才可拿起球,可以擦拭。

 

     有一种NoTouch的打法规定,陷入球道中的球,不能动,必须打。是有些太苛刻了。原因是对球是否陷入地面,标准不同,有些球场的fairway的草比较长,球表面看像是陷入了,但只是陷入长草,而没有陷入地面。这种陷入长草的球,铁杆都不见得能打好,打准。有人利用规则,非说球已陷入地面,要求擦拭,重置后,球浮在长草上,如同架Tee,这样对比较诚实的人,一样的位置,而不偷奸耍滑就不公平,反之,甚至不排除有人故意刁难或不信任对手。这些细节才是见人品高低的时候。故而,才有了NoTouch的这项规定:要不选择这样保持原样打球,要不宣布不可打,回原位补发。一视同仁,起码没有违背公平的原则。这与规则有冲突吗?没看出哪里违背了规则。

 

     罚了短杆,老詹和药师也分别打上了果岭。marker各自的球,都笑了,自觉罚了各自两杆。因为打错球。他们两个都打入右侧长草区,落球区还相差无几,各自的球童找到了球,他们没有仔细辨认,就从长草里打出来了,上了果岭才发现打了对方的球。

 

    打完这三杆洞,大家都表示今天太认真了。幸好大家都熟识,并且事前说好,就是来挑毛病的,不然如此按照规则执行,不知道得得罪多少人。票友的经验就是:遇到不懂的初学者,认真讲解;遇到自以为是的,就提个醒,听,就多交流,不听,拉倒!

 

    第四洞是个五杆洞,第二杆,票友和短杆都打入沙地。短杆的球位还靠近一堆长草,站位就别扭。他想试挥,又有些犹豫。老詹提示他,这是沙地,不是沙坑,可以试挥杆,而且可以接触沙地表面。

    票友想起十多年前,海南博鳌乡村球会刚开业,就遇到沙地的情况,杆弟提醒这是沙地,可以试挥杆,他那样做了,结果同组球友不干,认为这就是沙坑,触沙就该罚。再以后,内蒙的维信球场也设计了大片的沙地,一来景观好看,同时打起来也有味道。海南神州半岛的沙地与沙坑巧妙相连,用不同的沙区分,哪些是沙坑,哪些是沙地,这养护成本无疑高了很多,关键杆弟要熟悉业务,适时提醒客人要区别对待。

 

    跑题了,回来接着说票友四人顺利完成第四洞,来到全球场难点系数第一的第五洞。沿着整个球道右侧,都是河道,左侧有树和沙坑,那棵大树在fairways上,开球没有高度很难逾越,fairways一下子变得异常狭窄。这就叫“左右为难”,大师团队设计的球道,因地制宜,看似平易,但左右都要顾虑,难点先在你心理上树立起来。

    票友平日使用的球杆在海口,这次回京没有带回来,用的是一套淘汰的老球杆。一号木不是很听话,向来左曲的球路,换了这跟老杆就直了,打不出左曲的弹道。结果这开球就下水了。票友征求他们三人的意见,最后核定,下水切入点在红Tee右下方,球从这里切入红桩,沿红桩内飞行,在260码处落入河道。

   在切入点补球,和在落水点补球,距离相差200码。有人打了很多年球,还是不懂切入点和落水点的差别。平日打球都会在这个问题上争持不休。No Touch 最重要的一条约定,就是下水在原地补球,就是避免争持。

 

   有人认为No Touch是违背规则的,下水补救可以自行约定,No Touch的约定并不复杂,有争议就回原地补球,一点儿也不违背公平,自律的原则。正如同一些适用的“当地规则”一样,在具体时间地点人物都一样适用,就是公平原则。我说过,很多“当地规则”并不是规范的,比如:夜光灯柱,国内规定就是不算球场的一部分,而新加坡有的球场就规定灯柱属于球场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球场为了节约用地,球道相邻很近,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尽可能让客人开球小心,不把球开到隔壁球道伤人,就在两个相邻的球道之间插白桩,过桩算OB,而OB的概念是“界外”,就是说球场的界外,怎么可能在相邻的两个球道上设置界外桩呢?

   这就是当地规则,你遵守吗?明显不合理,但你要遵守。No Touch从制定原则出发,是遵守公平,自律的基本点,只是执行起来有些苛刻,但绝不违背高尔夫精神。

 

   又跑题了,才第五洞而已,还接着说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